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垌瑶寨的故事

阳江日报 2021-01-24 08:28

↑ 阳春永宁横垌瑶寨

↑ 穿着盛装的瑶族妇女

↑ 家常用品

→ 织布机

↓ 舂对

《种蓝歌》

正月排来是元宵,

打发娘子转山寮;

进到山寮水又清,

家中无米几心焦。

二月排来娘转先,

砍株树木遮阳光;

天开无使戴草帽,

落水无使揽叶衣。

三月排来三月三,

手捻钩子点湖蓝;

点倒湖蓝来打靛,

打出新靛染新衫;

男人染转草花白,

女人染转竹叶青;

男人穿起走州县,

女人穿往外家边。

四月排来日子长,

日子是长多过夜;

夫妻双双整蓝草,

三年蓝草整到光。

五月排来雨水多,

蓝蕊标起七寸高;

过路随乡到处问,

今年蓝价若如何?

六月排来莫过懒,

近尽今年做蓝山;

有日阳江靛价起,

拿回蓝银乃能仁(有饭吃)。

七月排来秋风起,

秋风落地浸浸凉;

有钱娘子新衣裳,

无钱娘子莫思想。

八月排来担石灰,

一日三过大河边;

放脱担干抹干汗,

担回石灰腌蓝靛。

九月排来下蓝山,

蓝山条路好交艰(难行);

担去阳江换回钱,

换回蓝银等来年。

◎ 一首《种蓝歌》,唱尽昔日艰辛

在瑶寨,我们发现,一些老年瑶胞还会唱以前的《种蓝歌》,这首流传已久的瑶族民歌,这山唱来那山和,唱出了瑶民的无限艰辛∶

“正月排来是元宵,打发娘子转山寮;进到山寮水又清,家中无米几心焦……担去阳江换回钱,换回蓝银等来年。”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生活和劳动中创作和吟唱的一种歌曲,它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存在于民间。只要《种蓝歌》歌声一起,瑶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生活图景便在眼前。

“横垌瑶寨距永宁山圩15公里,以前山高路远,翻山越岭要3个小时。”今年75岁的赵文连说。

“母亲14岁与父亲结婚时,从沙坪坐轿子,沿途山路十分陡峭,进入横垌时还要经过一个60度斜坡的长江岭,轿夫抬轿爬上岭顶需一个小时,下岭也要一个小时。”赵章新说。

赵章新介绍,先祖开荒种黄麻、种蓝,披荆斩棘,开启瑶寨新生活。黄麻收获后,削出麻骨,用竹片把麻皮刮净,放在河里浸四五天后,起出洗净晒干,手工辑麻整成纱,然后用织布机织出麻布。瑶民从山上收割蓝,担回来放在一个池子用石灰炼蓝,用于染布。

“瑶寨有自己种麻、纺纱、织布、染布、刺绣、做衣服手工艺。用蓝靛染色的服饰不仅耐脏、耐晒、不易褪色,而且越经水洗越鲜艳。”赵云梅说,瑶寨如此生生不息。

◎ 沿江放排,优质杉木换回日用品

今年72岁的赵章新参与过托木出山的劳动,深知个中艰辛。他说,横垌深山盛产优质杉木,砍伐的杉木晒干后,一般是10人一组,浩浩荡荡托着杉木,前往距横垌5公里远的沙坪,那里有水路,扎成木排,走15公里水路到那漓。该河段水流很急,且有漩涡,每逢雨季,河水凶猛,常常出现险情,也出现过有人不小心落水被淹死的事故。从那漓经陂面河进入漠阳江,将杉木源源不断地卖到阳江城的杉木栏,再换回日用品。

“先祖靠肩挑背扛将蓝靛等农产品挑到阳江卖钱,再买回盐、煤油、火柴、刀、犁、耙等劳动生活必需品,翻山越岭,涉水渡河,来回得走三四天。” 赵云梅说着瑶寨更久远的故事,以前村里最浩大的工程是顺流放木排到阳江。那时横垌河水很大,一条条杉木顺流而下,全村男女劳力都得扛着长长的带勾竹篙并带上干粮去放木。河滩湿滑难行,险象环生,途中遇到搁浅的杉木便用带勾竹篙勾回到河道中央,最危险的是经过木龙坝河面落差上百米的瀑布潭,众多杉木飞流而下垂直插入瀑布潭深处,场面颇为壮观。到了湖垌新光河面宽阔处,将杉木扎成木排,瑶民睡在木排上唱起民歌,经那漓河、西山河、合水河,沿漠阳江一路顺流漂到阳江城。

