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海关“两步申报”应用比例超30% 将扩大“船边直提”“抵港直装”试点码头
■聚焦“放管服”改革
“全国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开展3个月以来,海关总署广东分署会同广州海关、深圳海关,分别出台27条、28条和25条细化措施,着力解决当前广东企业和进出口领域各主体关切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
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至2021年3月,广东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7.78小时和0.96小时,较2017年分别压缩81.89%和91.91%。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低于全国和北京、上海、天津、浙江、重庆等省市,口岸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24小时智能通关提高进出口效率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综合业务工作处副处长张超介绍,进一步推广实施“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等改革举措,是今年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的重点。
“中国500强”企业之一的深圳市信利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就在上述改革中享惠。采用该模式以来,信利康日均进口报关单量近1千份,日均进口货物价值超2亿元人民币,增长超过20%,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
“我们主要服务的企业超过2万家,以前仅是准备申报单证就要很长时间,但客户对物流速度要求较高。现在很多通关手续可放到提货后再办,物流效率提高不少。”信利康运营副总裁陈明说,一方面,“先收货后申报”对每次进口商品规格型号多、价格构成复杂的企业而言非常便利;另一方面,“两步申报”叠加汇总征税的优惠措施时,企业提货后可享受最长50天的税款缓缴期,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的效率和灵活性。
据海关不完全统计,目前广东“两步申报”改革应用比例超过3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不仅如此,省内海关还将上述举措与智慧海关口岸通关改革相结合,形成叠加效应,进一步压缩口岸通关时间,提高进出口效率。
其中,广州海关重点打造“便捷通关立体监管系统”,利用人工智能(AI)、大数据、5G等前沿技术,开发了全链条、全领域、全覆盖的智能立体可视化功能,实现24小时智能通关。
在通关环节,利用集装箱识别、视频追踪、边界预警等技术,按照风险类别进行货物分流,对低风险货物实行自动验放;在查验准备环节,通过智能辅助机器人自动定位,对集装箱号、封志号自动核对识别;在单证审核环节,智能审核比对检验检疫证书,大幅提升审核效率。
“大湾区组合港”降低运输成本
今年,省内海关将继续扩大进口“船边直提”和出口“抵港直装”试点码头,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物流运转效率。
目前,广州、深圳等主要港口率先开展试点,广州海关推行的“湾区一港通”、深圳海关推行的“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等改革均已落地实施。
其中,由广州海关、广州港集团创新推出的“湾区一港通”项目,今年内将覆盖广州、佛山、肇庆、清远、云浮、韶关等6地市。目前已形成以南沙港为枢纽港、多个珠江内河码头为支线港的港口群,粤港澳大湾区内经南沙港进出口货物的流动更加高效便捷。
在蛇口、盐田等海运口岸,深圳海关创新“组合港”“国际中转集拼”“整船换装”等物流模式,降低集装箱运输成本。同时,落地“空港+保税+会展”“海空港联动”项目,推动深圳机场国际航空货运货值增长28.3%。
此外,在精准服务外贸企业方面,黄埔海关积极引导企业用足用好RCEP等自贸协定优惠规则,对重点企业开展“一对一”调研帮扶。今年以来,该关注册企业和RCEP成员国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7.9%。其中,关区AEO高级认证企业和RCEP协定中的AEO互认国家日、新、韩三国进出口额同比增长36%,超过同期总体企业增长水平。
“下一步,我们还将推动海关全业务领域一体化和跨关区联动,确保广深通关一体化,便利企业跨区域快速通关。”张超说。
南方日报记者陈晓
通讯员陈琳
新闻推荐
两名选手对参赛作品进行最后的整理。一名大厨摆放自己的作品。两位参赛选手抬着完成的作品走向评委区。评委们在品评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