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产业融合 激发市场活力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文旅产业融合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文旅产业融合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要思考融合程度不深、融合形式较为单一、融合的体制机制不顺等问题。因此,亟需从政府、企业、媒体等三个维度,提高认识,理顺机制,创新方式,实现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方能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地区经济较快发展。
[关键词]:产业融合旅游产业文化产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旅游产业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有数据显示,1999年国庆黄金周全国接待国内游客仅2800万人次,旅游收入约为141亿元,而到2009年国庆期间接待游客已达2.28亿人次,旅游收入达1007亿元;而在2018年国庆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达7.26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990.8亿元。纵比,旅游市场总量在不断增加,但横比,现在的旅游产品结构、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等方面都还有待改善。深度挖掘产业潜力,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融合作为产业创新的必然结果,无疑是顺应潮流的选择。
从目前旅游产业的需求侧层面分析不难发现:现在的旅游产业早已不是简单的旅游观光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游客的需求也在变化、增强,而且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表现在质量上,对个性化、多元化、主体化、体验性旅游产品的需求越发强烈,尤其是对深度异域文化体验的追求。可见,文旅产业融合有着内在的生成机理。
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等现象,对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还不够等等,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需知,文化资源是旅游发展的核心资源,是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实现旅游产业优化升级、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同时,旅游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重要传播渠道,是文化产品走向市场化、实现文化产业化、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因此,文旅产业融合,不仅有利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优势互补,更有利于激发新的市场活力,也必将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
一、湛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资源条件
(一)资源基础
1、旅游资源
湛江地处东经109°31'-110°55'、北纬20°-21°35'之间,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3℃左右,气候宜人。湛江土地肥沃,河流较多,水分充足,年平均雨量约为1417~1802毫米,为生物多样性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湛江有着非常宜居宜游的生态环境。
湛江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三面环海,拥有2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海岸线更是长达2043.5公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五岛一湾”。一湾指“湛江湾”,又名广州湾,湛江整个城区沿湾两岸而建,形成“一湾两岸”的美丽城市格局,极具旅游特色优势。在湛江湾周边分布着130多座大大小小的岛屿,有人形容湛江是“海在城中,城在海中,城中有岛,岛立城中”。“五岛一湾”临海、临湾、临港、临城,融合了渔港、油港、军港、商港和旅游港五种景观,集合了湛江市最具代表性的旅游资源,优势汇聚、得天独厚。在这里,不仅可以近距离感受西南沿海第一大港、广东省第二大港——湛江港的磅礴气势;还可以领略湛江的海岛风情,譬如特呈岛、硇洲岛、南三岛。
2、文化资源
湛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考证,湛江所辖地区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约4000年前夏、商之间)就有人类居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湛江辖地归属象郡。唐贞观八年(公元643年),所辖地改东合州为雷州。湛江文化,又称雷州文化,简称雷文化,是岭南地区最古老、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雷州文化”是区域文化,名列广东“四大文化”之一,与“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确定为广东的“四大文化”。至2018年8月,列入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就有74个,其中,东海岛人龙舞、遂溪醒狮、雷州石狗、雷州歌、吴川飘色、湛江傩舞等国家级项目,廉江舞鹰雄、吴川泥塑、麻章傩舞“考兵”、麻章“爬刀梯”、雷州姑娘歌等省级项目均极具文化吸引力。
湛江徐闻港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港口之一。2000多年前,徐闻县三墩港,作为汉朝汉武帝鼎盛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港口,曾源源不断将丝绸、黄金、土产从这里运出海,到达黄支国(今印度境内)、已不程国(今斯里兰卡),再转销到中亚、西亚和地中海各国。
(二)产业条件
近些年,随着一大批临港重化工业的建成投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带动人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向城区集中,湛江市旅游产业也迎来大好发展机遇。据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达2086.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267.61亿元,同比增长25.0%,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64.73亿元。尤其随着2018年7月湛江动车的开通,来湛江旅游人数实现了更大突破。仅2018年国庆假期七天时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460.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06%和20.09%。其中星级酒店入住率更是达到了91.5%。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旅游业一个重要条件。可以说,湛江也是国家综合交通的重要枢纽,近年来湛江一直不断加强高速、铁路、航运等设施的建设,为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湛江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尤其是滨海旅游,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动和发展,如“五岛一湾”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吴川鼎龙湾国际海洋世界度假区、徐闻南极村等等,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且具有影响力的旅游产品。