瑶寨年近90岁的十二叔婆说,1965年,即将临盆的她仍去放木,放到二十公里开外的河道上突然肚疼,感觉要临产了马上独自往回赶,在半路上生下一女孩,脐带还没剪,就扯路边野生的葛麻藤绑着,摘几张野芋叶裹着继续赶路。幸亏路上遇到赵云梅的奶奶,奶奶找来锋利的石片将孩子的脐带割断,再用随身携带的针线帮她缝合了脐带眼,女孩因而取名“漏妹”。

◎ 虎患一度严重,打虎队护寨有功

“小时候多次听父亲说过,在方田自然村对面有个叫‘虎头顶’山岭,常驻有一只老虎居高临下窥伺村里的家禽家畜。一旦家禽家畜出了村,这只老虎便会下山,叼走家禽家畜。”赵章新说,瑶民熟知老虎习性,也曾多次用土枪打退老虎。

“1949年农历六月的一天下午,母亲和姐姐在山上种番薯,不时听到附近山林有老虎的吼叫声。她俩赶紧加快速度将番薯种完下山,返村时太阳差不多已下山了。”今年75岁的赵文连说,母亲和姐姐到家刚刚放下农具,就听到附近大伯家的猪栏里发出猪的惨叫声。猪的阵阵惨叫声,引来了村里的青壮年,大家拿着火把、禾叉、锄头、镰刀及土枪,一边围上来,一边大声叫喊着。老虎见势不妙只好丢下家猪逃跑了。老虎逃跑后,瑶民查看受伤的家猪,只见猪颈部留有4个大大的老虎牙痕。

“清末,我的曾祖父带着新婚妻子和家人一起在田垌收割晚稻,一边用大木桶打禾脱粒。不料一只猛虎突然冲出,将他的新婚妻子扑倒。”阳春市瑶族文化协会会长赵声万说,曾祖父带着一家人拿起禾叉勇敢地冲上去,才喝退了老虎。只是让人痛心的是,曾祖父的妻子已被咬死。

当时天快黑了,曾祖父只得用大木桶把妻子的遗体盖住,打算次日再过来办理后事。可第二天过来一看,大木桶竟然已被掀翻,遗体不见了。“是老虎连夜将遗体叼走了。”赵声万说,曾祖父为此难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曾祖父重新组织了家庭。

赵章新说,1953年的一天,瑶民赵章存家里的3头黄牛在山上被老虎吃掉了。牛是瑶民的命根子。为此,瑶寨专门成立了打虎队,在黄牛被害和老虎出没的地方,安装了土炮,设置了机关。一天傍晚,大家听到“轰隆”一声炮响,紧接着听到老虎叫声。打虎队赶到炮响的地方发现有血迹,断定老虎已被击伤。循着血迹,打虎队追剿老虎七天七夜,可惜无果。

“ 这只老虎后来又跑到石菉,还害死了一个男子,被石菉村民用枪打死。人们看到,虎背上的确有被土炮击伤的伤口。”赵章新说。

◎ 组织打山猪队,保护粮食作物

“上世纪六十到七十年代,瑶寨附近山林山猪泛滥,山猪常常出来毁坏农作物,跟瑶民争夺粮食。”赵文连说,瑶寨成立了打山猪队,他本人也参与了全过程。

“打山猪队近30人,以民兵为骨干,平时带上土枪参加农业生产,碰上有情况时,听到第一声牛角号,大家一齐带上猎狗奔向指定地方集合;第二声牛角号,大家一齐奔向山上;第三声牛角号,大家按照约定方案带上猎狗围捕山猪。”赵文连说。

