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我的文字
“见证35年——我与《阳江日报》,一起分享与《阳江日报》的难忘往事……”看到这个稿约,脑海里迅速闪出一句网红语:时间都去哪了?!
是啊,时间都去哪了?!才惊觉自己早已不再年轻不再青春,才惊觉自己在文学与新闻的路上都已走了二十多年!才惊觉最美的青春都给了文字!
如果说文学是一辈子的事,我相信会有很多文学爱好者认同并坚持。但如果说新闻也是一辈子的事,我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认同或坚持。而我……都已坚守了二十多年!
报刊是时代的缩影。《阳江日报》,这份自创刊以来30多年无间断出版的报纸,从黑白到半彩到全彩,从小报到大报,从单一的纸质到融媒体……不断成长着的同时也记录着阳江的发展巨变,记录着广大人民群众不同时期的生产生活思想文化。作为文字的载体,《阳江日报》也是阳江本土广大文学爱好者的摇篮,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学作者;是各县区新闻通讯员的“战斗高地”,让很多从事新闻写作的通讯员、特约记者或文学创作者脱颖而出,走向更大的舞台过上更好的生活……而《阳江日报》于我,虽然它不是我文学处女作的发表地,却恰恰是我新闻处女作的发表地!而无论是新闻或文学,我一路的成长都离不开它。虽然至今我依然在记者一线,但,正是《阳江日报》这个平台,让我在新闻的领域里在记者的生涯中,先后获得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三等奖和广东新闻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为我的命运的改变增添了有力的筹码。
我的新闻处女作发表于1998年8月30日《阳江日报》第四版“企业之窗”栏目,题目是《瞄准市场创大业》,一篇社会新闻。写的是阳西县溪头镇永发雨衣厂的老板,在寒冷的冬天看见海边的渔民兄弟赤着脚浸在刺骨的海水为生计操劳而决定制造雨衣,后来产品畅销国内外的创业故事……这篇新闻处女作的发表距今已二十二年了!而《小城亦要禁炮》发表于1999年3月7日《阳江日报》二版,属于评论。真没想到二十一年前我就已呼吁禁炮这件“城市大事”!读者们一定好奇我怎会记得这么清楚吧,其实我并没有超常的记忆,这都是缘于我对文字的至爱。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这样“爱”着文字,无论是文学还是新闻!在我办公室的柜子里一直锁着好些“宝贝”,其中有两个本子,分别为新闻、文学作品剪贴本。这两个本子记录着我最初发表的文学或新闻“豆腐块”。二十二年前,那是多么青春多么美好的年华啊!那时并不懂得怎样珍惜青春,却异常珍惜这些“豆腐块”。那时还没在单位,自然没有办公室没有办公桌没有专用的柜子。如何保管好这些不时发表的宝贝?为了“浪迹江湖”时方便携带,只好小心翼翼地剪下来,贴在本子上,像侠客的剑,去到哪带到哪。
纸页已微微发黄,那些用钢笔标注发表时间的字迹却依然清晰如新。轻轻翻开,遥远的记忆如天边的散云,慢慢聚拢:《一片诚心为群众》《怒海求生》《请来打手,碰上强手,不是对手》《与厄运抗争的女人》《独臂写出亮丽人生》《让青春作伴大山》《咫尺天涯皆有情》《好婆好媳好兄弟,家大业大不分家》《寒夜里,六旬儿子为八旬母亲暖被窝》《海南23人海上漂流三昼夜,沙扒渔民停止作业来相救》《所长又送学费来了》《比大山还深沉的爱》《抗灾复产,七旬老翁也上场》……这些都是1998-2001年发表在《阳江日报》的新闻。有些单看题目,我自己也记不起具体内容写的是什么了。其中《沙扒渔民海上救难,动人乐曲一唱十载》(发表于2001年7月22日),《满腔热血谱写正气歌》(发表于2001年8月17日),这两篇稿子还刊登在《阳江日报》头版头条。二十多年了!再重读这些作品,真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如果不是这个剪贴本的“铁证”,真不敢相信自己曾写过这样的新闻!而《独臂写出亮丽人生》发表于2001年5月3日,由《阳江日报》选送参评,获得了第五届“广东残疾人事业好新闻”报刊类三等奖;《比大山还深沉的爱》发表于2001年9月11日,由《阳江日报》选送,先后获得了广东新闻奖二等奖和中国地市报新闻奖通讯一等奖,同时还荣获了阳江市第三届宣传文化精品奖。而与时任《阳江日报》记者的潘卫国等人共同完成的《一份挚爱献大山》于2001年9月20日刊登于《人民日报》华南版……所有这些居然都是我还在社会打工或在《阳西报》当临工记者时写下的!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响当当”的硬件,2001年12月,我才更顺利地从临工转为正式职工,从此,有了更宽更广更自信的人生……
此时此刻,捧着这样的两个剪报本,一一细读这些早已经陌生的文章,才惊觉我的青春曾经是那么的勤奋过、努力过!才惊觉我与《阳江日报》还有这样深的缘分,它甚至成为改变我命运的重要一部分!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再回首,这一切竟是这般美好。我真心感谢这两个本子的存在,让我不忘记,让我感悟、感恩!
