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行程,旅行社给我退了两次钱
编者按
旅行参团被坑,相信很多游客都试过,旅游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套路,令许多人都欲哭无泪,本来打算出去开心一回的,最后却演变成了一场心力交瘁的“苦旅”。遇到旅行社的各种“坑”,很多人都选择了忍气吞声,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出门在外,跟他们也斗不过。至于维权,就更少有人会坚持到底的。下面这位读者一家人的经历和做法,或者可以给我们即将出行的市民提供一个借鉴,看看他们是如何依法依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
你出门旅游有过这样的经历吗——网上订制的旅游线路和服务,因为不满意,在旅途中让旅行社退了一回钱;行程结束回到家后,再据理力争拿到了第二次退款?这的确是笔者经历的一个真实故事。是服务质量太差让人无法忍受,还是现在游客真成上帝了?整个过程充满了套路、陷阱和斗智斗勇,好在最后总算满意收场。这样的体验也让旅程更加难忘。
价格被宰 景点缩水
旅游的计划始于暑假,正在上高中的小孩想要抓住假期的尾巴出一次远门,老婆和孩子二人把说走就走的目标定在了美丽的青海大草原,走的是甘南加青海大环线。一开始的计划是,广州飞抵西宁或者兰州后,在当地租车自驾,因为我临时有事去不了,缺了个司机,加上时间无法调整,只好改成跟当地散客团。经多方对比后,通过论坛的推荐加了一个“地陪导游”的微信,选择了兰州落地的一家旅行社定制的线路,说好是10来人的小团,价格适中,行程合理。可能是习惯了网络消费,觉得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而然,接下来是讨价还价、支付定金、预订机票,没有丝毫多余的防备之心,给整个行程的波折与不快埋下了伏笔。
经过一整天的班车、高铁和航班的换乘,妻儿到达兰州时已经入夜,到酒店后,旅行社地接的工作人员催促第一时间补签旅游合同、交尾款。在微信上大致看了一下对方发来的合同,这是一家正规的旅行社,加上之前在微信上相谈甚欢,很快就把余款付清了。这次旅行,一切都是由我跟对方上微信沟通,跟团的母子二人只负责消费和玩耍。原以为我做好了后勤工作就可以安枕无忧了,哪知第二天一早,妻子的投诉电话就来了。
电话那头,说了几个事情。一是价格的问题。到达兰州的当晚,妻子向团友问了问团费,发现自己被坑了,每人多交了800块。二是行程变了。一出发,导游和司机就说,甘南的景点现在季节不对,没什么好看的,要取消,然后直接赶往青海湖。三是从原定的10人团变成30多人的大团。我感觉上了贼船,马上微信联系旅行社的导游,结果对方不回电话也不接。细想一下,慢慢有点明白了:原来这些地接团,旅行社会给出一个“批发价”,由导游和业务员在朋友圈和论坛上推销,至于能卖到多少钱,就看拉客人的本事,如果信息不对等的话,差价可以很大。估计我就是因为匆忙出行,比对和问询不够充分,当上了“水鱼”。
品质低劣 脱团出游
妻儿和几位阳江朋友,已经在旅游途中,再为此事跟导游和司机争执,徒增不快。我在旅游合同上找到旅行社联系人的电话,立马拨了过去。我提出关于价格欺诈和服务质量两方面的投诉,为了增加点谈判的砝码,还编了一些要利用关系在媒体曝光之类的话。对方也比较客气,他希望客人不要在途中在团里闹,先开开心心地玩,至于我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出来,看看能否解决。我想,这都已经上贼船了,钱也交齐了,是宰是剐只能任人了,眼下只能是止点损罢,于是提出了退还多收的团费的要求。经过电话里多轮谈判,好话歹话软硬兼施,最后对方同意退还那一半的差额,也就是每人400元,并同意通过微信直接转账给我。拿回一点是一点,对方也算有诚意,我也只能接受了,心好累,想着这事情就这么了了吧。
