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日报情缘

阳江日报 2019-12-12 05:49

从小,家里就有一个专门存放报纸的抽屉,爸爸是报纸的“粉丝”。每当爸爸有空时,就会坐在沙发上看《阳江日报》。这时,我就坐在他的身旁,要爸爸读报。渐渐地,我也爱上了《阳江日报》。我曾无数遍地在脑海里想象着《阳江日报》的诞生地,好奇它是如何制作的。

无论如何,我始终没有想到,我今天竟然会来到阳江日报社!

迈进阳江日报社的大门,我按捺不住内心兴奋、激动的心情。

在热情的讲解老师——莫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上了三楼。三楼是报纸的第一个“家”,也是各种广告的第一个“家”。莫老师介绍:记者同志将采访好后编写的稿子交给编辑改稿、核对。有时候,一份稿子要改十多次,一次要改几个小时呢!改好后,由美编人员在电脑上排版,再逐层审核,总编辑签印后,传送到印刷厂,用专门的纸张印刷。报纸印好后由发行部人员将报纸分派到家家户户。我有幸看到相关的工作人员在排版,那是多么高超的技术啊!

走进四楼的“半亩书画院”,迎面扑来书画香。我看着眼前这个木匾,我很疑惑,为什么是半亩呢?原来,这是取朱熹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作名。里面珍藏着许多出自阳江名人指尖的书画。有的写楷书、草书、行书……字体龙飞凤舞,宛如行云流水;有的画岭南荔枝、东方雄鸡、小桥流水……栩栩如生。其中,陈春华先生的《家园》最令我陶醉。绿的山、清的水,鹤群在蔚蓝的、万里无云的天空下嬉闹着。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般,一个绿色、纯净的幸福家园。

接着是五楼,但是里面却空无一人。从莫老师口中知道,原来,五楼是记者部。每个记者每天都有自己的任务:白天采访,晚上写稿。所以,这一层楼经常熬夜,白天全部出去采访,晚上则灯火通明加班赶稿。他们工作起来没有白天、黑夜之分,没有节假日之分,甚至台风、暴雨时还要外出采访!这是一份多么艰难却又神圣的职业啊!

这一天的所见所闻还有很多……我感觉我在阳江日报社收获颇丰,成长颇多!

而现在,不再是爸爸给我读报了。只要有空去爷爷、奶奶家,或者外公、外婆家,我就给他们读报。这一刻,房间总是暖暖的!《阳江日报》引领着我成长!

新闻推荐

消防通道变私家车“停车场”

消防通道被堵影响救援等新闻引发热议,记者调查发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