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穿越陶瓷
□黄明聪(遂溪)
时光像一把巨大的冲击钻,日夜向前推进,它可以穿越世间万物。
遂溪县杨柑镇新埠村委会南至草潭镇东港村沿海一带因十里古窑址群的发现,人们称之为“被遗忘的时代印记”而登上央视栏目。
可谁曾想到这一重大发现却与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有关,他就是杨柑中学赵文养老师。
三十多年前,当时还处壮年的赵老师是杨柑中学一名历史老师兼科组长。有一天历史课上,赵老师有条不紊地给学生讲述“宋朝的经济发展”这一章节时,其中有一段这样表达的文字:“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的定窑、河南的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江南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经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这时一位学生却举手提问,他说:“赵老师,请问我家乡新埠海边一带的古窑址是什么年代的呢?”这一问如石破天惊,问得赵老师无言以答。赵老师只好反问道:“你家乡有古窑址?”这位学生应道:“我们村的族谱上记录着我们村的始祖就是一位窑工,至今我们村附近还有很多陶瓷残片。”
这一夜,赵老师转辗反侧无法入眠。第二天刚好是周末,赵老师起得很早,他骑上自行车直奔新埠海边。一条落差很大的坎坡差点把他摔倒,他只好推车前行,然后他向村民打听古窑址的大致方位。
赵老师终于在一偏僻之处发现一层层的破碎陶瓷残片,他像发现宝贝一样兴奋着,然后手忙脚乱地拣起这些隐藏于大地的时光碎片,并马上找来一个塑料袋装了满满一大袋。
有一天自习课上,赵老师把这袋“宝贝”拿到教室并神秘地问学生,他说:“请大家猜猜这袋东西是什么?”大家打量着,有的说是石头,有的说是瓦片。赵老师说:“都不对!是文物,是很有研究价值的文物。”赵老师展示后全班一片哗然。这时班中一位男同学举手发言,他说:“这东西我的家乡甘来下山井村有很多。”接着一另一位来自草潭镇的女同学也举手发言,她说:“这些破碎的陶瓷,我家乡东港村的山脚下到处都是。”这节自习课,赵老师被两位学生的发言搞懵了。
第二天,赵老师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杨柑镇文化站的陈站长,陈站长是一个热心人,他对杨柑本土文化了如指掌,他说:“老赵,这些古窑址群众早就向我反映过,我也实地考察过,只是我的文字功夫不过硬,你能否代笔写写这个题材?”
为了写好这篇专题文章,赵老师带领他的“本土历史研究小组”的师生多次深入到实地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赵老师并由此写成了一篇《杨柑古窑址群初探》的文章投向《广东教育》,文章发表后即引起县市有关专家的关注,很快由县市组成的专家和考古小组就进驻实地去考察。经过有关专家的考证,证实这里蕴藏着大量宋、元、明、清时期的陶瓷残片,初步证实若干年前这里就是制作和煅烧陶瓷的工场,这些陶器成品早已销往海内外甚至远销东南亚或者非洲各地。可以想象若干年前杨柑沿海一带商贾来往,贸易繁华的景象。揭开这些古窑址的面纱,是证实遂溪乃至整个雷州半岛就是古代海上丝路的有力佐证。
曾有专家称,研究雷州半岛的历史必须从遂溪开始。——江洪鲤鱼墩贝丘遗址就是一座醒着的历史博物馆,难怪人们把这个遗址称为“雷州半岛第一村”。
此外,从遂溪境内出土的文物还可以看出远古时代遂溪就与世界有贸易往来。1984年9月,遂溪县遂城镇边湾村村民邹某建造房屋时意外发现一批金银器具,其中有波斯银币、铜鎏金盅、金碗、金环、银盒、银手镯等十多件文物,轰动了整个广东文物界。经有关专家考证,这些物品的铸造时期大约在唐宋甚至上溯到南北朝时期,是研究我国古代海上丝路和中外贸易往来的珍贵的文物。
怀着对远古雷州先民的敬仰,近日我约上几位朋友走进杨柑十里古窑址群,岁月的涛声虽然远去,只留下斑斑驳驳的印记。我俯首拾起一块块带着历史体温的陶片,又抚摸着广东省人民政府新立的文物保护碑文,这时我倏然有所感悟:时光虽然不能倒流,但它可以穿越!
新闻推荐
湛江市老促会在遂溪风朗村组织义诊活动 为老区群众免费提供医疗服务
专家在风朗村义诊。本报讯记者黎阳明通讯员支静谊摄影报道:4月20日,由湛江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与湛江医学会、广东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