第七期“湛江书法大讲坛”举行 名家阐述书法演变和隶书之美

湛江晚报 2019-08-15 10:51

“湛江书法大讲坛”活动现场。文/记者卓朝兴通讯员曾如影实习生牟晶晶

图/记者李嘉斌

8月11日,由湛江市书法家协会在赤坎调顺岛主办的第七期“湛江书法大讲坛”活动中,书法名家曾鉴进行了精彩的专场主讲。

曾鉴1956年出生于河南新县,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院书法创作员、湛江市中小学美术书法教研会会长。他的作品曾入展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中国书法家协会书坛精品展五百人展,曾获国家文化部第十四届群星奖书法最高奖。11日的活动中,曾鉴和湛江市书协的会员们分享了隶书的入门及临习要点,点评了部分会员的作品,让广大书友们获益匪浅。

【分享】

名家精彩阐述书法演变和隶书之美

在本期大讲坛活动中,曾鉴首先和大家简述了五体书的演变过程,让大家对书法历史的演进有了大致的了解,再自然而然地过渡到“隶变”,即建立在篆体俗写字形基础上的书写性变化,为大家总结了“隶变”的总体规律——围绕着书写的快速便捷简约而展开,之后约定俗成固态化。

曾鉴还和大家讲述了隶书在书法演变中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上承篆书之仪规,下开行草楷书之新体,是我国汉字演变中的一次重大革命,为今文字的开端,奠定了中国方块字的基本结体;结体化繁为简,变长为方,完成了文字的符号化;用笔化圆为方,方圆并用,丰富了书法的笔法,使得笔法基本完备;以及隶书的两条发展走向——从草隶走向章草、草书方向发展一脉;从古隶经过隶变走向八分,标准隶书、隶楷、楷书一脉相承方向。曾鉴的阐述,让书友们真正认识到中国书法发展史一直有并行的两条发展线,一是官方正体,二是民间日常书写,而真正推动书法发展的动力,是民间书体。

通过对名家作品的鉴赏,曾鉴还分析了隶书的点画之势、结字之势、章法之势和富丽堂皇之美。讲座的尾声,他也和大家探讨了隶书的临习与临创的要点——临习要“透过刀锋看笔锋”,多参考汉简墨迹,悟出隶书笔意,强化书写性;临创要注意立格高古,取秦汉博大宏伟气象、学会临习经典,兼习汉简帛书,在墨迹中吸取营养,以碑打底,以简(帛)书盖面,取碑之雄强厚重,取简墨迹天然灵动之趣、学会追寻篆书的源头,运用“篆籀古法”,强化隶书的线质与分量感、强化隶书的书写性、在章草行草笔画中吸取营养,丰富隶书笔画的变化。

曾鉴所表达的“希望让书法成为更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习惯,让更多人爱上书法”的愿望,引起大家的强烈共鸣。

【反响】

书友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本期“湛江书法大讲坛”活动,带给大家很深的感触。其中,湛江市书法协会会员徐大鹏老家在山东烟台,现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工作。徐大鹏不仅自己热爱书法,还有意识地培养自己8岁儿子对于书法艺术的兴趣爱好,“我儿子学的正是汉隶,就和曾鉴老师所说的一样,隶书是对篆书的"松绑",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适合青少年书法入门。所以,我也让儿子从隶书学起。儿子最近在临摹《石门颂》,这次我带他来现场听名家讲解,想让儿子更好认识隶书的发展历史。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这样儿子在平常练习的时候,就能更好地在实践中慢慢领悟出隶书艺术的真正内涵。”

对于隶书的学习者,这次的活动无疑是点对点的专家指导,但对于惯写其他字体的书法爱好者来说也是收益良多。阎治国平时喜欢写行书和草书,虽然工作繁忙,但只要一有时间就会来参加“书法大讲坛”,“我之前是部队的,退伍之后想让自己汲取更多的文化营养。我觉得学习书法是修身养性的好事情,这次的隶书讲座让我很系统地了解和理清了中国书法的演变历史与脉络,这对自己今后深入研习书法是非常有帮助的。”

新闻推荐

湛江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正视问题找差距 有的放矢抓整改 全力打好打赢乡村振兴翻身仗

本报讯(记者林宇云)在2018年度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湛江市综合评价等次被评定为“一般”。如何迎难而上、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