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一焦虑,培训就迷惘
[摘要]孩子是否需要培训?该报什么班?家长感觉无所适从
随着“鸡娃”“内卷”等词汇的广泛传播和火速走红,教育焦虑问题越发凸显。而当下,在教育焦虑下,还衍生出了“培训迷惘”这一现象。上月,教育部发文,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进行违规培训。然而,除了学前儿童,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其实都在遭受“培训之苦”:学生不堪重负,家长疲于奔命,在某个程度上,培训已经掠夺了孩子的许多乐趣。阳江日报记者/罗学凤
现状
校内减负校外增压
近些年来,国家一直在提倡给中小学生进行学习减负,并推出一系列减负措施,各地学校也积极响应号召,配合教育部门对学生开展减负工作。但减负的实施并不能消除家长的教育焦虑,从而出现了“校内减负校外增压”的现象。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少家长把目光瞄准了校外培训机构,纷纷给孩子加上“培训的秤砣”,希望通过校外培训使孩子提高成绩,学有所长。
小学四年级的鑫鑫从4岁就开始报读各类兴趣培训班。鑫鑫的妈妈梁女士表示,鑫鑫在幼儿园阶段上过篮球班、跆拳道班和街舞班。进入小学以后,考虑到学业多、学习压力大,兴趣班就只保留了跆拳道班。同时,为了保证学习成绩“不掉队”和针对鑫鑫薄弱的英语科目,梁女士还给鑫鑫报了校外作业辅导班和英语培训班。梁女士告诉记者,与鑫鑫同班的同学,超过半数都报读一至两类校外培训班。梁女士说:“据我所知,身边给孩子报校外培训班的家长还挺多的,有的是兴趣班,有的是语、数、英等学科的辅导班,也有不少家长给孩子报了作业辅导班。”
当前,校外培训机构遍地开花,且分类越来越精细:学科类、文化艺术类、启智类、体育类等,多得让家长应接不暇,甚至不知道应该如何选择。数据显示,我国校外培训行业的总体市场规模约为2万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2%。其中,中小学校外培训的规模约占40%。《2019国内家庭子女教育投入调查》也显示,38.8%的受访家庭用于子女校外培训的投入占家庭年收入的两到三成。而纵观目前校外培训市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均是一片火热。
去年,由于受疫情影响,助推了一波线上培训热潮。作业辅导、钢琴、画画、英语等等各类校外培训APP纷纷上线,又再让家长犯了一回“选择困难症”。面对种类繁多的校外培训机构和方式,不少家长表示困扰:到底应该给孩子报什么班?
探究
孩子真的喜欢报班吗
面对市面上各类校外培训班,家长们趋之若鹜,纷纷给孩子报名。而孩子作为亲历者,在面对各种培训班时,他们是否都是发自内心地真正喜欢呢?
