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贷新办法,老贷老办法
[摘要]贷款利率改革报道之具体影响篇
自去年8月以来,LPR新机制运行已经有4个月,其运行效果已经初步显现,对于作为银行信贷客户的企业和个人的影响又如何?我们采访到了人民银行阳江市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
阳江市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已下降
自去年8月起,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9时前,LPR报价行根据本行对最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MLF)加点形成的方式提交报价,由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按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算术平均,向0.05%的整数倍就近取整计算得出LPR,于当天9:30公布。
这次改革之后,金融机构新发放的贷款不再使用原来的贷款基准利率,而应主要参考LPR定价, LPR要覆盖各类贷款。LPR新机制主要是银行贷款定价方式作了调整,原则上银行不再使用原来的浮动倍数方式(即“LPR×xx%”或“LPR×xx倍”)确定,而改用加减点的方式,即“LPR+xx个基点”“LPR-xx个基点”(其中,1个基点=0.01%)或“LPR+xx%”“LPR-xx%”确定。所以,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的利率,将主要以LPR加减点的方式表示。所以,LPR与贷款利率直接相关,涉及贷款人切身利益,企业、居民都有必要了解相关内容与最新动态。
目前LPR有1年期和5年期以上两个期限品种。去年10月20日公布的1年期LPR是4.20%,比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降了1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为4.85%,比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下降了5个基点。11月,1年期和5年期以上的LPR都下降了5个基点,分别是4.15%和4.80%。如果在LPR和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加减点幅度一样,那么参考LPR定价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客户的利息支出。
该行货币信贷管理科负责人告诉记者,自LPR新机制推出以来,从阳江市的情况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是逐步下行的,如10月份阳江市小微企业的加权平均利率较9月份下降约36个基点。
存量贷款利率仍按原贷款合同执行
“我7月刚刚办好的两年期贷款,今后怎么计算利率?”类似贷款期限跨越利率改革衔接时点的情况很多。
“大的原则是新贷新办法,老贷老办法。”该负责人就此给予明确回复:在人民银行发布存量贷款参考基准转换办法前,存量贷款的利率仍按原贷款合同约定执行。也就是说,已发放的、已签合同未发放的贷款,原则上利率仍按合同的约定执行,不调整定价基准。对于有需要的客户,也可在与银行协商一致的前提下,将合同中约定的参考利率基准调整为LPR。但他特别强调说,商业性个人房贷从去年10月8日起一定要调整为参照LPR定价。
还有几类贷款具有特殊性质,如循环贷款合同签订日在2019年8月20日之前的,属于存量合同,在合同有效期内多次提款的,可按原合同约定的定价基准执行。8月20日之前,已签订授信合同和贷款合同,并在合同中约定了参考基准的,也属于存量合同,可按原合同约定执行。8月20日之后签订的循环贷款、授信合同和贷款合同,均属于新增贷款,原则上都要参考LPR定价。国家助学贷款、扶贫贴息专项贷款、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贷款等特殊贷款明确了参考基准的特殊类型贷款,目前仍按该类贷款的现行政策执行。人民银行已与相关政策制定部门进行沟通,将涉及贷款利率的参考基准调整为LPR,待相关政策明确后再作相应调整。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暂不调整。公积金组合贷款中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参照LPR定价,公积金贷款仍按照原公积金贷款利率政策执行。
LPR每月调整,你的贷款利率随之月月变化?
按照新的LPR形成机制,今后每月都会公布新的LPR利率水平,那么,是否引起贷款客户的实际支付利息月月变化呢?
这将因贷款种类而异,大的分类是固定利率贷款和浮动利率贷款。具体是哪一种,会在贷款合同中约定,贷款人可以与放贷银行谈判选定。通常情况下,企业的中长期贷款为固定利率贷款,普通消费贷款为浮动利率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必须执行浮动利率贷款。
对于固定利率贷款而言,从借款日至到期日贷款的执行利率是固定的,不会随LPR调整而变化。对于浮动利率贷款,实际执行的利率将按照合同约定的重定价周期LPR的调整而变化。如果合同约定按季重定价,贷款利率则会随LPR按季调整而变化。如果约定按年重定价,若以合同签订日或贷款发放日满整年的日期作为对应日,贷款利率将随对应日的LPR调整而变化;若以每年1月1日作为重定价日,贷款利率则会在每年的1月1日随当时的LPR调整而变化。
举例说:在贷款基准利率定价的方式下,一笔期限为20年的个人住房贷款,经借贷双方协商,确定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10%,且5年期以上基准利率为4.9%,借款人实际支付利率为5.39%(4.9%×(1+10%)=5.39%)。在LPR定价的方式下,同样的一笔个人住房贷款,经借贷双方协商,确定在LPR基础上加55个基点(即0.55%),且5年期以上LPR为4.85%,借款人实际支付利率为5.40%(4.85%+0.55%=5.40%)。
最后,记者询问了存款利率改革的问题。该负责人说,目前央行公布的存款基准利率仍为金融机构利率定价提供重要参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在此基础上浮动正负50%。但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是确定的,存款基准利率终将被某个更加市场化的利率新机制所取代。当前,人民银行正在继续督促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练好“内功”,不断增强自主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更好地适应利率市场化环境。
本报记者/张志清
新闻推荐
广东百乐传媒举办十周年庆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