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基层医疗服务?全国人大代表刘小权建议:建设医疗共同体 落实分级诊疗

湛江日报 2019-03-13 08:00

特派记者张永幸何有凤

目前,一些地区的县镇村一体化管理处于松散型医疗共同体建设阶段,与构建紧密型的医疗共同体的建设目标尚有较大差距。医共体建设下分级诊疗制度还不够完善,效果还未能充分显现。

全国人大代表、遂溪县河头镇吾良村党支部委员、妇联主席刘小权建议,通过政府加大投入,持续深化改革,制定完善制度机制,加快推进医疗共同体建设。

合理有序的就医格局势在必行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分级诊疗,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秩序,这是国家医改政策的题中之义,以基本实现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康复回社区等合理有序的就医格局。

刘小权提出,要实现这个就医格局,首要的是提升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综合服务能力,服务能力提升的关键是创新制度机制,解决好基层缺医少药、基础建设落后等问题,真正使优质资源下得去,基层接得住,人才留得住。

多措并举建设医疗共同体

如何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实现卫生健康事业的改革发展?刘小权从人才、机制、资源、利益等四个要素,给出了建议。

服务共同体的建设主要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下沉,数量和质量是关键。首先是县级医院人才引进和培养,给医院以自主权,在编制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探索人员统筹使用的具体办法,推进人才县管镇用、镇管村用,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促进更多优质资源下沉,要让人才下沉成常态,下沉才能解决基层人才匮乏问题。

管理共同体的实现主要是完善体制机制。落实“两个允许”,即允许可以不实行收支两条线,允许公益一类财政供给不变,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结余进行绩效分配。基层医务人员的基本工资和养老保险应由财政托底,使基层医务人员充满安全感。

责任共同体建设的核心是要建立起医共体内部的利益关系,甚至于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的权属关系等,这是要通过改革才能实现,是深水区,也是关键所在。

利益共同体建设是做好分级诊疗的重中之重,也是调动县级医院积极性、参与性和保持可持续性的关键。要从制度机制上调动医共体成员单位间积极性,单纯的行政手段不能解决最终问题。尤其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经济困难,很难有配套的资金保障,中央和省财政要给予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财力支持方面,能按照预算足额保障的,尽量全额保障。

新闻推荐

“篮球外交”化嫌隙 合力共建新乡风 中断28年交往的湛江市遂溪县黄略村、文车村关系“破冰”

黄略村和文车村篮球友谊赛现场。南方农村报记者王磊许康衡统筹王伟正从湛江市遂溪县黄略镇黄略村到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