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心育系列报道4·合力扣好】 扣好心育扣子:从“一阳指”到“十指紧扣” 以党建为引领开创共建共享湛江心育新格局

湛江日报 2019-01-15 08:32

廉江一中的学生正在彩排心理剧。记者 刘冀城 摄心理辅导室的沙盘区,老师通过学生摆出的“沙盘故事”读心。记者 李嘉斌 摄学生把心愿贴上墙。 记者 李嘉斌 摄心理咨询场地。 记者 李嘉斌 摄学生在心理咨询。记者 刘冀城 摄心理协会成员在工作。记者 李嘉斌 摄学生们在校园里进行心理拓展游戏。记者 刘冀城 摄心理辅导室内一处静心阅读之所。记者 李嘉斌 摄心理辅导室内有舒适的放松区。 记者 李嘉斌 摄举办心理游园活动。记者 刘冀城 摄策划/撰写本报记者龙飞腾通讯员欧日升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

要办好湛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仅靠教育部门的“一阳指”毕竟“功力”有限。只有让家庭、妇联、公益组织、热心人士等相关各方都参与进来,“十指紧扣”形成合力,我们才能协调、周全、有效地扣好心育这粒“扣子”。

心育不只是“学校的事”

在不少人看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学校的事”。认为关起校门、扮靓校园,在这个框框里搞好心育就够了。顶多就是家长时不时去参加一下活动,“自家孩子自己管”。而他们,只扮演学校围墙外踮脚张望的看客,高兴时欢呼两句,不喜时责骂两声。

2018年10月,市区某校学生苏倩(化名)在课堂上与教师发生争执,冲出课堂跑到走廊尽头,就欲翻墙轻生。老师们几经辛苦,险之又险地把苏倩救回。被救回的苏倩把自己反锁在女厕一厕格内,情绪激动。该校心理教师一番开解,发现课堂上的争执不过是导火索,真正让苏倩产生轻生念头的根源在家庭。苏倩的爸爸常在外地工作,每次回家必定对她妈妈拳脚相向。而苏倩妈妈工作辛苦,加上屡遭家暴,平时对苏倩也难有好脾气。心中郁结难舒,久而久之苏倩便有了轻生的念头。当天,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心理辅导,苏倩放弃了轻生的念头,隔着电话和她妈妈哭成一团。尽管苏倩目前情况良好,但该校心理教师却一直放不下心,担心苏倩回到家里,再见家暴,又遭刺激。

岭师附中专职心理教师潘少霞曾说过,“孩子的问题绝大多数是来源于家庭”。类似观点,得到湛江市心理教师的广泛认同。如果我们不能从源头上消除致病的“因”,那么必然会导致“心病”这个“果”。

要从源头控制上着力,就必须打通阻隔在学校与社区之间的那堵围墙。近年来,市教育局计划打造一批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培育带动心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构建由校内心理教师和校外心理咨询师、专业社工、爱心志愿者等组成的大心育团队。

心育进社区“送大礼”

“阿老师,你真系叻女哦!”看着满脸笑容大步走来的老婆婆,廉江市第一中学团委书记、专职心理教师林敏有点摸不着头脑。“哈哈,我听你劝,没唠叨我儿子一个星期,他上星期带我到外面吃了三顿饭,以前一年才去一次。”原来,老婆婆是专门来道谢的。

去年,廉江一中的3位专职心理老师常在周末时走进学校附近的万科苑小区,和老人、孩子聊天。“这个小区有不少孩子在我们学校就读,其中有不少是留守儿童,基本都是家中老人在照顾他们。我们希望能通过聊聊天、玩游戏这样的方式,用专业的心理知识帮助这些家庭变得更和谐。”林敏老师说,这位来道谢的老婆婆以前在家里常因一些小事就唠叨儿子、儿媳。于是她拿出小礼品,和老婆婆唠起家常,悄悄做起了心理辅导。临别时,她告诉老婆婆,如果回家后能坚持一个星期不唠叨家里人,就能再来拿份大礼品。结果,这位老婆婆照做了。而“大礼品”,老婆婆说“早就在家里收到了”,家里人其乐融融、一团和气比什么都重要。

