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批膜法制糖产品昨日正式量产最新榨季产糖率及综合节能率均提高两成

湛江晚报 2019-03-24 21:46

3月22日,膜法制糖产品在湛江成功量产,技术人员认真检查产品生产质量。记者 张锋锋 摄本报讯记者林小军李亚强报道:3月22日,全球首批膜法制糖产品正式量产。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北京分院院长何岩宣布,湛江膜法制糖生产取得超预期成功。据最新榨季数据显示,膜法制糖成功降低辅料近80%,提高产糖率20%,综合节能达20%,实现了增产、节能、减排,将推动传统糖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膜法制糖的构想,最早提出于上世纪70年代。受限于膜材料技术限制,膜法制糖一直难以从实验室走向工厂规模化生产。2015年,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万印华教授团队与广垦糖业集团、广州中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试验。经过连续3年多的技术攻关,2018年3月2日,膜法绿色制糖新技术在湛江宣布研发成功。

经过两个榨季的工艺改良完善,昨日,首批膜法制糖产品正式量产,质量技术更稳定,实现了装备连续化运行,具备了规模化生产的条件,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一举多赢。

21日,在中科院设在金丰糖业有限公司的中试车间内,工作人员展出了包括精糖、粉红糖、片红糖、液体糖的四种膜法制糖产品,它们少了传统糖的刺激性气味,多了几分蔗香。

“使用膜法制糖,所有原料糖液均产出糖制品,无废糖液产生,真正实现了"一根甘蔗从头吃到尾"。”金丰糖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华现场介绍称,传统制糖工艺需加入硫磺、石灰、磷酸等化合物,最终还须把未能结晶的废糖蜜分离,另行作环保处置。而膜法制糖使用离心泵将原料糖液通过多层纳米级滤膜过滤提纯后,再蒸发结晶,则可制出优质糖产品。整个过程为纯物理过程生产,全程无添加,可完全消除滤泥、废糖蜜副产品在综合利用时所产生的污染,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据量产最新数据显示,膜法制糖的经济效益同样显著,少了硫磺、石灰、磷酸等辅料添加剂,制糖辅料降低近80%,每吨糖成本降低约100元,提高产糖率20%,吨糖增加收入约1000元以上,且综合节能达20%。

近年来,制糖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涨,环保压力不断增加,为此,环保部出台了《制糖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把膜法制糖列为“鼓励研发的污染防治技术”之首。

何岩表示,膜法制糖的成功量产,不仅是我国在国际糖业技术的“弯道超车”,更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对制糖业产生里程碑式的意义,必将成为推动传统制糖工业转型升级,引领糖业向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力。

新闻推荐

杨氏颂钵发起“寻找失眠者”大型公益活动 世界睡眠日,让环卫工人睡个好觉

■50多名环卫工参加了“广州环卫工颂钵助眠专场”活动。新快报记者夏世焱/摄[“听着这声音,感觉很舒服。”在空灵的颂钵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