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和·美
■龙飞腾(赤坎)
打造“德美湛江”,重在“立德”,意在“树人”。立政德、守公德、倡业德、扬美德、重品德,说到底,还是得“立德树人”。只有让“人”有了“立德”的意识,创建文明城市才能凝聚人人参与的合力;而只有通过“德”达到“树人”的效果,文明城中才能处处见文明风景。
如何通过“立德树人”,来打造“德美湛江”?我们或许可以从中小学校园中,找到启示。
《礼记·大学》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醒世格言,跨越了几千年的时空。
立德树人,立德是基础,树人是目的。校园内的立德树人,是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放到我们创建文明城市、打造“德美湛江”上来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个人立“小德”,也是在合力为整个社会立“大德”。
笔者到过湛江市不少中小学校园采访,看到了他们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纲”,积极推进文明校园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鲜活模样。特别是在坡头区爱周中学和湛江市第二十八中学校园里,笔者深有感触,觉得“德美湛江”的奥妙或许就藏在三个字里——德、和、美。
以“尚美”促“立德”
打造“德美湛江”,或许我们先要明白:“德”与“美”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道德价值源远流长,德作为一种核心价值观元素,深深根植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在创建文明校园、推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学校都把目光投到了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宝库”上。特别是市二十八中,无论是课程安排,还是校园设计,无不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中。
在市二十八中的校园里,有一条非常惹人注目的“十美长廊”。长廊古色古香,由10块以“美”为主题的展板串连——兴文尚美、吾校湛美、立德育美、守礼宣美、传薪继美、正心赏美、为善颂美、笃行臻美、万家弘美和因你而美。长廊展示该校在师德教风建设、传承红色基因、讲文明知礼仪等方面的成果,全面落实“六个好”文明校园创建标准的同时,把“尚美教育”的办学理念融入其中。
“尚美”,贯穿于市二十八中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校训中强调“坤德”,引“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之意,寄望师生如大地般宽厚待人、积累美德;教风中提示“明德”,引领教职工谨守师德、立德树人;校内设计古色古香,通往坤德楼的拐角,修有廊道,其上挂匾刻着“恩義”二字,教育学生行恩义之道,怀故土深情;建设“乡村青少年宫”,提供丰富多样的校内培训,“习武艺、知进退”“戏内外、悟人生”“练笔墨、见格局”……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兴趣,懂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尚美”这种理念之所以值得借鉴,是因为其“以美促德”的方法十分有效。德育是一种规范性教育,注重培养人对社会的服从;美育是一种解放性教育,注重发展人的个性特色。两者虽有区别,但实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尚美”能让“立德”更有效。因为道德实践总是建立在一定的情感基础之上的,如果一个人连世间美丑都分不清,那么又怎能奢求其有高尚的道德观念呢?柏拉图说过,“整个心灵的和谐就是德行”。因此,他的美育观念中十分注重用音乐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无独有偶,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认为“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他在《论语·泰伯》中说,人的品性“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近代教育家王国维更是在《论教育之宗旨》之明确指出:“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
映照到文明城市建设中来,要大力推进“立德”工程,大可借鉴“尚美”做法,不仅要修城市之美、人文之美,更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去让人们认清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在“五德”上有所提升。
以“和善”融“德美”
“德”与“美”虽能互促互进,但要想其更好更快地融为一体、产生化学反应,还要添上一味“催化剂”——和。
去年在坡头区爱周中学采访时,一张照片令笔者一直印象深刻。照片里,是一间普通的教室。但教室黑板上醒目的“请假条”和旁边的高考倒计时,又让这间教室显得不普通。讲台上,一位男学生紧紧拥抱着该校校长陈志强。陈志强的脸上,满是欣慰和感动。这是去年6月6日,高考开考前一天,坡头区爱周中学举办“校长欢乐送”活动的场景。为了给应届高考考生舒缓紧张的考前情绪、作最后的考前动员,陈志强校长走进高三每个班级的教室,为学生送上祝福,向他们每人赠送一张印有学校景色的明信片。明信片上印着校徽和“勤朴和达”校训,还有各位校领导的亲笔寄语。
活动中,校长陈志强和即将赴考的学生深情地讲起了自己的故事。“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历,我来自农家,我读书时代的梦想就是做一名好老师。听到大家刚刚高喊的口号——中国好,中国兴盛,我的责任!我很高兴大家都能志存高远。大家明天就要走进高考考场了,祝大家旗开得胜,金榜题名!”
校长这番个人经历的分享,引起了不少学生的共鸣。“校长,我能跟您握手拥抱吗?”高三4班的一位男生壮着胆子问道。陈志强微笑着点头,结果班上学生接续走上讲台,纷纷在镜头前展露出最灿烂的笑容。而这一幕,只不过是当天众多感人场景的其中一个片段。
14个班级、500多名学生,“校长欢乐送”整整持续了一个上午。过程中,有的班级迟迟不肯放校长离开,请校长批“集体请假条”、给学校送爱心建议书、和校长一起唱校歌《我家在爱周》……送考团队给学生带去了鼓励,也从学生中收获了诸多惊喜与感动。
家在爱周,爱在四周,心有爱、家就在——这次送考活动,让笔者见识了立德树人的力量。而其背后,是校训中“和”的教育理念与不懈坚持。
在坡头区爱周中学,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得到有针对性的培养,因为允许学生走“不同”的成才路径,因此学生之间彼此欣赏、互相鼓劲,整个校园萦绕着一股浓厚的“和而不同、人心和善”氛围。在上个学期开学初,陈志强还收到了学生送来的一束花,鲜花上系着一张纸牌,用娟秀的字迹写着“又是一年丰收季,期待明年花开时。我们一起努力吧!”这就是人心和善、同心同德的力量。
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调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论语》中讲,“君子和而不同”;《中庸》中也提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些是中华民族古代经典哲学思想,其实也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智慧。创建文明城市,关键在人。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人与城市之间和谐共处、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才能营造出“和”的境界,让整个城市充满“善”。而有了“和善”之心,我们才能擦亮发现“美”的眼睛,修身立德,成为更好的自己,成就更好的湛江。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永幸通讯员黎明)5月29日上午,一场主题为“平安坡头齐创建,安全满意共提升”的演讲比赛在坡头区政府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