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西率先在荔枝、程村蚝、罗非鱼、东水山茶试点建设数字农业产业园 从靠天吃饭迈向数字务农

南方日报 2021-04-23 06:45

荔枝园里的土壤监测设备,通过土壤传感器,可以监测土壤EC值、湿度、温度等信息。张俊摄

阳西县东水山茶数字农业产业园。阳西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阳西程村蚝数字化养殖基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阳西县作为省数字农业乡村发展试点县和国家数字乡村发展试点县,该县牢牢把握数字化发展的潮流与趋势,按照广东数字农业“三个创建、八个培育”要求,立足县情,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销售深度融合,坚持推进农业生产端、供应端、销售端“三端数字化”,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农业经济深度融合,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一馆一云四园”示范项目,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销售等领域成功运用并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了全面展现阳西数字农业发展成效,并为该县下一步纵深推进数字农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本报从今期起推出“阳西数字农业”深调研系列报道。南方日报记者将通过走访农业生产销售一线,展现数字化技术给阳西农业生产、供应、销售带来的深刻变革,并采访省、市专家,为该县数字农业发展把脉探路。敬请关注。

策划:严亮黄学佳杨世华

“空气湿度达到87%,虫害上升,特别要防范好蒂蛀虫,加大喷药,正在安装的全自动喷药防虫系统要加快进度,尽快投入使用。”近期,在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的万亩荔枝园,合作社负责人陈迪看着实时传回的荔园气象数据,正督促合作社全力战虫害和施好肥,确保今年荔枝丰收。西荔王荔枝园是阳西4个数字化农业产业园之一,园内,户外气象监测、土壤墒情监测、视频监控、植保无人车、植保无人机等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农机已广泛应用于荔枝种植中,今年,荔枝园将还启用区块链溯源系统,只要扫码就能看到荔枝的安全检测报告、糖度、有机肥使用等信息,进一步打响阳西荔枝品牌。目前,阳西已在荔枝、程村蚝、罗非鱼、东水山茶四个产业园试点运用数字化技术,打造数字农业产业园,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农业生产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四个产业园数字化运用取得了哪些成果?数字化为生产带来了哪些帮助?南方日报记者近日对该县4个数字农业产业园进行了走访。

●南方日报记者张俊

荔枝更高产构建一体化生产服务平台

阳西县荔枝产业园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是该县最大的荔枝种植合作社,荔枝种植面积约1万亩,主要连片分布在该县儒洞、上洋等地。西荔王合作社在阳西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在荔枝生产销售中率先运用数字技术,打造数字农业园区。

笔者近日在西荔王荔枝园内看到,荔枝已过花期,结出了小荔果,再过两个月,荔枝就会新鲜上市。荔枝园内广泛分布的智能气象监测站、土壤监测站以及视频监控,实时将雨水、湿度等气象信息、土壤EC值,以及荔枝园内的实时监控画面传回到产业园办公室的大屏上,方便管理人员实时掌握荔枝生长情况。

这些智能设备是如何帮助产业园科学种植荔枝的?据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迪介绍,气象信息、土壤信息以及实时监控画面,对科学种植荔枝帮助很大。“土壤是否缺水,空气湿度和温度是否合适,通过实时传回来的数值,一目了然,此外,由于荔枝园面积大,通过智能视频监控,我们可以远程看到各片区荔枝生长情况。”陈迪表示。通过这些数字设备,构建了“空·天·地”一体化生产服务平台,能够精准提供气象预警、长势监测、荔枝病害预警和打药适宜性分析等服务,为荔枝生产服务。

目前正值荔枝种植除虫和施肥关键时期,荔枝园正全力防范的蒂蛀虫,对荔枝危害较大,如不能有效清除,将直接导致荔枝果肉内生虫,致使荔枝减产减收。蒂蛀虫在湿度高的天气产卵繁殖较快,且多在晚上产卵,附着于荔枝叶背面,最有效的除虫方法是晚上打药,杀死虫卵。近段时间,荔枝园内气象站传回信息显示空气湿度较高,提示是除虫的关键时期,陈迪和其他管理人员每天晚上加大虫害监测,并安排工人打药。

