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文脉铸乡村之魂 亮特色强振兴之基

南方日报 2018-09-26 10:59

著名作家杨应彬位于大埔县百侯镇的故居。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广东文化深调研”系列报道之五

9月23日,我国迎来了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节日背后饱含着对乡村振兴沉甸甸的期许: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没有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在广阔的乡村地区,岭南文脉树大根深。无论是客家古镇的打造、香业小镇的建设还是仓东古村的复活,乡村文化都是最持续的精神动力来源。村民们正以高度文化自信,登上广东新农村建设的舞台,演绎乡村振兴的华彩乐章。

本期“广东文化深调研”广泛走访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各地乡村,从文化传承、产业振兴、乡风建设等不同维度,梳理南粤大地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案例,从中寻找乡村振兴“铸魂工程”的启示。

遗产保育??

活化古村落

留住乡村“根和魂”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如果将文化振兴比作乡村振兴战略的“铸魂工程”,那些深藏在古村落里的传统文化遗产,正是乡村“根和魂”的所在。

梅州大埔县百侯镇流传着“同堂七魁”“同榜三进士”“一腹三翰林”等佳话。明清两代,这里曾诞生翰林5人、进士24人、文武举人134人,“秀才家家有,进士到处走”美誉不胫而走。“百侯镇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多达120座,也是目前国内官厅式古民居最多的地方。”大埔县百侯镇党委书记邓越林自豪地说。

2010年,百侯镇成为梅州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古镇留下辉煌的历史。在现今经济新常态下,百侯“耕读传家”的文化遗产如何续写新篇?邓越林为记者绘声绘色地描摹一幅“文化强镇”和“旅游活镇”的发展蓝图:

为了充分彰显客家古韵,百侯镇一批古建筑实施“旧貌换新颜”:主祀杨氏先祖的南麓公祠翻新为“百侯翰林文化展览馆”,“一腹三翰林”的太史第修缮布展为“百侯农耕文化展览馆”……一座座会“说话”的文物,诠释着百侯的人文华彩。另外,百侯镇还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投资近8000万元,打造集古镇观光、历史探寻、文化休闲、科教娱乐、民俗体验于一体的客家古镇文化旅游区,并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无独有偶。今年4月,潮州市政府出台《潮州市城乡居民住宅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建筑设计应体现村居地域特色,并提供了多种秉承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和潮州文化特色的建筑物立面图,供村民选择。如今,潮安区归湖镇狮峰村内,白墙黑瓦的潮派建筑鳞次栉比。越来越多既让人记得住乡愁、又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新农村,正在潮州出现。

产业发展??

特色文化品牌

助力乡村振兴

除了有形的古村落外,乡村还保存着大量无形的文化资源,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重要元素。

百城烟水无双地,六代风幡自一天。位于云浮新兴县六祖镇的龙山,是六祖惠能的故居地、弘法地、圆寂地及《六祖坛经》辑录地,因而被誉为“岭南第一圣域”。今年1月,广东省首部大型实景音画大典《禅宗圣域·六祖惠能》正式开演,标志着当地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迈出了重要一步:新兴县以六祖故里旅游度假区为起点,将龙山塘村、外布前村、塔脚村、夏卢村和《禅宗圣域·六祖惠能》大型表演项目串珠成线,推出“禅意之旅”精品线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岭南乡村文化的“富矿”。起源于明代的江门新会小冈香制作技艺是省级非遗项目,600多年来,双水镇小冈村的空气里总弥漫着香的气息——这里集聚了800多家制香企业,年产量约占全国的40%。双水镇因此成为中国三大制香基地之一。

岭南特色小镇是乡村振兴的新支点、新载体。如今,“小冈香业小镇”规划建设被提上日程。除小冈香外,香水、香精、植物精油提炼等与“香”相关的产业,都是“香业小镇”未来的发展方向。结合当地风貌建筑资源,香业还将有助促进特色旅游发展。

色调浓烈缤纷、构图不拘一格、人物造型夸张的农民画,凭借浓厚的乡土气息越来越受城市游客的青睐,也成为乡村旅游的一张“文化名片”。惠州龙门农民画已有40多年历史,农民画师达数百人之多,近年先后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

在今年深圳文博会上,龙门展区全面展示“龙门农民画+人工智能”、生态农产品、旅游等特色文化产业最新成果。一件件农民画地毯、丝巾、服饰、床上用品,全部采用人工智能重构设计图案来展示,为乡村文化振兴勾勒新的可能性。

乡风建设??

“党建+文化”

为新农村建设聚能

乡村振兴是一项综合性战略,既包括乡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振兴,也包括乡村生态文明的进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同样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指标。

在传统农耕文化中,蕴含着大量具有积极意义的人文精神内涵,正等待被重新激活。恩平歇马村是有670多年历史的古村,至今还保留着成人礼、拜孔礼、开笔礼、点窍礼等习俗。

古树、古村、长寿老人,是佛山三水芦苞镇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当地长寿老人数量众多,平均每4000人就有1名百岁老人。从去年开始,芦苞镇在三水区内率先试点实施农村党员设岗定责。在党员干部牵头下,独树岗村进一步探索“党建+文化”模式:一方面深挖和整理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开辟打造“党史馆”,另一方面通过举办洪圣诞、千叟宴、龙舟赛等活动,激发古村文化软实力。

芦苞镇独树岗村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孝善古村”,涌现出许多孝善事迹。6年前,村民蔡广权刚退休不久,年迈的双亲却相继因为意外而瘫卧在床。他一人毅然挑起照顾双亲的重担,孝爱事迹感动了十里八村。2016年,蔡广权被评为“感动三水”人物,获佛山市“孝爱人物”提名。独树岗学校1980届校友率先成立志愿服务队,为村民义诊、义剪、免费维修家电等。独树岗村还成立了同乐慈善会,为生活困难的村民提供帮助。两年前,村民们发起了一场爱心众筹,为同村患上肝硬化晚期的蔡润强送上5万多元爱心助款。

乡村文化的振兴,必然哺育出新的文明乡风。让村民“唱主角”,鼓励他们参与到文明乡风的恢复与培育之中,才能真正激活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

南方日报记者杨逸李培马吉池孙嘉琳雷贤辉苏仕日实习生邵韶

新闻推荐

唐谊到有关单位调研扫黑除恶工作时要求 建立涉黑案件线索快速移送制度

近日,新兴县委书记唐谊率队前往有关单位调研扫黑除恶工作。唐谊强调,各镇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