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犁膏雨趁春耕
淅淅沥沥的春雨一直下着,我手中捧着清代阳江女诗人王若霞所写的《若霞亭诗稿》,当我读到“春光无处不柔丝,细放新条映翠眉。最爱东风斜舞后,流莺百啭绕高枝。”时,这首《柳》把我带回了故乡美丽的春天,让我回想起童年,回想起春耕的岁月。
想起春耕,我的眼前便浮现出一组动态的画面:霪雨霏霏的日子,远山朦胧,陌上花开,绿草如茵,杨柳醉春烟,燕子低飞。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一个头戴草帽、身穿雨衣的中年人,左手拿着长竹鞭,同时牵着牛索(绳),右手扶着铁犁,跟在健硕的大水牛身后,一脚深一脚浅地踽踽前行,身后是一行翻卷的新泥。
现实中的春耕并不是寂静的图片,它是立体的,色彩鲜明,还有配音。犁田或耙田的时候首先会听到人和牛踩泥湴时所发出的清脆声音,还有父亲赶牛走路时所发出的“hui”与“qu”的声音,让牛停下的“吁,吁”声音,以及耕牛自己所发的“吽—哞—”声音。当牛不听话时,还会响起鞭子与牛皮碰撞的“啪啪”声,偶尔还会有犁头铁与石头所发出的沉闷碰撞声。当然,少不了燕子的呢喃与布谷鸟“催耕”所发出“布谷,布谷”的粗犷声音。父亲喜欢一边犁田,一边唱着山歌。“一年之计在于春哪,快来耕耘哪,先犁后再耙呀,那个先播后插秧……”“摸摸牛头摸牛尾,耕田种地全靠你……日丽风和同播种,丰收之日共扬眉,丰收之日共扬眉……”歌声清脆宏亮,回荡在田水间。这两首关于春耕的山歌,不知被父亲重复唱了多少遍,它伴随着我成长,从童年到少年,也伴随着父亲从中年走向老年。我觉得这些春耕的声音都很美,就像清澈的田水声一样令我心醉,多次在我的梦里徘徊。
种田苦,苦在春耕,苦在六月田。诚如乡谚所云:双春雨绵绵,无春好耕田。为了不误农时,父亲经常是冒着绵绵春雨去春耕的。犁水田就像进厨房一样,最好系条围裙遮挡一下,要不然飞溅的泥水会把你溅成一个泥人。父亲撸起衣袖,挽起裤脚,褪去鞋袜,在浑浊的田水中亲近土地寒凉的血脉,他用双脚揉着沉睡水田的穴位,把它从冬眠中唤醒。
父亲是个做事比较认真的人,他追求精耕细作,把庄稼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父亲种田经常实行“三犁三耙”。他深信前人所总结的“犁田过冬,胜过担粪ong(阳江音,沤肥之意)”经验,在前一年秋收完毕,趁冬天干旱翻第一遍,这一遍叫“晒霜”,它的作用就是和田,让田与水充分交融,这样在和田泥时,更软些,更省力些。第二年的立春、雨水、惊蛰期间用水浸足晒霜田,待泥块松软了,耙一次叫“耙田潦”,又一次进行浸田。直到清明期间秧苗已长成,再犁一遍叫“稻田”,之后再耙三遍就可以插秧。在开秧时,父亲很注重讲好话,意思是图个吉利,期盼着风调雨顺,有个好的收成。
犁田既是个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尤其是犁不规则的水田,第一犁一定要犁好,最好是从田基一个角开始入犁,当犁走到尽头时,就要用牛索这个方向盘指挥耕牛进行转犁,牛在转弯的同时,父亲也要托起沉重的铁犁紧跟着,步伐得跟上牛的速度,要不然牛可能会踩到自己的牛索而绊到自己。如此往返多次才能犁完一块田。行进的铁犁,所犁开的田泥,似翻卷的波浪涌向前方,鼻子里飘进一阵阵草木和泥土的清香,使人精神为之一振。新翻的泥土,光滑湿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油油的光亮。父亲是村里公认的犁田好手,他犁出的一块块田泥,既卷曲又十分光滑,整齐地倒向一边,就像沙场秋点兵中的方阵。犁田,如果遇到干旱的硬水田或者湴瓮田,那就会又费时又费力,很容易人困牛乏,事倍功半。但在缺衣少食的年代,这种难耕的田也要耕,要不然会饿着肚子。