“除蒂蛀虫需要从下往上、对准叶子背面打药,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除虫效果不佳,此前一直还是由人工进行精准打药作业。现在我们正安装全自动喷药防虫系统,可以在晚上实施自动喷药杀虫。”陈迪介绍道。笔者在西荔王荔枝园内看到,一条条白色的管道直接接到荔枝树干处,末端的喷头能将农药精准自下而上打到荔枝树叶上。除了打药以外,该系统还可以用来灌溉。“现正全面推开安装,预计马上可以投入使用。”陈迪介绍道。

今年,西荔王荔枝还将使用区块链溯源技术,荔枝园生产的荔枝包装上将贴上二维码,消费者通过扫码可以知道产地、采摘日期、有机肥使用等信息,以及荔枝食品安全检测报告、荔枝糖度检测等数据,不断打响西荔王荔枝的品牌。

“数字化是大势所趋。通过数字化手段,能够实时掌握荔枝生长情况,根据环境信息和生产阶段科学施肥、除虫,进行生产管理,提高了生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减少人工成本。使用数字化手段,还可以对荔枝进行溯源,将荔枝生长的所有信息向消费者展示,让我们的荔枝更加受到市场的青睐。”陈迪表示。

养鱼更“聪明”“数据说话”让养殖更高效

在广东顺欣海洋渔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罗非鱼数字农业产业园,一系列数字设备的投入使用,给罗非鱼的科学养殖带来了新契机。

在顺欣公司办公楼一楼,罗非鱼生产管理系统通过大屏幕实时向外展示,管理人员在公司内就能看到十几公里之外的罗非鱼养殖基地的水质、空气等监测数据,包括水温、水溶氧量、空气湿度等数据以及水塘监测画面等。据产业园负责人郑泽升介绍,目前位于阳西鸡乸?村附近海域数千亩的罗非鱼养殖产业园中,已有两百亩进行了数字化技术升级,安装了5G基站、水质监测、空气监测设备以及智能视频监控设备等,相关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罗非鱼生产管理系统。

“以前都是靠人工,靠经验,现在是数据说话。”郑泽升表示。

罗非鱼的养殖,对水温、水溶氧量较为敏感。一般来说,水温要在21度到33度之间较为合适,水溶氧量不能低于5mg/L。

“以前判断水溶氧量够不够,主要是凭肉眼观察,看气压是不是低,一般夏季下雨天气,气压较低,鱼会浮出水面,表明水溶氧量不够,就要开动加氧机增氧。现在有了监控设备,到了临近值,就开始增氧,始终让水溶氧量保持在合理区间,避免出现因缺氧导致的鱼死亡事故。”郑泽升介绍道。

目前,罗非鱼刚刚进行投苗工作,养殖基地全力做好投料、防病、环境监测等管理工作,经过3个月的养殖后,罗非鱼就可以上市。

据郑泽升介绍,除气象、水质监测外,顺欣渔业还投资建设了化验室,对养殖水域的重金属以及罗非鱼的药物残留等情况进行常态化检测,确保罗非鱼养殖达到食品安全标准。“我们计划将实验室的检测数据对接融入罗非鱼生产管理系统,让整个养殖过程更加科学、规范、高效,全程留痕,可以追溯整个养殖过程,突显我们基地罗非鱼的高品质。我们将及时总结前期示范区的数字化养殖经验,为下一步推广打下基础。”郑泽升说道。

养蚝更安全数字监测实时掌握水质变化

在程村镇海域上万亩的蚝养殖基地,数字化技术同样也大显身手。目前,程村蚝养殖基地已安装了9个数字化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海水水温、pH值、盐度等信息。该养殖基地还用上了程村蚝养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农事计划、收获记录、资源管理、销售管理等流程的信息化指引,提高生产的智慧化水平。

程村蚝养殖基地处在海陵湾咸淡水交汇处,是蚝养殖的天然场所。在程村镇红光蚝协会办公室,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上万亩蚝养殖基地的海水水质数据以及实时监控画面。

智能监测设备投入使用后,成为蚝养殖户的好帮手。

生蚝养殖对海水的盐度等环境较为敏感,以前,养蚝人要隔几天开船出海去测海水水质,来回几十公里,现在,通过这些自动感应监测设备,可以实现实时监测,省去了大量人力成本。此外,偌大的蚝排基地上还安装了智能监控系统,除了必要的出海作业外,平时蚝园里基本上看不到人。

