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的三夜两天 听声 博物 识人 读城
“我想买明天合肥到湛江的飞机票”,按下语音键,动动嘴就能买到车票。当我身处安徽合肥的中国声谷时,才知道原来可以这样快订到我的飞机票——12日从湛江飞往合肥时,我还无法构想这座科技创新之城会带来怎样的感觉。
原来,读懂这座城,从听声音开始:轻松拾取10米内有效声音,挑战噪声、混响复杂环境,1小时录音5分钟转成文字……科大讯飞一步步从国外巨头手里抢回了主流语音市场;还有能帮助医生看病、提供辅助诊疗意见的不仅是人,还可以是机器人医生助理……智能语音鼠标、翻译机、家居机器人、导医机器人,在中国声谷围绕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的应用研发的一批“智造”产品已经走进千家万户。
■博物
在合肥科学岛上,科学家“逐日”精神令国人自豪:“把太阳的力量握在人类手中。”这里诞生了由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世界首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被称为“人造太阳”的东方超环(EAST)。
合肥荣事达的智慧家居让人大开眼界:为解决家庭停车难问题,它的产品可以让一个车位停两辆车;橱衣柜里可以自行烘干、消毒;喊一下,晾衣架可以自动升降……科技创新转换的产品,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长丰岗集镇的万力轮胎生产车间,大部分工序已经实现了全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
璀璨非遗,一园尽揽——黄梅戏、广东高桩醒狮、脸谱、木雕……中国(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内,设有千年百工游览区、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村游览区、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游览区、七十二行民俗村游览区、明清古建筑大观园等十七大游览片区。
从最现代穿越到最古老,厚度与宽度皆有,不得惊叹合肥之博!
■识人
合肥这个地方是“养人”的,培养出了这么多优秀人才,是一片创新的天地。如今这片创新天地不仅“养人”,也形成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宜人”气候——
漫步科学岛,迎面碰上的可能就是一名科学家;合肥高新区,随意一个向你介绍项目的都可是一位创业达人——手中掌握着当今最先进、最尖端智能技术!
“中国声谷”入驻有170多家企业,从业人员超6万,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圈;科大讯飞获批建设首批四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以及认知智能领域第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讯飞人工智能开放平台现已拥有45万开发者团队,日处理交互信息40亿人次……
乡村也有名片。崔岗艺术村的村支书说:“别看这村儿小,住了好多艺术家。有画画的,有做雕刻的,还有藏石头的。咱们这儿还办展览,展出的画最便宜的都值三千块哩!”这些艺术家来自全国各地,都是和当地政府签的合同,租住村民的房屋,与村民毗邻而居艺术家,时尚前沿与农业文化交融,文化创新推动乡村振兴。
在“创新之都”、“养人之地”等名号之后,合肥向我们展示了她浪漫的一面。“既有为了全人类的清洁能源奔跑在“逐日”路上的科学家,也有抱元守一,于乡村一隅中静得欢喜的艺术家。大概,合肥源源不断增加起来的各类人才,就是受了这种浪漫气息的影响吧。”重庆晚报的老记如是说。
合肥把太阳与陶渊明的浪漫都融到了一起。
■读城
两天三夜,听声、博物、识人,我读懂了合肥。
合肥从“紧缺型”高端产业入手,做了很多无中生有、小题大做的事情,努力创造引领型发展,在很多方面,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
人工智能需要大量数据,中国人口基数大,可以提供很多的数据,在很多领域可以达到更高的识别率或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加上中国在理工科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很多高等科研机构都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做出卓越的成果。因而大数据等新技术被应用于合肥智慧城市建设中,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能养老救助……在合肥市老城区庐阳区,大数据服务也已经实现了全覆盖。
借助数字化手段,加大对庐剧等现存地方戏曲文献、资料及老一辈戏曲艺术家舞台影音资料的抢救性记录和保护;筹建“庐剧艺术传承中心”和戏曲名家艺术馆……求新求变,给了庐剧一次重生的机遇。
如今,这个创新氛围浓厚、科研成果丰硕、产业环境完善的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正在不断抢占智能风口,这里不仅成为国际一流人工智能创新高地的产业窗口,也成为安徽合肥的一张耀眼名片。
文/图记者钟忠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凯杰通讯员陈彬文秀兰报道:坡头公安分局积极响应湛江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铁网”追逃冲刺行动,成功规劝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