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兰彬的绝对

湛江日报 2018-09-30 08:22

室有兰香 姚远天 作

□易世东

我国首任驻美公使陈兰彬曾自拟一上联:陈米陈醋,陈陈相因,推陈出新酒。时人难对,直到现在也无人能对出理想的下联,因此,人们便称此联为绝对。

乍一看,此联说的是酿酒用料和过程。深入理解则是说,人才既要悉心培养,又要砥砺磨练,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共同提高;更要提携新人,才能“推出新酒”。此联既叠字,又嵌成语,实在难对。

早年间,我与高州朋友闲聊时,朋友说,清末宣统年间的易顺鼎已对回此联,只是不肯明说。

据说此联是这样来的:

清光绪年间,陈兰彬在高州主持编纂《高州府志》。晚饭后,陈兰彬与李小岩和高州府官员及乡绅沿鉴江边漫步,见一酿酒人家,便进屋抽水烟筒闲聊。问起主人家名姓和酿酒用料及过程后,陈兰彬自言自语:“陈米、陈醋,主人家也姓陈。”高州乡绅接话道:“御史大人也姓陈呀!”

主人家见是御史大人陈兰彬大驾光临,赶忙担凳让座,递水斟茶。片刻,主人家又把刚出窖的米酒端上桌来,以为众人尝新。

陈兰彬突然说:“我偶得一上联,"陈米陈醋,陈陈相因,推陈出新酒。"大家对出下联方可饮此杯。”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继而抓耳挠腮,好久都无法想出下联,连诗对高手李小岩也被难住。时明月东升,大家说:“月上山头了,还请大人您自对吧,好让我们尝杯新酒哩!”陈兰彬想了好一阵,也未能想出下联。结果,大家面对又热又香的美酒硬是无法饮得下肚,只好嘘嘘回府。

此后,高州府的文人雅士冥思苦想也难有佳句可对。

清末宣统年间,易顺鼎为高雷阳(高州、雷州、阳江)道,李小岩时在高州府帮办文案。李小岩虽年长易顺鼎十八岁,但对易顺鼎恭敬有加;易顺鼎也非常敬重李小岩,誉之为“吴川老宿”,相互引为知己。

一日,秋高气爽,李小岩与易顺鼎公务之余闲聊,说起陈兰彬当年出联经过,李请易题对下联。

易顺鼎沉思良久,拉长声音又一语双关的神秘笑说:“老宿问对了,但此联无人能对。”

高州朋友据此说,其实易顺鼎已有下联,只是不肯明说。

李小岩(1840-1913),名文泰,字叔亮,号小岩,吴川吴阳李屋巷人,清同治举人,乃清末民初广东十大才子。状元林召棠之孙林晋逵在《李小岩(文泰)先生遗著》序中说:“李小岩冠绝一时,夫公家学渊源,桥梓并登乡榜,诸昆季出风入雅,弛誉文坛。而公尤秀出群才,常交游当代之名公巨卿、学士文人,相与角逐于文酒之会。与吴观察永、王观察良弼、易观察顺鼎更唱迭和,订忘年交。”李汉魂在《李小岩(文泰)先生遗著》序中说:“汉魂童年以同里同宗,累世通家之谊,时亲道范,其文词亦多传诵焉。”

李小岩的老师和学生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老师就是我国首任驻美公使陈兰彬;学生即著名抗日爱国将领李汉魂。《李小岩(文泰)先生遗著》就是由李汉魂将军出资出力搜集出版的。清光绪年间的《高州府志》和《吴川县志》亦是李小岩协助陈兰彬编纂的。

易顺鼎(1858-1920),字实甫,湖南龙阳(今汉寿)人,其父易佩坤为湘军名将。

易顺鼎十四岁入县学,十六岁补诸生,十八岁就考取光绪元年恩科举人。后入张之洞幕府,甚得张赏识,谓:“实甫,旷世才也……度若才,何学术不可跻?”(见《琴志楼诗集》第4页)。时文坛有“南易北樊”之称,“南易”为湖南易顺鼎,“北樊”为湖北樊增祥。

易顺鼎与黄遵宪、丘逢甲并称晚清三大爱国诗人。

李小岩与易顺鼎在高州时相唱和。在李小岩心中,易顺鼎既是伯乐,又是知己。

易顺鼎在《戏赠李小岩陆展初两诗老》中云:

“披邺侯衣抱仙骨,挹浮邱袖柏洪肩。

好从秦后追期朔,若遇尧时即偓佺。

星聚里刚符五百,日长岁定算三千。

野王地岂文王国,二老同时在海边。”

易顺鼎说:“小岩展初两诗老同日来诗,李用冼夫人事误书六朝为五代,陆用班孟坚韵误以两京为三都,虽误笔亦佳话也。因作一诗博两诗老一粲。”诗云:

“李翁六代作五季,陆叟三都变两京。

永叔轩眉延寿笑,孟坚失色太冲惊。

虽然妇幼超黄绢,未免孩儿倒锦绷。

误笔也堪成韵事,世间难得老书生。”

易顺鼎在诗中尊列了吴川的武将和文人之后,也尽露文人本色,语句俏皮地赞叹了李小岩,完全没有上下级的拘谨和官场的庸俗,他们之间已经无拘无束,实在是文坛知音、人生知己了。

据《易顺鼎年谱简编》载,一九一0年,“年底,移高雷阳道。”一九一一年,“正月,抵达高州。到任后,历巡水东、茂名、信宜各县,在任清乡缉匪,倡导清道浚沟,教育人才。秋,调省佐幕,莅香港。”

易顺鼎离开高州即爆发武昌起义,“革命军宣布广州独立,成立军政府。易顺鼎避至上海。”

易顺鼎与李小岩高州分手后,经香港避居上海,一九一三年春赴北京;李小岩也于一九一三年离世,二人无缘再会。

因为有广东十大才子李小岩无法相对,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陈兰彬无法自对在前,更有”神童”和“南易”之称的易顺鼎放言“此联无人能对”在后,陈兰彬的绝对便这样传开了。

新闻推荐

发现禄段贡园

●廖君在粤西茂名,遇到古荔树很平常。今年盛夏,荔枝果漫山遍野,催促着我走访古荔枝园的步伐。从包茂高速连接线拐入乡道,便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