1963年端午节前一天,在白木塘村一个山坳,传出了三声牛角号,打山猪队马上赶到那里猎杀一头大山猪。在追出五六公里山林后,一名队员举枪击中了山猪,受伤的山猪发狂,将追在前面的一名队员的左手咬伤并撞倒在地,这名队员忍痛滚向一边。在危急关头,另一名冲上来的队员迅速举枪击中山猪要害部位,打死了山猪。

1970年夏天,瑶民发现一只山猪下山在毁坏庄稼,打山猪队十几人闻讯赶来,将山猪驱赶到一个叫塘子角的地方,开枪打伤了山猪。不料被山猪反扑,撞伤了一名队员后逃跑了。

“第二天,打山猪队还是追踪到这只山猪并将之打死。那名队员受伤较重,瑶民用山草药为他治疗了足足两个月才好。”赵文连说。

◎ “横垌瑶话不外传”

在阳春市永宁镇横垌小学一间教室,展出了由瑶民收集的一些以前用过的生活用品,如土枪、织布机、吊桶和瓦盆等数十种(下图)。这些生活用品,见证了瑶民走过的艰苦岁月。

明万历《阳春县志》“瑶”条记:“瑶人衣斑斓布褐,椎髻跣足,言语侏离;登临岩险如履平地,就涧依林,刀耕火种……”

现在广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工作的横垌人赵云梅对瑶寨的历史颇有研究。她说,民国初年,一股贼人窜到横垌船地抢劫,抢走耕牛、粮食后逃跑。瑶寨赵家显昂公、显莪公、显溪公、文林公等接报后,即携土枪抄近路追贼。追到沙坪牛过河(地名),贼人赶牛在上游过河,显昂公等人在下游过河。听到声音,显昂公等人追上去用瑶话问对方:你们是谁?对方不懂瑶话,不答。显昂公等遂开枪,一连打死几个贼人。其余贼人慌忙丢下耕牛、粮食,仓皇逃窜。

“那个时候,独特的瑶话为瑶寨的自保生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横垌瑶话不外传’也由此而来。”赵云梅说,在阳春瑶族中,至今仍保留说瑶话的,也只有横垌瑶族。

◎ 瑶寨人逐渐过上幸福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帮助瑶寨发展生产,发展教育,改善生活。但由于历史原因,瑶寨人还不敢承认自己的瑶族身份。1965年,赵章澜考入阳江师范,成为瑶寨第一个师范生。1978年,拨乱反正春风吹进瑶寨,赵章澜受乡亲们委托,写报告和提供大量事实,向地方政府和广东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反映实情,希望恢复瑶族身份。阳春县委统战部和广东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派员深入瑶寨调查取证。1981年,广东省民委批复同意确认横垌赵姓为瑶族。

1981年,瑶寨赵章许考进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后与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合并为长安大学)。从那以后,瑶寨包括赵云梅等一批子弟,先后考进了大中院校。一些瑶胞也先后到珠三角和春城等地工作生活。

改革开放后,瑶寨变化最大的就是曾经居住的木皮寮房变成了楼房。昔日早上5点多从横垌出发,翻山越岭到达春城已经是华灯初上。如今村村通水泥路,小车行走一个多小时就到了。

为保护和传承瑶语文化,早些年,瑶胞赵章澜退休后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编写了瑶汉双语乡土教材《瑶语》课本。

2019年1月18日,横垌瑶寨举办首届“盘王节”,伴随着鼓声阵阵,花包情歌、竹竿舞、长鼓舞、圈圈舞……一个个富有瑶族特色的节目接连上演。盘王甜酒、鸡肉、番薯、盘仔糕……长桌流水席上的瑶寨佳肴任人品尝,瑶族文化焕发新的光彩。

此后,瑶寨组成的瑶胞舞蹈队应邀到各地演出民族特色歌舞,传播瑶族文化,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

如今,瑶寨人把握乡村振兴之机,正准备恢复瑶寨的民族特色吊脚楼,进一步搞好各种特色设施,以吸引更多的游人到瑶寨旅游。

新闻推荐

阳春一小车凌晨撞柱侧翻起火

阳江日报讯(记者/王雄基通讯员/韦智锋)1月17日,一辆小车在驶过阳春市春城街道春州大桥时,因操作不当撞上限高架立柱后侧翻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