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革命烈士和狱中诗

阳江日报 2021-05-30 08:46

“漠阳红”红色主题征文 一等奖作品

说到革命烈士,我们很容易就想起夏明翰和他写的《就义诗》,想到江姐、刘胡兰,也会有人说到秋瑾,谈起林觉民和他的《与妻书》,很多很多。现在,我最想说的是大革命时期,我们的“阳江十七烈士”。

他们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敖昌骙27岁,谭作舟26岁,陈必灿21岁,黄贞恒26岁……

1926年的春天,他们怀揣革命火种,冲破暗夜重重雾障,点燃了漠阳大地蓬勃的革命运动。

1928年秋天,他们在狱中写下了诗与书,把未竟的事业托付给文字,让革命火种不竭地流布,如地火般熊熊燃烧。

走向他们!

在2021年春天,我跟随“漠阳红”采风团探访革命红色的足迹,从敖昌骙、谭作舟这批阳江最早的革命烈士的故事中,我仿佛回到了波谲云诡的大革命时期,闻到了危机四伏的呛人气味,更感受到了革命烈士的坚定信念和赤子情怀。

“霾障黯重天,豺狼当道前。”

敖昌骙烈士雕像的基座上刻着他在广州河南南石头惩戒场监狱墙壁上写下的四首诗。风雨如晦的岁月,哪怕狱中百般折磨,都不能使烈士低下他们高贵的头。你看,那座矗立在高新区敖昌骙烈士纪念广场的半身雕像,目光炯炯,眼镜也无法遮住眸子里灼灼的光华,浓密的黑发根根竖立,直指苍穹。雕像定格了烈士就义前的刚毅形象,一股宁死不屈的精神呼之欲出,无声地震撼了我。

站在烈士雕像前,倾听烈士后人敖道辉老师饱含深情的讲述,激动的泪花在每个人的眼眸里闪动。

对坚定的革命者来说,严刑拷打纯属闲事;因对敌人的穷凶极恶考虑不周继而造成革命力量的损失,才是敖昌骙在狱中最大的痛:

“奋斗两三年,锄奸志亦坚。早知遭敌手,恨未御防先。”

1926年1月,党派敖昌骙任中共南路特委委员,以国民党阳江县党部筹备员的身份回阳江,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工农运动。与此同时,谭作舟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身份回阳江地区开展农民运动。在他们的领导下,阳江地区农民运动和县城各行各业的工人逐步开展活动,阳江的革命运动蓬勃发展起来。然而,对蒋介石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他们却没料想到局势的严峻。当曾毓华到县党部劝敖昌骙暂避以防不测时,敖昌骙却还要等待上级的指示,一切听候政治解决,最终未能及时采取应变措施。

一年多的狱中折磨,阳江17名革命者与国民党反动派据理斗争,没有一个投降、叛变,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1928年9月5日,当刽子手进牢房高叫敖昌骙的名字时,他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便在监房的墙壁上挥笔疾书:

“狱卒唤吾名,从容就酷刑。人生谁不死,我当享遐龄。”

慷慨悲歌,视死如归。17位革命者面对敌人的屠刀,毫不畏惧,英勇就义,书写了阳江革命史可歌可泣的篇章。

从敖昌骙烈士纪念广场到旦祥村农会旧址,到敖昌骙的故居黄村,再到谭作舟烈士的故乡雅韶镇,大巴车穿行在美丽的乡村中。村道两边苍翠的松树,田野中吐青的秧苗,空气中婉转的鸟鸣,春风中的笑颜,都被阳光抚摸,越发明亮。有文友感叹旦祥桥的变化,窄小的石板桥变成可容两辆大巴车并排而过的大桥。百年沧桑奋斗路。如今,我们追寻烈士的足迹,感悟烈士的爱与坚贞,托流淌的河水,报告着故乡振兴的消息。

在谭作舟烈士故居,我们看到了不少烈士遗物。谭作舟烈士后人谭宗武先生介绍,为保护烈士的遗物,在当时白色恐怖的环境下,他的父亲(谭作舟烈士三哥)把谭作舟的物品用木箱装好埋在野外。这批用生命保护好的文物在2019年无偿捐赠给广州农讲所纪念馆。最令我感动的是谭作舟写给五弟谭作楫的遗书。

其一:

五弟如握:

冤狱久陷,转瞬年余,强壮者化为枯萎,体弱者多罹死亡……想起坐监,乃运数有定,而且人之生死有命,修天有数,非分所能为。我既至于此,惟有乐天知命而已耳!……

其二:

弟弟:

我今为革命死矣,死得其所,望弟继吾志愿。

面对死亡的威胁,谭作舟无怨无悔,坚毅地把革命的接力棒传给了亲人,用生命诠释对党的忠诚。红色基因成了这个家族的传家宝,烈士的家族后代中有23人应征入伍,其中4人参加过抗美援朝。在谭作舟居室的墙壁上挂着好几张军人照片,个个英姿飒爽,一心报国。

沉浸在革命故事中,每一首诗,每一封家书,都让我感受到革命烈士的铮铮铁骨。而一封写在白色底衣上的革命烈士遗书,更让我看到了先烈高昂的头颅下,一颗泣血的赤子之心。

“儿今死矣,两大人二十二年之教养,一朝遗弃矣。……盖儿生适乱世,睹生民之涂炭,社会之不良,有令儿不能恝然置之者……今儿先天下之忧而忧,且为谋多数人之幸福而死,生不负于有生之时,死能名于已死之后,此则儿虽死实为不死……惟是天恩未报,殊深遗憾于今生……最痛心者,双亲年老,奉养需人,不无泣血九泉,哀伤五内矣……”

这是共产党员陈必灿写给父母的绝笔信。这封珍藏在阳江市档案馆里的珍贵遗书,一字一泪,句句啼血。我最早是在2019年末,在一个关于阳江革命史和阳江发展的讲座上诵读这封遗书。读着读着,不觉泪目,更觉自豪:家乡也有这样的英雄!

遗书写好后,陈必灿层层包裹好藏在身上。20天后,陈必灿、敖昌骙、谭作舟等16名革命者(1名革命者病死狱中)被国民党押赴刑场英勇就义。陈必灿的母亲当时尚未看到遗书,也要亲赴刑场,送儿子最后一程,目睹了儿子被杀害的全部经过。

多么深情的儿子,多么坚强的母亲!我看不到烈士母亲的面容,听不到她的哭泣,但我理解他们在那个黑暗时代作出的悲壮选择。正因为有了这难以割舍的亲情,革命者的牺牲才让人痛彻肺腑,也激励活着的人更加坚强地斗争下去,让人世间多一分温暖,多一分希望。

壮哉,阳江十七烈士!呼唤着这些名字,他们从一首首诗中、一封封家书中灿然站起来。是的,我还来不及看清他们的脸,他们已转过身去。然而,漠阳江上流动的光波告诉我,他们点燃的火,一直在发光。

“为谋多数人之幸福而死”,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火光照亮了黑夜,引导更多阳江人投身革命,建设家园。读懂了他们昨天的艰辛历程,就深知今天的弥足珍贵。殷殷期盼的中国梦,流淌在一代代国人的血脉中。

新闻推荐

酷暑催热“冷经济”雪糕搭上“网红”车

市区便利店冷柜里传统口味的雪糕仍唱主角。炎夏已至,酷暑难耐,冰柜里的雪糕成为抢手货,一条清新凉爽、香甜可口的雪糕总让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