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试验村”到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
鸡蛋由内打破是生命。
云浮作为典型的山区城市,打破自然、历史等因素的束缚,方能破茧成蝶。如何在改革中破茧?云浮将改革的落点首先选择农村。农村改革因此成为云浮激发内生动力、加快发展的不变主题。
如今,走进云浮农村,极目乡村田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秀美的水墨画:群山环抱,碧水流淌,洁净的水泥路蜿蜒在村间;如画的村庄点缀在青山绿水间,路畅、水清、房靓、村洁,黛瓦白墙,竹影摇曳,恬淡的农家庭院沐浴在阳光下,到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云浮经历了“试验村”到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的蜕变,正以自己的方式,演绎着农村综合改革、农业产业化、农民发家致富的“春天的故事”。
从2008年开始,广东开始进行农村综合改革先期探索,年轻的云浮肩负起了广东农村综合改革开拓者的重任。10年过去了,作为广东农村综合改革发展试验区的云浮,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从一个“实验村”的示范到上千村庄的普及,初步建立了一个群众积极参与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为原本“脏、乱、差”的村庄旧貌换新颜,为全省农村基层创新管理方式探索了新路。
小乡村“大蜕变”:新村美景入画来
沿着324国道一路西行,穿过层层云雾缭绕的青山,顺着路标右转而下,宛若桃花源般清新秀丽的横洞村便跃然眼前。
横洞村属云安区石城镇流洞村委会,2010年,云浮在全市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横洞村是示范村,该村在乡贤的集资下,投资80万元建成了一栋三层的文化楼——公德楼,是村民学习和聚会的地方。与此同时,横洞村模仿古时农村社会中传统的“乡绅制度”,建立起了村民自治组织——横洞村民理事会。自村民理事会成立以来,在政府“以奖代补”制度的带动下,通过理事会自筹的资金已经超过600万元,且这些资金已经全部投入到横洞村的建设中。
无独有偶,在距离横洞村30多公里的云城区安塘街下白村,受益于农村综合改革,村里也发生了大变化,村里犄角旮旯干干净净。村民坦言,“以前有领导来视察,全村都要突击大扫除一番,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后,无论什么时候来视察,我们都相当"淡定"。”在村东头的古树上,越来越多的鸟儿重新飞回村里,这让村民们喜出望外,他们感叹:环境变得清新美丽,这不仅让人住得舒心,就连以前飞走了的鸟儿也回来了。
下白村的变化,得益于该村推行的生态文明村建设和村民自治管理制度。建立村民理事会制度是云浮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就是为了发现并激发群众的主体积极性,填补事实上普遍存在的农村管理真空。理事会制度的建立,使农村大大减少了刑事治安案件。从2012年起,云浮市大部分镇基本建立起镇、行政村和自然村的三级理事会体系,各级理事会负责各自区域内的公共事务协商,一事一议,协商结果以议案形式反映给各级行政单位,与此同时,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成为云浮市农村“六项改革”和“十大工程”取得明显成效的一个范例。2013年5月,云浮市出台《加快生态文明村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全市生态文明村覆盖率2013年达到30%,建设生态文明村2597条;2014年达到45%,建设生态文明村1299条,2015年达到60%,建设生态文明村1298条,重点发展农村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培育农村生态人文。生态文明村建设所带来的变化,为云浮的农村综合改革增添了新活力,让云浮一下走到了广东改革的最前沿。
“机制创新”活力新:
“小生产”联结“大市场”
新兴县簕竹镇农民老温的养鸡场原来规模很小,前几年,受惠于温氏“公司+现代家庭农场”经营机制的创新,在温氏的帮助下,老温的养鸡场实现了由纯劳动型手工饲养向现代化饲养的转变,鸡场全部采用自动喂料系统,通过物联网,他只要手指轻松一点,就可以远程实时查看鸡场的环境和饲养状况,并对灯光、风扇、喷雾、喂料系统进行实时操作。由此,他鸡场的饲养量由人均饲养肉鸡7000只提升至150000只,收入倍增。这是云浮市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机制,推行“公司+现代家庭农场”模式的一个成功范例。
近几年来,云浮市积极探索和创新新型现代农业经营机制,创新发展了“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合作社”和“公司+现代家庭农场”三种现代农业经营机制,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联结农户,从而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搭起了小生产对接大市场的桥梁。
