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载风雨同路 见证人民抗风赞歌

湛江日报 2018-12-25 08:54

2014年7月18日,超强台风“威马逊”在徐闻登陆。次日,交警及抢修人员合力将路边倒伏的护栏扶立起来,恢复道路通畅。本报记者 刘冀城 摄本报报道9615号台风救灾版面。本报记者 张锋锋 翻拍9615号台风登陆后,湛江港务局6台龙门吊被刮到海里,损失惨重。图为被台风毁坏的龙门吊。本报记者 郑锋 摄本报报道台风“彩虹”灾情版面。本报记者 张锋锋 翻拍湛江因海而生、因港而兴。但上天是公平的,在赋予我们优渥的自然资源的同时,还让我们承受来自海上的灾难,因此让我们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进而锻造了不惧天灾、越挫越勇的湛江人。

新中国成立后,登陆广东的最强台风前5名,登陆地在湛江的台风就占了4席。分别是5413“艾黛”、9615“莎莉”、1409“威马逊”和1522“彩虹”,都是15级强台风以上级别。然而,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湛江报人的身影。每一次风雨肆虐,纵然危机四伏,湛江报人总会随风出击,直奔风眼而去;风雨停息后,顾不上整理自己的小家,湛江报人就直奔灾区而去,给读者、网友传递最真实权威的信息,号召全社会的力量帮助灾民救灾复产,给予了灾区群众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战胜风魔的无穷信心。

70载风雨同路,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超强台风给湛江带来的巨大伤害,同时也见证了一首又一首湛江人民凝心聚力谱写的抗风赞歌。

见证巨灾:9615,不堪回首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死亡人数79人,受伤人数2300多人,失踪100多人,农作物、渔船、房屋、港口设施等也遭到严重破坏,据初步估计经济损失65亿元以上”,“台风经过的地方,房屋倒塌,鱼虾塘受淹,水稻受浸,香蕉和甘蔗几乎全部倒伏或被打断”,“湛江港损失前所未有∶18台100多吨的龙门吊被刮倒损坏,其中6台翻到海里。自重500多吨的集装箱卸桥吊也被刮倒翻到海里”……

在时隔多年以后的今天,当人们谈起9615号台风“莎莉”的巨大威力时,依然会引述《湛江日报》记者林心伟、许冰当年的这篇报道。

参加过当年采访的记者回忆说,狂风过后,倾盆大雨又持续了一天一夜。深夜时分地震谣言又在社会上蔓延,湛江到处人心惶惶。

澄清谣言,稳定社会秩序,振奋广大灾民的信心,尽快重建家园成为当时《湛江日报》重中之重的任务。于是从台风发生次日,一篇篇鼓舞人心的报道陆续出炉。《湛江市已有百家企业全面复产》《摧不毁的斗志》《“缆桩精神”在暴风雨中闪光》等文章及时报道了港城人民在灾难面前不屈不挠、积极组织恢复重建,鼓舞了广大人民的斗志和决心;《庄市长检查菜篮子工程》《省长心系灾区中秋慰问灾民》等报道则将干群的鱼水情刻画得淋漓尽致;《10渔船奋勇靠带8渔船》《深情献给子弟兵》等报道的及时刊出,将灾难之中的人性之美表露无遗。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湛江日报》先后刊发百余篇报道,充分发挥了媒体在灾难性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作用。

见证奇迹:四年八场台风人员零死亡

2014年7月18日晚上7时半,超强台风“威马逊”离开海南后,在徐闻龙塘镇沿海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17级(60m/s),打破“莎莉”的记录,成为登陆广东最强台风。

久经沙场的《湛江日报》记者早已兵分多路,提前一天在“威马逊”可能登陆的雷州、徐闻等地守候。那一年,微信还没有那么流行。在追风现场,记者通过个人微博给后方发回即时信息,湛江新闻网、《湛江日报》官方微博滚动播报了台风最新消息。在徐闻三防办,各级媒体同行挤一间办公室吃盒饭,窗外狂风嘶吼,玻璃窗“啪”一声被吹破,一顿盒饭吃得大家胆战心惊。停在楼下的湛江日报采访车也被大风吹起的杂物砸烂了玻璃!

