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达人”用42年日记记录生活变迁

湛江日报 2019-04-10 08:21

“日记达人”刘坤。 本报记者 张锋锋 摄本报记者李亚强

出生于1960年的刘坤,是吴川市某机关单位的工程师。出生于吴川,刘坤先后辗转西安、四川、陕西读书工作,并于24岁返回吴川工作,刘坤人生轨迹多变,经历丰富。自17岁开始,刘坤就每天都坚持写日记,42年的生活变化和城市变迁,都被他浓缩记录在近百本日记里。

闲暇之余,刘坤常常翻开这些旧日记,和孩子分享经历,忆苦思甜,更感叹港城发展日新月异、湛江人生活越来越富裕。

初衷:每天都值得被记录

刘坤出生于吴川一个普通家庭,家中共有8个兄弟姐妹,刘坤在家中排行第5。1967年,刘坤父亲远赴西安工作,考虑到要有人和父亲相互照应,年仅7岁的刘坤也随父亲一起到西安生活。

此后,刘坤又随父亲辗转四川、陕西,艰苦求学。父亲忙于工作,刘坤只能寄养于附近的农家。住过猪舍,常常填不饱肚子的刘坤吃尽了苦头。1984年,刘坤父亲回到吴川并退休。考虑到父母身体不好,已在陕西某地质大队工作的刘坤,也回到了家乡吴川,进入某机关单位工作。此后,刘坤在湛江成了家,儿子和女儿也分别于1986年、1991年出生。

“和同龄人相比,我的人生经历更丰富,从17岁读高中时起,我就意识到,应该把这一切记录下来,即便生活再苦,都值得被记录。”刘坤说,人活在世上,即便过得再苦,每一天都十分宝贵,希望用写日记的方式把每一天都记录下来,这是对生命的尊重。等到自己老得记不住事时再翻看,以前的事、见过的人、走过的地方,会一幕幕浮现在眼前,这一定是件快乐的事。

分享:用日记教育孩子

在刘坤的家中,不同规格、不同样式的日记本多达数十本,有些日记本已经泛黄。翻开日记本,每篇日记长短不一,短的只有一两百字,长的则有一两千字。有时用三五行字将当天的日期、天气及主要事情发生经过记录下来;如果时间允许,他会洋洋洒洒写上千余字,详尽叙述,有时还会抒情评论。

在刘坤的日记中,有许多对童年艰苦生活、自强自律的回忆。“读小学时,我每个月有5块钱的国家补贴,每次,我都把5块钱兑成零钱,分别装进写有"酱油钱"、"醋钱"的信封里,开始"理财",半年下来我竟然存下了1块钱,并用1块钱买了一筐苹果。”刘坤说,那是我吃过最甜的苹果,这段经历,在刘坤高中开始写日记时,进行了回忆记录。

孩子出生后,刘坤就常常拿出日记给孩子们讲自己过去艰苦的经历,在困难的日子里,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难、磨炼自我的。刘坤的“日记教育”常常让孩子们听得入神,在他的“日记教育”下,儿女都成了自强自立的人,考上了重点大学,并有了好工作,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正是父亲这40多年的日记,让我们了解到他们当年生活的艰苦,感叹我们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这些日记不仅是我们家的精神财富,更是社会的纪实。”刘坤的女儿感叹道。

见证:城市变化日新月异

随着岁月变迁,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港城变化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刘坤日记中记录的事情也越来越丰富。尤其对家乡,刘坤更是满腔热爱,笔墨里没少涉及城市新变、街头新景。

刘坤在用日记记录自己人生轨迹的同时,也见证了城市的美丽蝶变。吴川同德城的建设、江心岛、大塘公园的改造,滨湖公园建设,海湾大桥的建设,宝钢项目的落地,深湛高铁的开通……刘坤都饱含深情地一一写进日记。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感叹日子过得飞快,港城的城市建设也在飞速发展,湛江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体生活也不断丰富。过去,一个番薯还舍不得吃完,如今大部分人餐桌上都相当丰盛。”刘坤说,国家越来越富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我们是幸福的。

在刘坤看来,42年的日记,不仅记录了自己真实的人生轨迹,也记录这座城市的变化缩影。他表示,今后还将继续坚持记录下去,让子孙后代记住老一辈人的奋斗精神和生活变迁。

新闻推荐

今天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 31日冷空气入粤

湛江气象台3月29日早晨发布:预计,未来三天湛江市天气,雷阵雨。具体预报如下:30日:阴,23到27度。31日:雷阵雨转阵雨,23到27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