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我的美好时光

阳江日报 2021-03-25 19:56

我订阅《阳江日报》已有20多年,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属于《阳江日报》的忠实粉丝。我喜欢阅读《阳江日报》,喜欢它的“主流新闻、本土特色”。我见证了它由一张小报发展成现在的对开多版大报。《阳江日报》有过几次版面改革,我觉得是越改越好,特别是近两年,更是令人耳目一新。退休后,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晨,一壶茶,一张《阳江日报》,叹茶、读报,就是我每天早晨的美好时光。

《阳江日报》是中共阳江市委机关报,它是党的喉舌,传递党的声音,也传递广大人民群众的声音,这让我在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国计民生方面受益匪浅。俗话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十九世纪美国著名报人比彻曾说:“报纸是大众的老师,一页页阅读不尽的报纸是我们民族的光荣。”所以,读报首先就是“知天下事”,一、二版的“主流新闻”是必须首先浏览的。除了新闻,《阳江日报》还有很多我喜欢的栏目,如“旅游”“民生”“美食”“教育”“文化”等等,这些栏目,信息量大,能给你带来知识,让你开阔视野、享受文化、拓展智慧。马克思说“报刊是促进人民的文化和智育发展的强大杠杆”,对此,我深有体会,感觉一张报纸,就是自己的一位良师益友。

在报纸的众多版面中,我特别喜欢的是文艺副刊,每天翻开报纸,都希望能有文艺副刊版面。《阳江日报》的文艺副刊包括“百花园”“艺术馆”“漠海潮”等。近年来,我觉得《阳江日报》的文艺副刊越办越有特色。一是“土”,因为刊登的大都是阳江市作者的文学艺术作品,具有浓浓的阳江乡土特色,所以读起来乡风韵味悠长。二是“活”,既有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又有对书法、美术、集邮等的艺术欣赏;既有钩沉阳江历史的文史专栏,又有短小精辟的文学评论专栏。《阳江日报》的文艺副刊毎星期至少有三期,可见报社对副刊的重视。一张报纸的文艺副刊,可不能小瞧,它是吸引聚拢报纸读者群的一个闪光栏目,也是培养造就地方文学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我就是从副刊的读者,慢慢成为副刊的作者。记得我第一次向《阳江日报》投稿的时候是上个世纪80年代,写的是一篇小小说,题目叫《轻烟弥漫》,反映的是80年代中期对“金钱至上”思想的困惑。意想不到很快就在文艺副刊上发表了,还附了责编的点评,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从此也就有了投稿的勇气。这么多年,虽然零零星星发表的作品数量不多,但我对文艺副刊的感情却越来越深。当我和相关编辑有了一些工作上的接触后,一幕幕深切的感受更令人难以忘怀。

那是在2015年的夏天,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和文友谭飘一起,来到北津港一带村落,采访亲历“三三事变”“六六事变”的老人,查阅当时有关历史资料,执笔写出了《雅八乡抗战二三事》一文,投稿到《阳江日报》。没多久,就接到了编辑项劲的来电,说稿件拟以采用,但还要配图片才好,并说可以由他来拍摄。接到这个电话,我大喜过望,更没想到他说干就干,打了电话后马上开车过来接我,一起来到北津旧港拍摄。正是炎炎夏日,天气很不好,时而天阴下雨,时而酷日当空,路滑难走,编辑不怕辛苦,东奔西走不厌其烦地寻找最好的拍摄角度。我们从北津港口来到当时的抗日战场马山、牛山、冲边桥一带,拍了一张又一张。我说不用拍这么多张吧,他说拍多几张好选用。好不容易拍完了,他查看了所有照片后,发觉有几张光线较暗,又说要等太阳出来光线好了再重拍。他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动了我。返回的路上,我邀请他到雅韶镇上吃点便饭,他婉然拒绝了。过了几天,我早上照常喝茶读报,当翻到《阳江日报》副刊版面时,不觉眼前一亮,那篇《雅八乡抗战二三事》整版登载在“漠海潮”副刊上,并加了“韶村御寇 马岭抗倭”的大标题,图文并茂,十分吸人眼球。这篇文章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一些反应,朋友称赞是“猛料、好嘢”,阳江市的一些刊物也争相转载。我深知,如果不是责编的润色和配图,这篇文章是不会取得这么好的效果的。编辑一般都会对拟用稿件的个别语句略作改动,这些文字的改动,足见编辑的文学功底。而《阳江日报》文艺副刊编辑对稿件文句的一些改动,或改换文章标题,往往让我叹服。

尔后,项劲还为我们撰写的几篇文史稿件摄影配图,如《阳江俗语“无谭不成校”考究》《杨子江夫妇与笏朝的文化教育情结》等,有了好的配图,文章就增添了色彩,阅读效果也会好很多。为了配好插图,他风尘仆仆下乡,既当文字编辑,又当摄影记者。我们常称报刊编辑为“老师”,是啊,学校老师培养学生,编辑老师培养作者,看看《阳江日报》文艺副刊的作者队伍,林迎、陈计会、张牛、冯瑶、陈世迪、茹琼花、黄昌成、李菊等人,都是真正的作家,可见副刊这块园地,花朵是多么的艳丽,收获是多么的丰硕。在编辑老师的精神鼓舞下,我向副刊投稿的次数也逐渐增多了。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大庆,我有感而发,写了《粤港澳大湾区抒情(组诗)》《家常里语话巨变》《呵护一方绿水青山》《国庆七秩盛典阅兵游行感赋(二首)》等散文诗歌作品,都发表在《阳江日报》副刊上。2020年,全党全民防控疫情,同心共济,众志成城,感人事迹层出不穷,我也发表了《逆行者之歌(外一首)》《战疫二章(散文诗)》《在防控疫情的日子里(组诗)》等作品。就像一位学生向老师递交作业一样,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心里是很高兴的。

适逢《阳江日报》创刊35周年,我写下以上文字,表达对报社、对编辑记者的崇敬之情。《阳江日报》能越办越好,越办越有特色,成为阳江群众十分喜爱的本地报纸,离不开报社领导、编辑记者的辛勤努力,离不开广大读者作者的大力支持。曾经有人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猛烈狭隘的地方,驰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我借用一下说,一张报纸就像一位良师益友,陪伴着我们一起生活,一起奔向“诗和远方”。

新闻推荐

大角湾景区升级改造迎旅游旺季

投入600多万元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游乐设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