一石激起千层浪。三种现代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有效促进了云浮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目前,全市开展“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机制的公司有10多家,联结农民专业合作社20多个,联结农户近万户;温氏集团“公司+现代家庭农场”模式进一步推广,目前,在温氏的辐射下,全市共有各类年收益10万元以上的家庭农场5640个,专业大户16700个。改革试验区,让云浮充分利用当地的技术、资源和治理优势,遵循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探索多种模式共存共赢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理顺和完善各个市场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了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能力,着力破解传统农业发展难题。
土地流转“淌金流银”:
土地“活”了农民笑了
近日,云城区南盛镇枧岭村村民老黄喜笑颜开。原来,去年,在村里几位土地流转经纪人的“牵线搭桥”下,他通过镇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向村民流转承包了其他村民的土地10亩发展特色农业,种起了小盆景,去掉土地流转费、生产成本,老黄纯收入估计逾15万元。
一些种植大户想种没地,一些农民有地不种,如何破解土地流转中的这个难题?土地流转经纪人应运而生。为规范经纪人的运作,云浮市各县区制定一系列“硬框框”,要求土地流转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不得侵占农民利益,土地的优惠政策由原承包户享有;必须签订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不得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土地流转到期后,由经营主体负责还耕。由此而“淌金流银”的土地流转,成为云浮市农村综合改革的“重头戏”之一,土地流转“流”出了农业集群发展的规模化,也使农业结构调整得到最大的优化。在此前提下,云浮市农业部门因势利导,推行“政府搭台,市场主导,农民唱戏”的经营模式,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使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形成区域化、集约化经营,大大激发农村土地流转的活力,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土地流转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越来越多的土地进入流转市场,流转形式也呈多样化趋势。目前,新兴县和云安区所有镇均建立了农村土地流转中心。
土地“活”了,不仅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而且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事权改革让职权“松绑”:
乡镇施政难题“迎刃而解”
镇街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石。为充分挖掘镇街财政增长潜力,促进镇街经济快速发展,云浮市采取职权“松绑”,创新机制“助力”的方法,根据权、责、利对等原则,允许镇街依据基层实际,依法自主处置镇街村事务,对人财物进行合理调配,对辖区内的企业与经济活动行使管辖权,进一步改革镇街财政体制合理划分收支范围,提高镇街自主调配能力。减免镇街财政收入任务,将考核任务放在民生投入及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增加对镇街发展的奖励额度,扩大镇街应有社会管理事权,把县直部门的30多项职权下放或委托镇街行使,包括擅自开垦林地的行政处罚权、投资千万元以下企业项目审核权等;扩大镇街应有财权,提高税收返回比例;扩大镇街应有人事权,进一步扩大干部人事推荐权、干部调整建议权和干部问责处理权,使镇街经济社会发展更具活力。
为把束缚农村经济发展的“紧箍咒”逐一破除,使富县强镇事权改革成为云浮市农村综合改革的一大亮点,以“整合资源、转变职能”为原则,把镇“办、站、所”资源重组设置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等机构,以“三办两中心”统揽全局,明确党政办解决组织建设问题,宜居办解决环境建设问题,农经办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解决社会管理问题,社会事务服务中心解决民生问题。在村级设立“一中心三站”,即建立社区村民服务中心,下设经济服务工作站、公共服务工作站、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让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享受到均等化的行政公共服务。
新闻推荐
日新月异的城区面貌绿色日化产业集聚园区内基础设施日渐完善现代优质草畜产业园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生态旅游助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