徐闻、雷州两地遭受重创:沿海村庄房屋倒塌严重;供电线路被摧毁,全面停电断水;通讯线路全部瘫痪,手机、固话失联;公路严重损毁,交通中断;268艘停泊在各避风港的船只沉没,海堤多处出现决堤,沿海滩涂全部淹没,虾塘全部受淹,水产养殖损失极其惨重;大部分农作物被摧毁,香蕉、蔬菜等绝收……据统计,“威马逊”致全市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51.2亿元,超过近年各强台风损失10倍以上。其后将近半个月,本报记者频繁深入满目疮痍的徐闻、雷州,实地走访受风灾最为严重的镇村、企业和单位,报道各地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抗灾救灾、重建家园的故事,安抚了人心,激励了士气,全社会呈现出人心稳定、秩序井然的良好局面。

防御超强台风“威马逊”,湛江实现了灾时人员零死亡,灾后一天内基本消除市区灾痕,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2011-2014年,“海马”“纳沙”“启德”“贝碧嘉”“温比亚”“飞燕”“优比特”“威马逊”八场台风登陆或严重影响湛江,而湛江保持着人员零伤亡的记录,这在中国的城市防风史上绝无仅有。《湛江日报》通过《我们创造了两个奇迹!》《“零死亡”秘笈:“人”“躲”“防”》等精品报道,及时总结了湛江市的防风经验,道出奇迹背后科学防御、以人为本的防风机制和“秘笈”,引起了社会巨大反响。

见证变迁:从闻“风”丧胆,到防风有道

湛江人面对台风终于不淡定了:加固门窗、备水备电、食物抢购一空……这一切,都是“彩虹”的教训。

2015年国庆黄金周,超强台风“彩虹”打破了许多湛江人的休假计划。10月4日14时左右,“彩虹”以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5级、阵风17级正面袭击湛江市区,阵风最大风力超过9615号台风。

那个下午,狂风夹杂着玻璃爆破声此起彼伏,多少人家门窗为台风所破,在家中抢救家具、家电,简直噩梦一场。室外,更是一片狼藉。东海岛“湛钢”龙门吊倒伏;广告牌被吹翻,百年老树连根拔起,交通近乎瘫痪;全市电网设备遭受严重破坏,造成大面积停水停电。

湛江日报社也面临着停电的威胁。为了群众及时知晓灾情讯息,为了保障出报,各单位纷纷向报社伸出援手。南海舰队后勤部获悉报社自行发电欠缺柴油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向报社提供了所需的柴油。麻章消防大队在获悉报社缺少冷却水无法保障柴油机的冷却后,紧急出动了一台多功能消防车,向报社提供了3吨备用水。网络信号时断时续,中国电信湛江分公司派出专业团队进行维护和调试,为新媒体播报保驾护航。

那一年,湛江日报社启动全媒体联动播报模式,通过湛江日报微信公众号、三大官方微博、湛江新闻网24小时滚动直播台风资讯和前线情况,受到广大网民关注,累计点击率超百万。其中,“彩虹”登陆当日《湛江日报》微信公众号台风微直播阅读量突破10万+,粉丝爆增八千,评论逾千条。

2016年1月1日,湛江云媒正式上线,湛江日报社从传统报业向现代全媒产业迈进。从此以后,湛江人多了一款防风必备——湛江云媒APP。每次台风来临之前,湛江云媒总会全方位、多形式推出“防风攻略”;在家躲台风的日子,只要手机有电、有网络,台风的实时情况和记者的追风动态就尽在掌中。

从20多年前闻“风”丧胆,到如今防风有道,湛江人在与台风斗智斗勇中长进了智慧和经验,《湛江日报》作为本地主流官媒,在发挥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作用中功不可没!

文/本报记者林宇云责编/梁成福美编/李洁版式/苏榕

新闻推荐

你看 你看 “双11”表情包

烦烦烦上班时间签收很麻烦?家住赤坎区金城路某小区的陈先生对签收快递很烦恼。昨天下午,他在上班时接到快递电话,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