正在读高一的学生小花,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独立自觉、学习认真、成绩优异。她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学到高中,周末和假期大部分时间都是由父母安排上各类校外培训班,从小的时候需要父母接送,到如今自行前往,这些年来早已习以为常。“如果周末不上培训班,我反倒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了。”小花说,虽然自己偶尔也会羡慕别的同学周末可以玩耍和休息,但想到自己通过培训辅导可以提高成绩,巩固知识,便也释然了。
正在上初二的学生小铭,学习科目多,压力较大。周末除了要完成各种作业之外,还要上英语和地理校外辅导班。他表示,自己从小就上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如围棋、英语、作文等,小升初前,父母还给自己报了一年的冲刺班,重点抓文化科成绩。“其实挺累的,如果可以选择,我只想上自己感兴趣的类型。”小铭表示,一想自己周末要疲于奔命地赶往各个培训班,就倍感疲惫和无奈。
乔雨是一名活泼开朗的小学二年级学生,从她4岁多开始,乔雨妈妈就给她报读了小主持人培训班。乔雨通过小主持人培训,不仅把普通话练好了,也经常登上舞台锻炼,变得自信大胆。乔雨说,希望长大后能够成为一名主持人,所以多次主动要求妈妈让她继续到主持班学习。
演变
先“撒网”再“应试”
市面上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的校外培训机构越来越多,究其原因,正是符合了市场需求,满足了家长和学生的需求。
张先生是一名二孩爸爸,儿子正读小学一年级,女儿刚上幼儿园中班。“周末别人休息的时候,就是我最忙碌的时候。”张先生表示,每到周末,他就要忙于接送孩子上校外培训班。“周六上午送完儿子上钢琴课,接着送女儿上舞蹈课,中午把他们接回来,吃过午饭休息后,下午两点多又送他们一起上英语课。另外,周日还要接送儿子上轮滑课。”张先生说,身边大多数朋友都在给孩子报各种班,自己家里条件还可以,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同时也想趁孩子还小的时候,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提高孩子成长的“含金量”,所以也给孩子报了这些班。
由于怕孩子的成绩跟不上,赵女士一口气给正在读初一的女儿报了四个学科类辅导班。赵女士说,女儿芯芯成绩在班里中等,但由于自己平时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学习,所以干脆给孩子报了三大文化主科以及弱科物理的辅导班。“这样一来,周末她就不会浪费太多时间玩了,轮流上几个培训班,可以让她保持紧凑的学习节奏,而各科都有老师辅导,可帮她提高学习成绩。”赵女士说。
谭顺舟是江城一小的老师,同时也是一名高一学生的家长。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她也像大多数家长一样,撒网式地给孩子报各类培训班,等孩子就读小学、初中后,培训班由“兴趣”渐渐转到了“应试”。“家长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在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选择培训班的侧重点也不同,无论是‘撒网式’还是‘应试式’,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
市第三中学老师陈位玲表示,校外培训市场持续火热说明了市场需求量大,校外培训机构符合家长、学生的需求。究其原因,她认为有4大因素:第一,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感到焦虑,希望借助校外培训提升成绩;第二,家长希望通过校外培训班培养孩子一技之长,提高成长的“含金量”;第三,从众心理,看到别人报班自己也给孩子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第四,与教育资源不均衡相关。“无论哪种原因,其根源在于教育焦虑。”陈位玲说。
建议
报班需尊重孩子意愿
“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家长希望未雨绸缪提前为孩子做好教育规划,因此,给孩子报课外培训班,也成了众多家长为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当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陈位玲表示,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如果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合理参加一些课外培训,拓宽个人才艺或提高学习成绩,是值得支持和鼓励的。她说:“我认为这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但要明确一点,校外培训班不是必需品,它只是学习生涯的一项‘选修课’。”
对于家长应该如何为孩子挑选校外培训班,陈位玲和谭顺舟都强调了一点:给孩子选择培训班,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并结合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进行。谭顺舟提到,为孩子选择校外培训班,切忌盲目随从,更不要受培训机构夸张的广告宣传影响。陈位玲建议,家长还要培养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让孩子主动参与到选择课外培训当中来。
“培训迷惘的产生源于家长的教育焦虑。因此,家长要调整心态,客观地看待学习竞争与个人成长。”陈位玲表示,孩子的健康成长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负面情绪或者消极的理念会直接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建议家长要客观地看待和选择校外培训,因为,除了增长孩子的个人技能、提高成绩以外,让他们快乐地成长才最为重要。”陈位玲提醒家长,切莫让各类校外培训班掠夺孩子成长的快乐。
新闻推荐
酱料新包装加入漫画,手冲咖啡加入腊肠元素,推出“蜂蜜水果茶”……“老字号”拼出圈争当“新国潮”
“老字号”里的忠实客户钟涌胡强明摄羊城晚报讯记者谭铮、实习记者郑修栩、通讯员姜山报道:日前,商务部主办的全国“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