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珍稀海洋生物保护区 增殖放流上千万粒白蝶贝苗

湛江晚报 2019-07-06 10:03

本报讯记者刘金凤通讯员周立喜报道:在雷州珍稀海洋生物保护区管理处白蝶贝育苗车间,技术研究员莫学军从水池里拎起一提约10层的附着板,每层上面布满细如芝麻的白蝶贝苗。“这是30多天的苗,已经脱离了幼虫时期,再养2个月就可以放流到大海了。”莫学军说。

这是日前记者在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访时看到了情景。据了解,保护区已经攻克“海洋珍稀瑰宝”白蝶贝人工育苗技术,通过育苗、增殖和放流,通过人工修复促进白蝶贝这个重点保护的珍稀物种资源的生态修复。多年来,保护区积极开展人工育苗,多次开展大型的白蝶贝增殖放流活动,总计放流苗种数量超过1000万粒,对促进保护区海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修复、振兴南珠、保存重要的珍稀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均有重要意义。

雷州珍稀海洋生物保护区管理处位于北和镇刘张村海边,这里面朝浩渺的北部湾,是一片富饶的近岸海域,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物种独特。作为中国南珠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保护区以大量孕育海洋珍稀瑰宝——白蝶贝(学名大珠母贝Pinctadamaxima)等大型珍珠贝著称。

“过去,白蝶贝因经济价值高,被人为破坏和捕捞,导致资源量锐减,需要大力修复。”莫学军说。他是广西钦州人,今年五十多岁,曾在广西南珠集团工作。2003年,他来到雷州珍稀海洋生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仅用3个月时间就攻克了白蝶贝人工育苗技术。他告诉记者,现在育苗车间有6个水池投入生产,每年约清明后开始排卵育苗,一年育苗两批,每批在车间养两至三个月,长到约0.5公分时放流到海里。车间外十几桶淡绿色的藻类,是专门培养给白蝶贝苗的“粮食”。

白蝶贝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是世界上最大型的珍珠母贝,平均体长约20厘米,最大达30多厘米,可插1—2厘米的珠核,是培育粒大质优珍珠的好品种,具有很高的药用和工艺价值,也是振兴南珠的最佳种质资源。

新闻推荐

航线:琼州海峡全线停航

本报讯记者陈凯杰通讯员张超李普报道:记者从湛江海事局获悉,该局已于7月1日22时启动防抗热带气旋IV级响应,琼州海峡7月2...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