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获全国瞩目 “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 跑出便民利企“加速度”
阳江市举办政务服务下基层活动,向群众推广“粤省事”掌上办事平台。宋福亮摄
在阳江市政务服务大厅,开办企业专窗通过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推进并行办理,开办企业时间缩短至半天,达到全省先进水平。李向东摄
日前,电子科技大学智慧治理研究中心、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蓝皮书:中国地方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发展报告(2019)》(下称《蓝皮书》),阳江在全国333个地级行政区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评价中排名第一。作为后发地区,阳江在第三方机构开展的评价中获得排名第一的殊荣,标志着该市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力建设取得突出成效,走出后发地区智慧政务建设“弯道超车”的新路径。
近年来,阳江市抢抓广东省政务服务建设机遇,以全市“一盘棋”理念统筹推进“一门式、一网式、一窗综合、一号通办、一件事”等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覆盖市—区县—镇街—村居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政府门户网站、12345政府热线服务平台等三维一体信息化平台和线下政务服务平台,加强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通过“放管服”“四减一提速”等改革不断提升服务效率,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线上+线下”相融合的高效便捷政务服务,获得企业和群众的肯定,为阳江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撰文:张俊谢莲陈瑞锋梁晓虹敖卓俭
统筹:杨世华
契合规范化一体化智慧化趋势
阳江互联网政务能力获全国第一
《蓝皮书》从供给能力、响应能力、智慧能力三方面,对全国333个地级行政区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进行评价,阳江以总分84.8分位列第一。
阳江目前搭建的政务服务平台主要有3个,分别是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政府网站和12345政府热线服务平台,各平台互联互通,覆盖市县镇村四级。地方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呈现服务供给规范化、服务响应一体化、服务方式智慧化的发展趋势,阳江市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与这种“整体政府”理念趋势高度契合,并且紧跟省“数字政府”建设步伐,由省级统筹建设,阳江积极部署对接应用,并整合全市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以服务供给规范化、服务响应一体化、服务方式智慧化为方向,促进地方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因此能在此次全国评价中获得优异成绩,实现弯道超车,其中在平台整合和响应能力等方面得分很高。
目前,阳江三大政务服务平台对上融入广东省“数字政府”标准体系,对下已推广覆盖到市县镇村四级,对内打通公共审批、统一申办和“一件事”等12个信息化系统,全面实现部门协同、数据互通和业务整合。
其中,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实现市内政务“一网通办”;市政府门户网站建立全市统一的网络问政平台,平台开通以来网民来信回复率99.29%;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实行市级统一接听、派单、督办,并加大工单核实力度,督促群众反映事项得到有力解决。去年下半年,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全国335条12345热线服务质量进行监测,阳江市12345热线在“服务水平排行榜”名列第四。
“一网式”政务服务平台
打造线上办事“高速路”
目前,阳江市政务服务网对上接入省政务服务网,横向覆盖各级具有政务服务事项的行政机构、事业单位与国企,纵向贯通市和7个县(市、区)、48个镇(街道)和826个村(社区),形成市县镇村四级信息系统互通互联,基本实现市内政务“一网通办”。
为了给政务服务提供数据支撑,阳江建成了统一安全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向上联通省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横向实现与市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市统一申办受理平台等系统以及市直相关部门业务系统的对接。今年10月28日,广东省“数字政府”政务云平台阳江节点交付启用,可为全市各级政府和部门提供高质量云计算服务,助力阳江互联网政务服务再提速。
阳江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一大亮点是延伸到镇、村一级,打通服务百姓“最后一公里”。在阳春市春湾镇自由村委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申领等高频服务事项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就能网上办理,村民不用再跑镇里。
今年6月4日,“粤省事”阳江频道正式上线,群众又多了“掌上办事”的新途径。截至11月25日,“粤省事”阳江频道上线事项477项,全市实名注册用户约43万人,阳江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正加大“粤省事”推广力度,计划年底前注册人数达到60万。阳春市春湾镇城垌村村民严飘告诉笔者,利用“粤省事”平台,他已经办理了户口簿补办和开具无犯罪证明等多个事项,只需掌上办理,只跑一趟。
“一门式”服务平台覆盖市县镇村
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阳江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在打造“一网式”政务服务平台的同时,在市县镇村四级建设了“一门式”实体办事大厅,完善四级联动政务服务体系,让办事群众和企业“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在阳江市政务服务大厅内,60多个审批部门被分为“登记注册类”“生产建设类”“社会民生类”三大主题综合服务窗口,实行“一窗受理、受审分离”模式,群众办事更加方便。
为深化“放管服”改革,阳江还将部分市一级审批事项下放至县(市、区)一级,各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成为就近服务企业和群众的重要阵地。
阳东区经济开发区企业绿色通道审批中心是阳东区专门设在阳东(万象)产业园的政务服务中心,中心内有发改、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等7个部门,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从事五金刀剪生产的南信实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钟先生正办理企业投资项目备案,他告诉笔者,公司准备投资扩大再生产,项目规划已经做好,窗口人员告诉他项目备案后再经审图、办理工程施工许可等手续后就可以动工了。“以前两年可能都动不了工,现在2个月就能动工了。”钟先生高兴地说。
在镇(街)、村(社区)一级政务服务中心,依托政务服务线上平台,群众和企业可就近办理相关事项,对于一些基层无审批权的事项,还推出免费代办服务,省去群众奔波的辛苦。
政务服务跑出“加速度”
助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在构建四级联动的“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体系基础上,阳江还重点在简审批、优服务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四减一提速”(减少审批前置条件、审批材料、审批程序和审批时限,提高审批速度和效率),让线上和线下服务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构建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
今年6月,阳江进一步深化开办企业便利度改革,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开办企业专窗通过加强商事登记、公安机关和公章刻制企业、税务等部门间信息共享,推进并行办理,开办企业时间从去年3.41天缩短至半天,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此外,通过审批项目合并、并联审批、缩短审批时效、容缺受审等改革,阳江市县两级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提速。
其中在办理量较大的不动产登记方面,阳江对58项登记的审批流程进行进一步缩减,取消原来28项三审办结,目前48项业务进行二审办结,10项业务实行一审办结。除法人或其他组织建造房屋首次登记、涉及历史遗留问题、非公证的继承等复杂的不动产登记外,阳江市本级已实现抵押登记3个工作日、转移登记5个工作日内办结。
不断提速的政务服务效能,赢得了企业和办事群众的由衷点赞。
阳江宏旺70万吨不锈钢冷轧项目是该市千亿级合金材料产业集群的核心项目。项目去年11月动工,今年10月26日投产,从动工到投产不到1年,创造了该市重点项目建设的新速度。
“这与阳江市党委政府高效服务分不开。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两个月完成环评,一天拿到不动产登记证书,这都是超出我们预计的。”阳江宏旺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爱国介绍,“今年3月,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公司一笔银行贷款马上就要到位,但需要不动产证,我赶紧到市政务服务大厅去办,由于此前已经准备好相关材料,市政务服务中心(不动产登记分厅)窗口开通审批绿色通道,当天就出证,我们顺利拿到了贷款。”
新闻推荐
对话维也纳酒店创始人、和鲜食品董事长黄德满:和鲜食品 身价20亿的他再创业何以承诺让出49%股份给员工
阳江和鲜食品科技产业基地(规划图)。维也纳酒店集团创始人、和鲜食品科技集团董事长黄德满。这是一个流传甚广的段子——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