这种主动走进小区,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心育的做法,在学校与社区的共同支持下,不断完善,渐渐成熟。但林敏她们仍面临不少难题,其中就有人手不足带来的压力,“假如能组建一个团队,我们心理教师专门负责校园里学生那块,其他人专门负责社区里家庭那块,那效果会好很多”。

打造共建共享心育格局

廉江一中的“心育进社区”做法,为我们打开了合力办好湛江心育的一扇门——我们或许能够探索以党建为引领,打造共建共享心育新格局。

——要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大力促成学校与其附近的社区达成党建结对共建关系,通过党员到社区“报到”,定期开展党员服务群众活动。各校专职心理教师在相关活动中推广心育,以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等为切入点开展心理讲座。以党建为引领,借力党员活动日让学校领导、街道负责人、社区居民等各方都更积极地参与到心育活动中来。

——以党建考核保障落实。为了确保效果,可以结合党建工作考核、党员撰写体验心得等方法加以推广。举个例子,某社区计划一年开展10次党员服务群众活动。在做计划表时,就可以列明其中3次为心理健康主题活动,由党建结对共建学校的专职心理教师设计活动,党员参加活动后撰写体会心得。

——以心育加强党性修养。参与心育活动的过程中,党员干部不仅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中找到服务群众的好做法、新模式,而且还能在活动过程中,“修心以正心,养德以明德”,自觉通过心育育心,加强党性修养。

更为关键的是,打造出的共建共享心育新格局,无疑将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提供一大借鉴和助力。如果“学校—社区”心育模式可行,那“学校—机关”心育模式、“学校—企业”心育模式必然也能取得良好效果。

【记者手记】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本报记者龙飞腾

中小学生是青少年的主体,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中小学生要立志成才,必须勤奋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做到修身立德、志存高远,勤学上进、追求卓越,强健体魄、健康身心,锤炼意志、砥砺坚韧。同学们都要自觉加强道德养成,从小就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把国家、人民、民族装在心中,注重养成健康、乐观、向上的品格;都要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在求知境界上越来越高;都要把身心健康牢牢抓在手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通过多种方式怡情养性;都要敢于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自觉培养不畏艰难、顽强奋进的意志品质。

在一个多月的收集资料、实地采访中,我深切感受到了湛江市在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的不易。有来自内部的不重视,也有来自外部的不配合。在一次采访临近结束时,一位老师问我,是代表哪个部门来采访,是为了完成哪个部门的委托?无独有偶,在向某职能部门申请采访时,他们同样反复问的是,到底是记者想采写这个主题,还是市里重视这个工作派来采访?

做好湛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为了完成任务,也不是某个或某几个职能部门的“特派任务”,而是全社会的责任。岭师附中潘少霞老师感叹,想凭一己之力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太难,几乎不可能。我回答,“虽难,但总要有人做”。而且,我不是一个人,在采访中,我认识了一批有情怀、有担当、有激情、有能力的湛江教育人,他们正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不止。我们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也应该有信心,通过不断努力,能让更多人真正参与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助力湛江青少年更健康更全面地成长。一根手指是扣不了扣子的,我们需要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去形成合力。在这方面,我十分佩服坡头区爱周中学的做法——共建共享谋共赢,该校让人感受到在新时代教育中“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力量。

把身心健康牢牢抓在手上,“心育”要扮演起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的作用。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对想做爱做的事要敢试敢为,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理想变为现实。

新闻推荐

湛江市公安机关启动春运交通安保工作 7个春运执勤服务站点启用

本报讯(记者陈彦通讯员杨百宁)1月11日上午,湛江市公安机关在市交警智能指挥中心进行春运安保工作启动仪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