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群合力传承创新 北坡“鱼龙舞”走向世界

湛江日报 2018-07-30 22:41

去年6月,北坡“鱼龙舞”应邀参加第六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本报记者 陈煜 通讯员 李静 摄(资料图片)

记者林小军李亚强通讯员蔡明

每逢正月十五,遂溪县北坡镇北坡圩的村广场异常热闹,全村男女老少手举各式各样的鱼灯集合,又沿着村道小巷且舞且游。伴随着锣鼓声和爆竹声,鱼灯轻盈"游动"、栩栩如生,气氛异常热闹。游鱼活动一般持续四个多小时,至深夜游遍全圩后结束。

这正是北坡镇的传统文化“游鱼”,又称为“鱼龙舞”,这一文化起源自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近年来,在老工艺人吴健明、杨松的传承发扬及遂溪县、北坡镇两级政府的保护下,“鱼龙舞”不仅入选为广东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搬上了舞台,走向了世界。

精细手工让鱼龙活起来

7月26日,记者走进“游鱼”第四代传承人吴健明的家,尽管已经78岁,但吴健明手脚灵巧,制作起“游鱼”来也是驾轻就熟。只见吴健明的屋子地下散落着竹子、铁夹、纸、浆糊等工具。

“鱼灯制作分为扎鱼、糊纸、彩绘、安装等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讲究,哪一道偷工减料了,做出来的鱼灯都是不合格的。”吴健明一边说,一边动手把竹篾按鱼身大小比例扎起几个圈,尽管没有经过测量,但每个圈都均匀平滑,交接口处则用韧性较强的纱纸粘住。随后,吴健明又用小圆圈扎成了鱼的躯干骨架,不一会,整条鱼的骨架便已扎成,鱼型初显。

吴健明对着鱼骨架检查无误后,又拿起红纸,小心地在骨架上黏贴。红纸粘完,待浆糊稍微风干后,吴健明拿起了画笔在红纸上缓缓勾画出鱼鳞,鱼鳃和眼睛等。随着鱼眼绘完,一只栩栩如生的鲤鱼灯便从他手中“跳跃”出来,随着鱼灯的摇晃,鱼灯的两腮和尾巴还在不停地摆动着,十分惹人喜爱。“最后只要在鱼灯内加入蜡烛或电灯泡,鱼灯的制作便全部完成。”吴健明说,一般熟练的技师,两个小时就可以制作一只鱼灯,鱼灯工艺以前只用于制作鱼类,经历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如今已经逐渐增加为鱼、虾、青蛙还有生肖等100多种,而鱼腹内置的烛光也由原来的蜡烛改为电池灯光,这些改变都让鱼灯变得更具观赏性。

历史悠久源自康熙年间

每年正月十五一早,村民们按习俗到二圣、华光、白马、土地庙和南天宫祈福。晚上,全村男女老幼则会手举各式各样的鱼灯到村广场集中,结队沿着村道小巷浩浩荡荡且舞且游。伴随着锣鼓和爆竹声,只见鱼灯轻盈游动、栩栩如生、神胜于形,气氛异常热闹。舞鱼灯的花式非常讲究,有龙鱼出海、鳌鱼吐水、鲤鱼摆尾、翻江倒海、跃龙门、寻尾等。游鱼活动持续4个多小时,至深夜游遍全圩后结束,大家把得意之作和时年的生肖鱼灯拿回家收好,受损的鱼灯则烧掉,以求吉利。

“这样热闹的场景我们每年都会有,而且代代相传,历史十分悠久。”吴健明告诉记者,遂溪县北坡镇北坡圩有16个自然村、50多个姓氏,属于沿海坡地地形,无山无河,历史上曾十年九旱。每年元宵节期间糊鱼灯、舞鱼灯、游村社,祈求风调雨顺、年年有余的游鱼习俗,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湛江市民俗文化研究会介绍,遂溪北坡游鱼是特定社会历史环境和条件下,人们借有鱼就有水、鱼带水来、鱼多水多、水多不旱、农事兴旺,游“鱼”带水的寓意,期望通过自身努力征服自然、改善生活环境,通过游鱼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过上美好生活,这是一项优秀的、原生态的地方特色民间习俗和海洋文化遗存,为维系当地村民之间的友好亲情、友善交往和社会文明、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

干群合力文化传承创新

今年24岁的肖日猛是北坡“鱼龙舞”的第六代传承人,作为大学生的他,也是传承谱系里面学历最高的一位。“说起"鱼龙舞",我们村几乎男女老少都会制作鱼灯,会耍"鱼龙舞",我只是作为群体指定的传承代表,需要做更多传承工作而已。”肖日猛说,多年来“鱼龙舞”一直在村里以口传心授体行的方式进行自然传承,一般家庭都传承了六七代人。近年来,遂溪县、北坡镇两级政府对“鱼龙舞”高度重视,已对“鱼龙舞”进行了整体性保护,作为保护单位的遂溪县文化馆则制定了《北坡游鱼传承保护实施方案》。通过干群合力保护传承,“鱼龙舞”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正焕发出新活力。

据了解,当前,遂溪县已成立了北坡游鱼保护小组与理事会,进行收集挖掘整理“鱼龙舞”的相关文档资料。当前,所收集的北坡“鱼龙舞”的相关史料、族谱、制作“鱼灯”的手工器具、锣鼓、旗帜及大量“鱼龙舞”的文学作品及媒体报道均已存放在遂溪县博物馆。北坡游鱼保护小组与理事会还定期开展传承培训和推介和宣传工作。

“我们已经制定了对"鱼龙舞"的五年保护计划,未来还将成立研究会,设立保护基金,深入进行研究等深入保护传承和研究。”遂溪县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鱼龙舞”的传承和创新既离不开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更离不开民间力量的推动和关注。

搬上舞台鱼龙走向世界

数百年来,遂溪北坡“鱼龙舞”不断传承和发展,“鱼龙舞”活动越办越大、越办越好。近年来,在各级文化部门的重视下,“鱼龙舞”于2012年参加了首届湛江民间特色技艺展演,2013年参加第十一届山花奖民间灯彩大赛并获得银奖,2016年以其为主要内容的新编大型民俗节目《海国英风》搬上舞台,并获邀参加第六届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当前,北坡镇“鱼龙舞”已形成以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整体性保护为“三大抓手”,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主体、形成合力”的机制。在干群合力的推动下,北坡“鱼龙舞”不仅拍摄了相关的影像,通过各种媒体平台进行传播,更被搬上了大舞台,2017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一个个好消息传来,无不证明,遂溪北坡“鱼龙舞”已逐步走出遂溪,走向世界,受到大家的欢迎和喜爱。

新闻推荐

《父亲节一独腿父亲含泪求助》追踪 爱心社团伸援手 好心人士献爱心

本报讯记者林艳芳实习记者潘银宜报道:日前,本报报道了《独腿父亲宋秋新含泪求助救儿》一事,呼吁需要更多的爱心人相助,引发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