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科技突破推动华丽转身
40年前小科研
撬动湛江“甜蜜事业”
1978年3月5日,《湛江报》(湛江日报前身)在显要位置刊登了题目为“我区研制成功甘蔗联合收获机和甘蔗剥叶机”的报道,引起了全市人民的关注。
湛江是全国最重要的甘蔗种植地,改革开放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甘蔗收割工序繁杂,人工劳动强度大,每到年底甘蔗收获时期,在广大农村常见到10多位农民围着两亩甘蔗挥汗劳作,收割效率很低。
为了提高甘蔗收割效率,湛江地区农机研究所、地区农机厂、省农机研究所、遂溪县农机修造厂联合研制的4GZ—35型甘蔗联合收获机和5BZ—10型动力甘蔗剥叶机,经有关部门鉴定,符合设计要求,同意定型生产,这对于减轻劳动强度,进一步解放劳动力,发展农业生产,有极大的意义。
当时的《湛江报》报道上写着:甘蔗联合收获机由丰收—35型拖拉机牵引,收获甘蔗时能一次完成剪尾、砍伐、剥叶、分离清理、集堆卸放等工序,在亩产六千斤的蔗田上作业,每小时可收获甘蔗九千斤,而人工收获平均每小时只有一百二十五斤,大大提高了工效。收获甘蔗时,能把杂草铲掉,回泥覆盖宿根头,有利于甘蔗的生长。动力甘蔗剥叶机,以工农—10型手扶拖拉机牵引,样机结构简单,用材较少,造价便宜,每台机每小时能剥甘蔗叶三千四百多斤,剥净率达百分之九十,而人工剥叶只有一百多斤。
报道中最后指出:几年来,广大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经过反复试验、实践、改进,终于制造成功,填补了我国农机科研的一项空白。
这是湛江市作为全国重点蔗区的科学发展中一个重要突破,甘蔗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极大地推进湛江甘蔗生产现代化,在之后的10多年间,湛江甘蔗种植面积从几十万亩到200万亩,成就了湛江的“甜蜜事业”。
见证“神奇的木兰园”的神奇
近几年来,湛江市的工业、农业等方面科研更加活跃,成果层出不穷,这为湛江的加速发展增添了飞翔的翅膀,湛江日报一如既往地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报道,成为科技发展突破的见证。
2017年2月,广东省创新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湛江市神州木兰园林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邢福武研究团队等单位主持的“中国南海岛屿植物多样性研究及产业化”项目,荣获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湛江日报以《湛江神州木兰园获省科技一等奖》为题目进行了深入的报道,引起了科学界和全市人民的关注,这是湛江市企业自2007年以来荣获的第一个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项目,激励了全市上下和企业界的科技追求和创新。
其实,这个位于徐闻县的神州木兰园,自2006年湛江日报就开始关注和报道,对木兰园林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共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木兰珍贵品种产业化基地”,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大量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和资料整理,发现一批新种,如:“广东木莲”、“广州木莲”、“广东含笑”并称为“广东三宝”,进行了及时的报道;接着,对该园地系统开展了广东沿海地区及海南岛民族植物学和南海诸岛屿植物传播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共出版专著11部,发表论文126篇,其中SCI论文23篇。在关键技术的研究方面,本研究针对沿海及岛屿地区的高温、高盐、风大、浪大等不利条件开展植物的评价与筛选、边坡修复和垂直绿化关键技术的研究,肯定了木兰科植物突出地位和巨大的经济、生态价值,解决了沿海及岛屿植物移植困难、成活率低、品种单调等关键技术难题,也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对木兰园科研进步的全方位报道,不仅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也得政府和科学界的关注,给予支持和扶助,使神州木兰园不断发展壮大,培育几十万株木兰科珍稀濒危树种,成为湛江市农业科技上的一大突破。木兰园主感叹说,没有湛江日报的及时到位的报道和支持,就没有神州木兰园的科技进步和发展。
世界级技术带来3565亿元效益
石破天惊,今年1月份,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湛江分公司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联合中国海油系统内外等多家单位完成的《南海高温高压钻完井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项目成果,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接着,在今年3月26日召开的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上,该项目获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也是来自红土地上的最大科技突破,消息传出,举世瞩目。
湛江日报对此项技术突破给予极大关注,对几次获奖都在重要版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详细报道,介绍这科技项目突破的背景:中国南海西部海域海上油气田众多,随着开发不断推进,部分油气田逐步进入开发中后期,产能衰减趋势日益明显,提高采收率、延长油气田生产寿命的需求日益迫切。但由于海上油气田井网密度较低,注采系统不完善和部分储层衰竭式开发导致部分油气藏压力梯度异常复杂。此类油气田开发调整中后期钻完井作业经常遭遇“储层压力衰减、复杂压力梯度(异常低压、异常高压、原始地层压力同井段)”这一世界级技术难题。而针对这一难题,目前行业尚无成熟的钻完井技术体系和解决方案。
然后分析突破性成就:该公司历时多年科技攻关和创新实践,依托“南海西部海域压力衰减油气藏钻完井技术研究”综合科研平台,攻克了复杂压力梯度井壁失稳、高低压同井段漏喷同层、高钻井压差储层污染、深井低压储层完井返排难等难题,成功研发了“复杂压力梯度储层井壁稳定分析技术”“3套复杂压力梯度储层钻完井液体系”“1套复杂压力梯度油气田全过程储层保护技术”和“小直径连续油管注氮诱喷返排”等核心技术。该技术被行业专家组鉴定为“整体水平国际先进,2项技术国际领先,对类似压力衰减、复杂压力梯度油气田的钻完井作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建议推广应用”
在后续报道中,继续深挖其重大意义:
“攻克了南海莺琼盆地高压成因多、压力预测精度低、井筒完整性保障难、海上平台狭小空间测试风险高、钻井周期长等难题。”
“目前,这套技术已经走出国门,在墨西哥湾、英国北海以显著成效赢得了同行赞誉。”
由于湛江日报全方位的跟踪报道,有力地推动了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据悉,目前该技术已在国内外全面应用,直接经济效益216亿元,间接经济效益3565亿元。
新闻推荐
反诈如何突破“最后一公里”? 粤“反诈直通车”将开进60个县区,三级响应实现“精准滴灌”预警
中山市反诈骗中心信息处置室设立了人工干预岗位,民警在电话线上和骗子斗智斗勇。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摄今年7月,广东“反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