监测数据还能为生蚝养殖提供科学指引和预警。

进入4月份后,监测结果显示,海水盐度有所降低,正是投放新一批蚝苗的好时节。工人们把蚝苗从蚝苗池转移到海上的养殖区,再经过长达两年的生长和育肥后上市销售,其间要做好监测管理工作。

“养蚝要注重海水盐度和温度等方面因素。我们这边海域年平均水温在22摄氏度左右,比较适宜蚝生长;在盐度方面,一般来说冬季盐度较高,春夏季盐度相对低些,蚝在盐度较高的水域不能长期生长,甚至会死亡,因此要做好盐度监测。”拥有30多年养蚝经验、今年已近七旬的红光蚝协会会长谢彦安向记者说道。今年春节前,监测结果显示,部分较远区域500多亩的养殖基地海水盐度偏高,对生蚝养殖不利,养殖户立刻行动将该区域的蚝部分转移到淡水区,部分生蚝提前上市,避免了损失。

“以前都是靠经验,现在是讲科学。”虽然已年近70,但谢彦安觉得数字养蚝技术,对提高养蚝效率非常有效,他也希望更多科技手段和数字手段运用在养蚝产业上。

茶叶更优良数据分析找到最优环境指标

位于阳西县西北部的东水山上,山高林密和常年云雾缭绕的湿润环境,让这里成为种植高山云雾茶的好地方。

在1000多亩的东水山茶茶园里,从2月底开始的春茶采摘已近尾声。“今年气候较好,山里的湿度达到90%多,温度比山下低两三度,十分有利于春茶的生长。”在平均海拔600米的茶园里,云雾环绕,茶园负责人李孔强通过手机可以查看茶园实时气象监测数据,让他对茶园环境更加了如指掌。

东水山茶数字农业产业园是阳西县四大数字农业产业园之一。目前,园内安装了3个气象站、18个土壤监测站,和10个智能视频监控,对整个茶园进行实时监测,所有监测数据接入茶叶生产管理系统,茶园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看到茶园的空气湿度、土壤酸碱度、土壤含水量等数据,以及茶叶生长情况的实时画面。

“这些数据看似枯燥,其实却大有乾坤。”作为拥有10多年种茶经验的老师傅,李孔强知道这些数据暗藏着茶叶生长的密码。

高山云雾茶对环境要求较高,东水山常年有雾,环境湿度大,漫射光多,有利于茶树充分吸收养分,因此茶叶更嫩,口感更好,受到消费者青睐。“以前种茶更多是靠经验,知道有雾的环境适合茶叶生长。其实,环境决定茶叶品质,同一座山的不同海拔、不同位置、不同年份,茶树的茶叶产量和品质都是不一样的。想要种出更好的茶,就需要靠数据的分析,总结出什么样的环境能够产出更好的茶。”作为茶园负责人,李孔强正对气候、土壤等数据进行收集、分析,通过不同年份数据的对比,结合当季茶叶品质的不同,期望摸索出能够种出更好茶树的环境指标,为整个茶园科学种植、精准种植、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提供“大数据”指引。

茶园面积大,安装的智能监控系统也发挥了智能巡园的作用,有效节省了人力。目前,茶园正进行除草工作,哪片茶园杂草长得多、长得快,需要马上清除,通过视频监控可以马上看到。“10个摄像头中,有5个是可以转动和拉伸镜头的,很方便。”李孔强介绍道。此前,园区发现一种叫薇甘菊的爬藤植物出现,该植物会迅速沿着茶树生长,遮挡阳光,影响茶树光合作用,茶园立即组织工人用割草机及时清除杂草。

“我们都是施花生麸作肥料,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茶叶的农残是零。这些都是我们东水山茶高品质的体现。我们正在推进茶叶溯源体系建设,结合茶叶生产管理系统的各项数据,消费者只要扫码便看到茶叶的产地信息、生长环境数据、生长过程照片、质量检测报告等,进一步打响东水山茶的品牌。”李孔强说道。

新闻推荐

9岁男孩步行30公里后被送回

想念在佛山打工的父母,独自离家寻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