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医国粹 守护百姓健康 罗定市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成效综述
中医药在日常诊疗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去年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诊疗量近60万人次
目前,罗定市各大医疗机构均已具备中医诊疗条件。记者了解到,罗定市中医院已建成全国中医特色专科2个(针灸理疗康复科、中风科),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2个(骨伤科、脾胃病科),广东省中医特色专科1个(脊柱科),云浮市重点专科1个(妇科,正在创建省重点专科);作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罗定市人民医院已建成规范化的中医科、中药库房,在中医痛症专科、男性性功能衰退和男性不育症、痔疮等特色专科,以及对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肾病、尿毒症、肝硬化、骨质增生等慢性病,广泛应用中西医结合处理,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罗定市妇幼保健院建成小儿中医康复理疗室、儿童康复科,可以开展推拿、中药热奄包、艾灸、中药贴敷等8项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治疗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填补了罗定市小儿中医药适宜技术空白。儿童康复科采用“现代医学+传统医学+家庭医学”的康复模式,运用推拿、药物穴位注射、按摩点穴、磁珠压耳穴、中医食疗等中医技术,应用于小儿脑瘫、智力低下、精神运动发育迟滞、语言发育落后、脑损伤高危儿、脑炎后遗症、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症、胆红素脑病后遗症、自闭症等患儿的康复治疗。
此外,罗定市的基层卫生院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医专科。其中,黎少中心卫生院开设的中医肝病专科、红十字会医院的骨外科、太平镇卫生院的痛症专科等,已成为当地的医疗品牌。2017年,罗定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59.929万人次,占同类机构诊疗总量的38.56%。
推进分级诊疗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建成中医病后康复平台
中医药成为病后康复调理的核心手段
罗定市结合推进分级诊疗,坚持以基层为主,在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建设以中医及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为主的病后康复平台。目前,罗定市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建成中医馆,共开设中医住院病床220多张,基本配置有电针仪、艾灸仪、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智能通络治疗仪、全电脑颈腰椎牵引机、中药熏蒸床、子午流注治疗仪等现代化中医诊疗设备。西医住院部的病人同步接受中医治疗已成为常态,急危重病患者经上级医院处理稳定后回基层卫生院作康复治疗已成为共识。基层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的中医业务增长迅速,黎少中心卫生院和太平镇卫生院去年的中医药业务收入占比达到40%以上。
此外,罗定市还对全市304家村卫生站,统一配置了针灸、火罐、刮痧板、TDP神灯等中医诊疗设备,依托中医院开展经常性的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目前,能运用4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农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村卫生站有292个,占村卫生站总数的96.%。2017年,大型电视纪录片《悬壶岭南》摄制组到罗定拍摄太平镇卫生院中医馆、特色蜂针疗法等,该集纪录片《民间中医》今年5月5日在广东卫视播出,提升了罗定特色中医的知名度。
加强信息化和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中医药事业实现新发展
当前,罗定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已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一步,将根据当前基层卫生院和社区卫生中心全面设置中医区和中医住院部的实际,着力规范中医区管理和住院部的诊疗、护理工作,确保医疗质量,促进良性发展;加大中医药人才引进力度,强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以基层医疗机构中医全科医师培养为重点,加大中医药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切实提高中医药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中医信息化建设,完善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提升中医药发展水平。
罗定市还采取实际行动,继续扩大中医服务覆盖面积。已安排32.1亩土地,计划投入2.16亿元建设罗定市中医院二期,预计2020年建成投入使用,把该院建设成为“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现代化综合中医医院。此外,去年还将黎少镇中心卫生院升格为罗定市第二中医院,并选址在黎少镇竹冲磨刀洞村边建设新院,占地面积约73.11亩,计划建设成罗定市西部区域医疗中心。
中医药“治未病”作用日益凸显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覆盖过半65岁以上老人
保障健康就是要未病先治、既病防变,尽量减少疾病发生和防止重大危重病发生,而这是中医药服务的最大优势。近年来,罗定市大力推进“治未病”平台建设,在罗定市中医院开设了治未病科,建设了“治未病”广场,充分运用中医情志调摄、饮食调养、生活起居、经络按摩、运动保健等方法,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中医治未病技术服务方案,控制或减少各类疾病尤其慢病的发生。罗定市积极推动“治未病”在公共卫生服务中发挥作用。在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了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和0-3岁儿童中医药调养服务,2017年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覆盖率为50.35%,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覆盖率为50.81%。
罗定市还强力推进中医科普,在市镇村三级医疗机构用古典风格的版画、小贴画、宣传专栏等宣传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技术应用、中医药保健常识等;深入开展“中医中药三进”(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科普进村率达到90%以上;将养生保健科普作为行风建设的一项内容,要求所有全市医生在接诊过程中,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宣传科学的养生保健知识,并在自己的社交圈中广泛宣传,有效地引导群众走出社会上流传的似是而非的养生保健误区。
撰稿/本报记者梁湛华
新闻推荐
珠三角地区的典型古道——岐澳古道。资料图片本报记者冯海波作为海上与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对接通道,南粤古驿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