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我接到前方埋怨和投诉的电话不断,几乎到了吵架的边缘。先是行程不断缩水,每个景点停留的时间很短,购物点强制逗留的时间倒是越来越长。团餐的品质也很差,团里有一家人,连续闹了两天肚子。儿子说,最无法接受的地方是,青海湖作为整个行程的重点和精华,坐了快一天的车,只停留一个多小时,连好好拍个照的时间都不给,为的是就赶下一个购物点。而有一天,整个上午都是在购物点里待着。这些线路上的变化,在原来的行程表上是没有写明的,而对方之前发来的行程电子版,是没有跟旅游合同附一起的,换言之,如果要投诉和索赔,都会有难度。我只能安抚母子二人,先完成行程平安回来再说。
回想一下,这些年有几次一家出去旅游的,都是自驾自助的,家里人可能不习惯吃跟团的苦,更何况还是这种水分极大的低价劣质团。时间仓促,出发前准备不足,这个哑巴亏也只能自己咽下去。出门在外,求个息事宁人吧。没想到,这娘俩最后还是跟导游决裂了,两人中途买了高铁票,脱团回兰州玩了,用退回来的那点团费,在兰州好吃好喝,就等着最后一天飞回家。导游当然是死活不同意,威胁说脱团就不再负责剩下的吃住,团费没得退,也不肯告知最后两天下榻的酒店,让我们自己解决。旅游团提前定的房哪是说退就退的?妻子向团友打听到酒店地点后,下高铁直接就到原定的酒店住下,然后打电话告知导游。
据理力争 挽回损失
好在他们在兰州玩得还算开心,也算是一种补偿吧。回到阳江的家,当晚备了一桌的好菜,当是接风洗尘,也算是安慰一下这些天被团餐折磨坏的肠胃。没想到妻子一到家,还是气鼓鼓的,饭也不想吃。一问才知道,原来同一个团的游客,有的团友费用比我们还高,有的比之前问的还低,一高一低,差了有一倍多!这一刀真是血淋淋啊,典型的价格欺诈、低价劣质。妻子越想越来气,她找来我之前联系的旅行社负责人的电话,又打了过去,把这几天的不满一股脑说了个遍,所有槽点无一疏漏。可能是妻子做服务行业较长时间,平常接受投诉比较多,投诉事情起来也有章法,对方竟然觉得难以应对。“姐啊,这事情我们是有不对的地方,但你们投诉过一回了,钱也退了,这事情就该了了吧”。“不行,我们参加的是低价劣质团,就不应该收高价,你把我们所交的团费跟团里最低的减一下,把差额退回来,否则向兰州市旅游局投诉到底!”妻子挂掉电话后,我想发一通脾气就算了,还想退钱不大现实,没想到两小时后,对方的领导打电话过来,说同意退款,还接受批评和监督。算了一下,退掉的钱差不多是原来交的团费的三分之一,算是一分钱一分货,气才消掉。
后来跟一些亲戚朋友说起事情的经过,他们都觉得不大可信,可能大家觉得在外旅游,吃亏算是常态,吸取教训就是了。经此一事,我倒是有几点体会。一是跟团旅游,要重视合同,所有的细节尽可能在合同中约定,包括服务质量、价格,有违反合同的,追溯和索赔有依据。二是在网上跟团,一定要准备充分,多方了解,确保信誉良好、手续完备才报名。三是处理纠纷,一定要有理有据,据理力争,尽管很多景区的旅游从业者良莠不齐,但各地的管理还是越来越严格的,遇事不要怕麻烦,主动积极投诉,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对这个行业也是正向的推动。还有个后话,最初在微信加好友联系的那位导游,其实根本不是兰州这家旅行社的员工,就是一个专业拉人头的,凑够数后再卖给旅行社,有点像朋友圈的微商,一段时间换一个目的地的旅游产品来推,这类人,小心为妙。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谭兴孚)24日晚,市区体育北路一小区内惊现毒蛇。蛇类为何还未冬眠?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相关人员表示,阳江气候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