“耙田潦”所做的工作就是把凹凸不平的泥土耙碎、抹平。“耙田潦”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一块水田耙成一面光滑的“水镜子”,镜子之上没有一块凸起的土丘,保证每一棵秧苗都能享受到“清水栽,浊水养”的福利。
父亲每次“耙田潦”的时候,也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因为耙齿所过之处,总会有一群土狗崽(蝼蛄)受惊,四处逃窜,我们提着铺了几层香蕉叶的牛篓在后面抓捕,抓到的土狗崽被我们用力捏几下,然后扔到牛篓里,再去抓新的,一块大田能捉到半牛蒌的土狗崽。在我缺衣少食的童年,这些土狗崽用开水烫一下,除去翅膀后,用花生油一炸,金灿灿的,吃起来香香的,脆脆的,是难得的美食。
“春分秧,清明禾。”按照农时,最好是在春分时节育秧,清明期间插秧。还有句乡谚警告农民:“春分无浸谷,大暑冇禾熟。”由此可见春分育秧的重要性。春分前后,也是点豆种瓜的好时节。在未有推广抛秧技术之前,父亲是在大田里圈一块长方形秧地进行育秧的,他把浸好的谷种撒向秧地,等秧苗长齐后,再施肥。抛秧技术推广后,改用水稻软盘育秧就更省事、省力了。
插秧的场面最为壮观。农忙时节,很多农民在水田中弯着腰,低着头,把一棵棵青绿色的禾苗插入田水中,就像把一块块光滑的镜面点成绿色的矩阵,如果以无人机的角度从天空中俯瞰,便到处是诗,到处是水墨画卷。唐朝布袋和尚契此就曾写过一首很有禅意的插秧诗: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这首诗,是插秧情景的最好写照。插秧时,偶尔有从《诗经》中飞出来的鹭鸶过来客串一下,画面就更加唯美了。低头弯腰插秧是很累的,一亩田下来就热得你汗流夹背,腰酸背痛膝盖麻,不得不停下来喝口水,休息一下,顺便把黏在脚上的蚂蝗给清除掉。抛秧技术推广后,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农民站着就能抛秧,父亲一个人一天就能抛秧两到三亩田。现在人们用播种机播种,一小时就能完成6亩多花生的种植,用插秧机,一小时就能插两亩田,既省力又省时。
春耕,在旱地上通常会种上花生、玉米、辣椒、马铃薯、番薯等农作物,水田里种上水稻,菜园里则种上各种蔬菜。
春耕是一幅壮丽的画卷,春暖花开的时节在漠阳大地上铺开。春耕是一部田园里拍摄的大片,莽莽青山是背景,水田是舞台,鹭鸶、燕子、蝴蝶、蜜蜂是观众,布谷鸟是总监,而耕牛是主演,人既是导演又是主演。
春耕是乡愁中不可或缺的风景,田地里浸润着农民与耕牛的汗水,他们用土地的经纬线,谱写成大地最美妙的乐章,把春天的进行曲奏响,把农民的希望之光点亮。
如今,春耕用铁牛代替了耕牛,插秧也用上了插秧机,生产力大大提高,人力也得到了解放,牛耕渐渐地成为了美好的回忆。但那戴着草帽扶犁春耕的传统农耕文化,却烙印进了我的脑海中,成为抹不去的乡愁。那一声声亲切而悠长的牛哞声,每到春耕时节,都会在我的耳畔回响……
新闻推荐
阳江日报讯(记者/王静通讯员/刘君茹)近日,阳江航道事务中心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行动员部署。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