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破局突围求发展
[摘要]面对疫情,我市服装企业换思路、变模式、转市场
■ 本报记者/朱俏施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阳江市服装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普遍存在订单少、原材料供应不足、资金缺乏、线下销售受阻等问题。近日,记者走访了解到,面对疫情冲击,从小型服装店到大型制衣厂,从内销企业到外贸企业,阳江市服装企业转变发展思路,通过增设口罩生产线、探索线上运营模式、开拓国内市场等,千方百计破解难题,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
小型服装店主动拥抱互联网,利用微信营销、直播带货等打开销售新路子。“我既在线上卖货,也有实体店。疫情对线上卖货没有造成什么影响,但是对实体店影响较大。同期相比,店里的销售额基本持平。”服装店老板阿七表示,她的朋友圈有批熟客,店里有新款回来就拍照发上朋友圈。客人通过微信下单购买衣服,她则机不离手随时关注顾客发来的信息,一台手机便可完成上新、销售。记者了解到,受疫情影响,部分服装公司在短视频平台直播卖货,通过直播秒杀的方式引流。
大型制衣厂在危中寻机,开发更多迎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市金彭制衣发展有限公司原本是家专业生产品牌服装的企业,借助纺织服装产业链的优势,该公司火速购买设备,开足马力转产口罩,3月起,陆续投入几条口罩生产线。随着学生返校,对口罩的需求增多,又增设了一条儿童口罩生产线以供需求。
内销企业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增高企业“抗压力”。“为节约成本,工厂的管理层主动提出减薪,但这不是企业长期发展之策。”美果制衣厂老板林建国表示,企业受疫情打击大是因为缺乏品牌,核心竞争力弱。他向记者透露,公司正在从“做贴牌”向“做品牌”转变,下半年将接手一家企业的品牌,利用原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把产品做大做强。
外贸公司积极寻找出路,主动转战国内市场。瀚乔信服饰有限公司老板、市服装鞋帽协会商会副会长石锡建表示,国外疫情形势严峻,过于依赖外贸市场的企业危机重重,想要挺过难关,必须扩大内销比例,积极转战布局国内市场,降低风险,并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他表示,阳江市外贸工厂多以家庭作坊为主,灵活性较强,下一步公司将考虑与小型加工厂实行工人共享、场地共享等方式抱团“过冬”,双方发挥各自最大的优势实行资源互换,达到共赢。
新闻推荐
1至4月用电量逾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