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榄69岁退休老人李添林14年坚持捐资助学 捐出近70万元 资助72名学生
金秋十月,新中国将迎来70华诞。历尽千年沧桑,穿越百年尘烟,中华民族在复兴征程上昂首前行。
本报从即日起开设《爱国情 奋斗者》栏目,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多视角、多形式讲述70年来中华儿女挥洒汗水建设祖国的追梦故事,弘扬他们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矢志奋斗,为建设强大祖国不畏艰辛的壮志豪情,凝聚爱国奋斗的伟大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从没有当过老师、家住小榄的退休老人李添林,却一共有72名“学生”。对这些“学生”来说,李添林就是他们共同的家人。这个“大家庭”能够聚在一起,源于李添林23年前的一个善举——主动联系社区,出资捐助贫困学生。到2010年退休时,李添林资助了72个孩子,资助时间最短的有一年,最长的达到八九年。退休后,李添林又将目光放到帮扶外来务工人员上,为身边有困难的务工人员捐款捐物。
本报记者 唐益 实习生 卢泓宇
■行善“出师不利” 资助“从不手软”
14年出资近70万元,资助72名困难学子。近日,小榄退休老人李添林的故事,作为小榄人富而乐善、富而好德的典型,被推上了小榄镇官微“小榄发布”。一个善举为何能坚持多年?25日,故事的主人翁李添林为我们表露了他的初心。
1996年9月,17级超强台风“莎莉”袭击珠三角。这场时称建国以来对广东影响最大的台风,给珠三角城市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台风过境后,当时通过做生意赚到“第一桶金”的李添林,从小榄电视台播放的新闻中,看到了沙口社区一个家庭的灾后惨状——一家三代人居住的房屋被台风吹得摇摇欲坠,不下雨的时候孩子们睡在房子的天井里,下雨天全家只能挤在不足20平方米的危房内。看完这条新闻后,李添林联系上沙口社区,走进这户人家中实地探访。“当时觉得这一家人太可怜了,就想帮帮他们。”李添林联系上一名做建筑的朋友,打算帮助这个家庭重建家园。但朋友实地探访后,决定自掏腰包建房。
首次资助“出师不利”,李添林决定换个方向。“你们社区的小学里有没有交不起学费的困难学生?”当年台风过境后不久,他找到当时的沙口社区负责人,首次提出要捐资助学。第一批24人、第二批27人……李添林资助学生的范围,从沙口社区小学扩大到儿子的学校、自己的母校。据统计,14年间,李添林共资助64名小学生、2名初中生、2名中职生与4名大学生。
对于每一名资助的学生,李添林不只是掏钱助学。每个学期,在学校老师们提供贫困学生信息后,他会一一去到学生家中走访。事情过去十几年,李添林仍记得一些学生家庭当年的样子。如他资助过的女生淑芬,曾住在小榄九洲基社区。这个当时上小学二年级的女生,和妈妈睡在生产队二楼蚕房的地板上。现场走访后,他立即掏出几百元现金,拜托女生的老师帮忙买床、棉被和蚊帐等。
■施恩不图回报 坚守当年初心
在和记者聊天的过程中,李添林还拿出了当年和孩子们一起拍摄的照片。这些照片,有的拍摄于学校捐助现场,有的拍摄于紫马岭公园门口,有的拍摄于长隆动物园。由于当时资助的绝大部分是小学生,每到节日的时候,李添林都会为孩子们准备一份礼物。这些礼物包括:儿童节与春节的一桶花生油、一些必要的学习文具、一次春节与孩子及家长的聚餐以及一次儿童节的旅游。受资助时间最长、长达8年的小李还记得曾参加过儿童节旅游。小李告诉记者,由于时间太久,那次去了什么地方都已经忘记了,只是觉得非常新鲜,很漂亮很好玩,“如果没有李叔叔的资助,就没有机会看到外面的世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层面助学体系日趋完善,需要捐助的学生也越来越少。2010年退休后,每个月领着1500多元退休金的李添林,将“行善”的方向转向外来务工人员群体。2018年,他加入小榄文学社。同年,社内一名来自云浮的社员因车祸住院,李添林在其家人发起的众筹平台中捐出2000元,成为这场众筹最大一笔捐款。上个月,同样是这名社员,家中亲人再次住院。李添林向记者展示的微信转账记录显示,他再次给对方转账2000元。
时间过去十几年,当年照片中的学生们,多数已经长大成人,在各地谋生,联系也不多。“没什么关系,施恩不图回报。财富来源于社会也应该回馈社会。” 他笑着摆摆手说道。小李是为数不多和李添林一直保持联系的受助学生之一,他回忆说,自己因为家贫曾多次想放弃学业,最终在“李叔叔”的帮助下圆了大学梦:“李叔叔给我的印象就是做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无论是有钱还是没钱,他都不会对谁冷嘲热讽。”
新闻推荐
“痨病”已远离?这种被称为“红魔”的传染病,正卷土重来 警惕!结核病比艾滋病更致命
■金大地教授认真解答问诊群众的问题。■义诊现场,广州专家为河源病患做检查。新公益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专题提起艾滋病,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