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监测网络完善 预报预警能力提升
[摘要]曾庆存院士激励家乡气象工作者奋勇前进,阳江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
■ 本报记者/陈子玲
11月17日至18日,大气科学广东论坛将在阳江举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阳江籍著名大气科学家曾庆存院士将回乡参加活动。作为本次论坛的举办城市,阳江气象事业发展状况引人关注。记者近日走访市气象局了解到,阳江市与省气象局积极推动气象现代化建设和气象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阳江气象现代化综合指数由2016年的81.8分提高到2019年的88.5分(满分100分),这也得益于曾庆存院士对家乡气象事业的支持和对家乡后辈的指导和勉励。
天气预报来源于不断完善的立体监测网络。2016年以来,阳江市升级多普勒天气雷达为双偏振天气雷达,完成国家级地面气象站自动化改革,新增生物舒适度、风廓线雷达等观测项目,新建1个海岛气象观测站,升级8个海岛气象观测站。全市自动气象站点密度从0.73个/百平方公里加密至1.06个/百平方公里,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立体监测网不断完善。
气象预报的制作是通过定时采集遍布全球的气象站点的气象观测数据,包括地面、高空、卫星、雷达等多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最后通过模式计算、主观订正、定时会商再得出预报结论。阳江市气象局是广东省气象观测业务和观测设备最为齐全的单位之一,包括多普勒雷达、L波段雷达、地波雷达、百米测风塔、闪电定位仪、PM2.5观测仪等较为先进的设备,可实现地面观测、高空探测、海洋水文等信息监测。
曾庆存院士在数值预报、大气遥感、大气环流、季风系统及其动力学、“自然控制论”、参与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研究等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贡献。其中,他所创立的半隐式差分法至今仍被国际广泛使用。市气象局预报科科长周晓从事天气预报工作十多年,他告诉记者,以前预报员需要将各地的气象观测数据绘成天气图,再利用外推法等进行分析判断和发布天气预报,但这样严重依赖于预报员的主观判断,由于缺乏精确的计算,往往只能定性判断和凭借经验进行预报。而曾院士是国际上第一个用数学方法揭示天气变化规律的人,今天能做到提前准确地利用数值预报做出精细化预报,则是以他的这套理论,利用超级计算机计算出来的。
气象部门是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准确掌握天气的变化、提前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十分关键。目前,阳江市建成市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接入了12个部门及各县(市、区)资料,建成48个乡镇(街道)气象服务站、906个行政村气象大喇叭预警信息接收设备,打造了基础数据信息“一张图”和防灾减灾“一张网”。实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一键式”“有靶向”分区发布。另外,市气象局还通过电视天气节目、电台、手机短信、12121应急电话、手机客户端、网站、微博、微信等13种渠道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精细化的气象服务产品,解决了预警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难题。
“中国要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必须有原创性成果,有更多能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的青年人投身科研事业。”曾庆存院士的一番话激励着广大气象工作者。周晓说,气象工作者很多时候是面对一堆枯燥的数字、图像,必须要有更强的责任心和耐心,才能更好地为防灾减灾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气象现代化作贡献。
左上图:气象科普基地全貌。
市气象局供图
新闻推荐
中国人寿邀您共建平安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