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年的记忆
藏在新衣服里的爱
钟佩银(赤坎)
小时候最喜欢过年了,不仅有好吃的,还有大人给的红包,尽管钱不多,但还是满心欢喜。除此之外,妈妈还会给我们姐妹几个买上一套新衣服,让我们在除夕那天穿上,迎接新年的到来。可是,在我的印象中,妈妈似乎从来没有像我们这样,在除夕之夜穿上新衣服,那时我会歪着小脑袋问:“妈妈,你的新衣服呢?”妈妈总是抚摸着我的小脸蛋说:“妈妈是大人,不用穿新衣服了。”我似懂非懂,点点头。
渐渐地我长大了,妈妈依旧在每年的春节给我们姐妹几个买新衣服,我们都劝妈妈别买了,说真的,妈妈买的衣服很老土,那时年轻气盛的我们,总是对妈妈买的衣服看不上眼,就算妈妈买给我们,除夕之夜也不会再穿了。那些渴望妈妈买新衣服的时光已经过去了,长大了的我们,少了对父母的眷恋。
日子就这样在父母日渐苍老的容颜里逝去了,后来妈妈过年给我们买的衣服,都原封不动地放在了老家的衣柜里,我们对于这些衣服,已经没有在乎的感情了。有一年,我们姐妹几个回家过年,无意中听到了爸爸妈妈的谈话,妈妈说:“以前过年,总是不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省吃俭用给娃们添新衣服,那时娃们也开心,如今,孩子们长大了,这些衣服却看不上眼,可我还是忍不住给娃们买,习惯了。”爸爸叹了一口气:“娃长大了,我们老了。”说完,屋子里一阵沉默,后来,传出了妈妈啜泣的声音。我们在屋外听得心疼,眼泪也不由自主地落下来,那些藏在衣服的爱,却被我们的心高气傲忽略了;那些嫌弃老土的衣服里,却是爸爸妈妈从不吝惜和停止的爱,屋外的我们一阵沉默,相对无言。
除夕之夜,我们换上了妈妈买的衣服,瞧瞧镜子,忽然发现是那么地好看,那么地温暖,小时候的那些美好的画面,涌上了我们的心头。
趣谈对联
刘常镇(廉江)
小时候,我和哥哥在除夕夜贴对联的往事,至今还让我难忘。
首先,我们搬来人字梯,爬上去,将去年残余的对联撕掉,再用长长的扫把将墙壁上的蜘蛛网和灰尘扫干净。这个高难度的工作通常都是由哥哥指挥我来完成。我就站在高高的人字梯上,哥哥递来早已准备好的浆糊,我接过来把它均匀地涂抹在对联的背面,再小心翼翼地将对联贴上去,用手掌按压,使之平整,然后跳下来,站在两三米远的地方,看看对联贴得是否对称。我这样上蹿下跳至少二十次,因为家里有三个门需要贴对联。
记得有一次,当我们贴好了对联,高兴地站在门前,默读那些对我来说还很疏远的文字时,父亲突然出现了。他指着对联说:“上联和下联,贴反了。”实话说,当时的我们还真不知道上下联应该贴在门的哪一边。于是,我们急急忙忙地扯下刚刚粘贴好的对联,对调位置。
二十多年后某个春节前夕,我在老家的街道某个角落摆了个摊子卖对联,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做买卖,我压根儿就不知道买卖的种种规则和技巧。那几天清晨,我早早就来到了街道上,将对联展开,挂出来,然后躺在角落里,手里揣着手机,任性地看着天花乱坠的新闻。实在太无聊,我就开始背诵对联,琢磨对联的内涵。我用手机搜索起有关对联的历史与文化,发现原来对联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我才开始懂得父亲那次提醒的用心良苦。
首先,对联是在哪个朝代最早出现的,似乎还没有定论。中国古代第一副对联出自哪个朝代谁人之手,也不大确定。但是,我们知道,北宋的王安石写过一首《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虽然这不是对联,但可能是对联的原型。其次,据我了解,对联的要求非常严格。字数多少可以不限,有三个字、四个字、五个字、七个字、十个字,甚至几十个字,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字数多的断句也要求一致,对仗必须工整,上下必须衔接,词性必须相同,平仄必须协调,内容必须相关。比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再次,对联大致可分为四种:拆字联、谐音联、对仗联和回文联。最后,能够流传于世的对联,还会具备以下特征:语言精炼生动,内容栩栩如生,情感深切浓厚,思想深邃刻骨,哲理意味深长,让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蔓莉)“买了山雨鸡,年夜饭不用愁了!”春节临近,为丰富市民的节目餐桌,湛江日报社湛报优鲜体验店于1月25日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