二、湛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度有待提升
(一)融合程度有待加深,文化内涵有待挖掘
湛江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开发的旅游景点,打造的旅游产品,多以观光为主,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有机融合体验式的旅游产品较少。如湛江的“五岛一湾”滨海旅游资源,现在的开发程度还有待加深,应加大对特色文化资源挖掘和利用的力度,如实现海洋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湛江下辖的徐闻县,有着中国大陆架面积最大最美的珊瑚礁群,但对珊瑚礁等文化特色挖掘程度还有待提高。
(二)文旅产业融合的体制机制有待健全
长期以来,湛江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是隶属于两个不同的管理部门,文化管理部门往往立足于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来发展文化产业,文旅产业融合度还有待提升。随着国家机构改革的推进,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职责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湛江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管理部门职责也进一步整合,组建了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职能部门的改革为文旅产业融合创造了新的机遇,但要加深文旅产业融合还需要在政策、体制机制方面做好对接。
三、推进湛江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对策思路
文旅产业融合是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路径。因此,要实现湛江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首先要转变观念,深刻认识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此基础上,从政府、企业、媒体三个维度,做好统筹,方能真正实现文旅的大融合,让文化旅游向纵深发展。
(一)政府层面
1、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作为湛江文化旅游的管理部门,首先要做的基础性工作就是普查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类型,在此基础上,厘清文旅资源开发的经济顺序、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研究融合的思路与方法,做好规划,循序渐进地、有条不紊地引进项目和企业,来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2、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在部门整合基础上,要加强文化和旅游领域政策法规、规划、标准的清理、修订、对接等工作,确保打破融合过程中的制度壁垒。转变政府职能,做好服务和监管工作,推动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的市场化,为企业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3、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为鼓励文旅产业融合,作为湛江的地方政府部门、职能部门,应制定优惠政策,激励企业、人才去挖掘本地的文化资源,对企业打造的文旅产品进行评比,游客满意度调查,优胜者给予奖励等措施,进而实现以文促旅。
(二)企业层面
1、统筹考量文旅融合的方式。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产业融合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譬如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功能融合、界域融合等等。尤其是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出现,使得技术融合成为文旅融合的核心要素,各种数字文化、创意与文旅产业融为一体,衍生的新文旅产品,不断丰富了游客求奇求异的体验需求。因此,作为企业,就要统筹考量,一方面要结合湛江地域实际、区位状况、资源禀赋,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市场诉求,同时还要借助新技术。在综合考察评估基础上,做出文旅融合模式的最终抉择。
2、提升文旅产品的供给质量。新时代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在不断扩大,对文旅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企业,要做到有效供给,就必须坚守文旅产品创作的绿色理念与精品意识,加强文旅产品的创意活化,满足游客对深度异域文化体验的追求。因此,湛江的文旅企业未来应推出一批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如重点打造一两个文化主题鲜明、文化要素完善的特色旅游目的地,或者重点支持开发一两个集文化创意、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主题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等等。在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之后,进一步开拓市场,带动其他文旅产业融合项目。
3、培育和引进文旅产业融合的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要真正实现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必须借助人才的力量,深入研究文化资源、旅游产业,思考文旅产业的完美融合方式,深度宣传和解说各旅游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让游客真正体验到异域的文化。借助人才力量,推动文旅产业融合,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文化资源、引入文化创意,提升旅游品位、丰富旅游业态、增强旅游产品吸引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借助旅游的载体和平台,传播、交流文化,带动本地文化市场的繁荣。
(三)媒体层面
现代社会正在迈入一个全媒体的时代。文旅产业融合的同时,也要推动与媒体的融合发展。无论是在调查研究、市场分析,还是在融合的方式方法,以及在市场营销、宣传推介上,都要与新媒体、传统媒体进行深度融合。
可见,推动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必须要找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连接点,从政府、企业和媒体全方位、整个链条的融合,才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而激发新的市场动力,构筑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周春波,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动力机制与协同效应[J].社会科学家,2018(2):99-103.
[2]刘星,贵州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与路径研究[J].贵州商学院学报,2018(3):21-28.
[3]熊正贤,文旅融合的特征分析与实践路径研究——以重庆涪陵为例[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6):38-45,141.
新闻推荐
湛江气象台5月27日早晨发布:预计,未来三天湛江市天气,有雨。具体预报如下:28日:中雨转阵雨,26到30度。29日:阵雨,26到30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