2002年后,我有幸成为一名正式的新闻工作者、县区的小报记者。这以后因有了办公室办公桌和专用的柜子,也因为县委县政府实行的新闻文学精品奖需要提供原件,便没有再剪贴。因为没有再剪贴,后来发表的很多作品没有保存下来。
有了一个安稳的环境,我更勤快地怀着感恩的心勇敢前行。我十分珍惜“记者”这个职业,在我的心中,它不只代表着文化,代表着“无冕之王”,更代表着正义、代表着真善美!记得那些年,我深入一线采访,写过很多社会新闻。为如实反映偏远山区新墟东水邮递员的艰辛,从早晨到黄昏,翻山越岭,我跟着一名路程最远的邮递员跑了一整天;为了让更多的人理解环卫工作,早上四时多起床拍摄打扫大街的环卫工人;为了帮助山区的孩子插上梦想的翅膀,连续十年跟踪报道儿童文学作家赵小敏到塘口平北小学开展作文比赛;更是写过不少困境中的家庭,一次又一次走进贫困家庭、残疾人家庭、单亲家庭,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呼吁社会大家庭的帮助,掀起过一场又一场读者热烈的反响。记得有好些热心读者捐钱捐物会直接拿到报社让我转交。作为一名记者,能得到广大读者的支持和信任,是莫大的鼓励和欣慰。而有一次,一名求助者来到办公室找我,她说打电话到阳江日报社求助,阳江日报社的人告诉她我在阳西,不用跑上来。有什么困难问题的,可先到阳西报社找我…… 才知道我被光荣地代名“有困难找警察”了!
作为一名县区报记者,一名《阳江日报》的通讯员,自然少不了与作为上级《阳江日报》记者、编辑的联系,有时直接向他们发稿子,有时提供新闻线索给他们,有时与他们一起采访。2013年,我与《阳江日报》记者陶明霞、黄娟娟等人合作的新闻通讯《为大山的孩子带来文学梦》,获得了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三等奖。
新闻是工作、是情怀。文学更是精神食粮、是与生命同始终的执着!近年,因主要负责党政新闻,而这部分新闻的对外宣传主要由县委新闻秘书负责,与《阳江日报》的记者联系少了,倒是文学方面与《阳江日报》的编辑联系更多了。而近年来,《阳江日报》的稿费也提升了不少,对写作者是一种莫大的鼓励。2017年阳江日报社与市作协联合举办了全国微电影文学剧本创作大赛,我与陆章健合作的《稔子花开》有幸获得了二等奖,领到了多年来最高的一次获奖奖金。文艺作者采风活动也多了。如近两年开展的云浮、湛江等地采风活动,让文学作者进一步开阔了视野,获得更多创作体验和灵感。
有人说,青春里一定有文学,但文学里不一定有青春。有人说,记者也是吃青春饭的。而我,因为爱,所以坚持;因为爱,所以执着!尽管我已青春不再,对文字却有着永远的爱!
感谢《阳江日报》予我一路长长的、美好的陪伴。
新闻推荐
阳江日报讯(记者/朱俏施)近日,市民杨先生向12345投诉举报平台反映,称阳西县织镇国道228线太平西大桥桥头立有一个“禁止中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