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负面心理时要主动倾诉就医

阳江日报 2019-12-13 22:45

[摘要]我市抑郁症患者呈年轻化趋势,心理医生提醒——

2014年6月,阳江市第一个临床心理科室在市公共卫生医院诞生,为阳江市群众构筑了一道心灵健康屏障,陪伴了不少抑郁症患者走出人生阴霾。

近日,记者走进该院心理科,了解阳江市抑郁症诊治情况。该科医师项小香介绍,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2009年《柳叶刀》发布数据显示,中国抑郁症的患病率为6.1%。近几年,前来该科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尤其是抑郁症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其中学生群体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明显提高,青少年群体凸显。她建议,当市民存在负面心理时要主动倾诉就医,远离抑郁症。

■ 本报记者/苏小琳 简梅芳通讯员/陈思铭

主动求医的青少年陆续增多

近日,记者走进市公共卫生医院心理科治疗区,见到诊室外坐着不少候诊的患者,其中不乏父母陪同前来的青少年患者。

17岁的高中生小笛(化名),因成绩较好进入了学校的实验班。然而实验班的同学普遍成绩优秀,他感觉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赶超,从此产生了自卑心理,并且越来越强烈。当小笛痛苦挣扎时,老师没有及时觉察予以引导,家长也没有给予支持和理解,最后导致他患上抑郁症。厌恶上学的他,每日把自己关在卧室,不和他人沟通。这时家人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与小笛沟通并征得他的同意后,家人带他到心理科治疗。通过一段时间治疗,小笛重新给自己定位,加上家人、老师的理解与支持,目前情绪稳定,病情逐步缓解。

近两年来能够主动前来就诊的青少年患者明显增加,其中大多数为抑郁症,这是项小香接诊的一大感受。她表示,其实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与普通感冒无异,早发现早治疗完全可以康复。青少年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心理问题不及时解决就可能衍生为精神疾病,因此要及早治疗,排除负面心理。

压抑再遇应激事件更易患病

项小香介绍,抑郁症的发病是一个生物学、心理和生活环境等多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它与基因遗传因素、性格因素、工作生活环境压力有关,任何人都没有免疫力,任何人都有可能在一生当中的某个阶段出现抑郁或焦虑。

45岁的张女士(化名),有两个儿子,但因为丈夫和自己的收入比较低,经济压力较大。近一年来,无论白天多累,她在晚上总是睡不着。睡眠不足导致她容易心烦,动不动就爱发脾气,甚至觉得生活没意思,一度出现自杀行为。幸好家人及时发现,未危及生命。此后,张女士在心理科接受治疗。

项小香提醒,当一个人长期处于高强度的生活压力或工作压力之下,却无法排解时,遇到一个噩耗或者人生变故等应激事件时,就可能造成抑郁症爆发。这就好比是一捆干柴突然被溅上了火星,随之燃起熊熊大火一般,抑郁症爆发的“火星”可能是人们生活中的失学、失恋、失业、投资失败、亲人去世或者身患重病等事件。因此,当出现情绪低落、不想出门和别人交流、累可又睡不着、觉得活着没意思等负面心理时,就应及时倾诉就医,否则抑郁症就可能找上门。

治疗要遵医嘱不可自行停药

2019年1月至11月,市公共卫生医院心理科共接诊了17970名心理疾病患者及前来进行心理咨询的市民,其中抑郁症的患者占据了70%,其中只有一半患者会遵从医嘱规范治疗,另一半患者会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反复。

接诊中,项小香常会遇到一些康复后又复发的抑郁症患者,其中不少是因为没有遵从医嘱自行停药所致。根据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抑郁症的治疗方案也不同。例如,轻度抑郁没有给工作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的患者,在接受心理治疗甚至合理休息、调节生活规律、减轻压力后,就可以康复。如果上述方法不能缓解症状,抑郁程度达到中度及以上,则需采用药物治疗。对于重度抑郁症患者,已经不能控制自己的想法行为甚至意欲自杀,并经药物治疗无效的,则需要实行电休克治疗。

通过系统、规范的治疗,绝大部分抑郁症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生活。抑郁症的复发率约为35%,如感冒一样,无法保证终身不复发,预防抑郁症复发的最有效手段是通过专业系统抗抑郁治疗。抑郁症可防可治,且可以康复,当患者自我感觉良好时,也要就医明确病情,不可自行停药,以免导致病情反复。

对话心理医生

问:如何预防抑郁症的发生?

项小香:首先要明确自己目前的工作和生活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如果不符合的话,可以帮助选择最有利于摆脱抑郁苦恼的改变方案。

其次要培养多方面的关注点,不完全依赖于朋友、家庭、工作、爱好兴趣的某一方面,当某一个方面进展不太顺利的时候,还可以从其他的方面获得安慰和支持。

第三,要保持充足睡眠、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尤其是运动可以较快地提高情绪,短时间地缓冲抑郁。

第四,建立可靠的人际关系,和朋友聊天,吐露出心中的不适,达到减压、舒缓心情的作用。

问:抑郁症就是精神出现问题吗?

项小香:人们对抑郁症存在很多误解,认为抑郁症是精神出现问题所致,有的职场人士甚至认为,抑郁症是性格软弱的表现。其实,抑郁症并非单纯心理问题,不是不断的开心、惊喜就不会患上或被轻易治愈的,它是有一定生物学基础的器质性疾病。它的发生有很多因素,包括压力等外界因素,也包括自身的性格特征、心理承受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等内在原因。

问:作为患者家属和朋友,该怎么做?

项小香:作为患者的家属或朋友,切不可对患者进行“劈头盖脸”的教育,这不仅起不到帮助患者治疗疾病的作用,甚至可能让患者因为无人理解而导致病情加重。

虽然无法感同身受,家属或朋友仍要尝试理解患者,多陪同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及娱乐活动,以调节情绪。同时,要建议和支持患者尽快治疗,减少抑郁症给患者带来的病耻感和压力,要注意防范病情复发。

新闻推荐

跟着父母读报纸

小时候,我经常看见爷爷坐在家门口的空地上,戴着那副老花眼镜,专心致志地看《阳江日报》。我当时就很疑惑:不就是一张大报纸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