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当心骗子潜入班级群行骗

阳江日报 2019-11-20 12:45

本报讯(记者/朱俏施)11月18日,记者从市反诈骗中心了解到,近段时间,其他省市出现骗子偷偷潜入各个班级群冒充班主任、任课老师以收取培训费、学费、资料费等为借口行骗。市反诈骗中心民警提醒,虽然目前阳江市暂未接到警情,但市民仍要提高警惕,班主任、家长等人员不能随意对外公布班级群号,群主要设置相关身份验证并严格审核进群人员的身份,以免被不法分子钻空子。

“@全体成员 本学期的全科资料费用一共是300元,请各位家长微信转账给我,并把支付成功截图发给我,谢谢各位家长的配合!”市反诈骗中心民警杨警官介绍,这是一条出现在其他省市某个班级群的消息,是骗子偷偷潜入班级群冒充班主任向群内的家长收取费用的诈骗信息,导致不少家长上当受骗。

杨警官分析,骗子多是通过搜索班级群名,如果发现该群没有设置相应的验证机制,或者群主审核身份不严格,骗子就加入了该群。为了顺利行骗,骗子有时会操纵两个QQ号同时进入该群。骗子进群后,一般会先“潜水”,找到班主任的QQ账号并观察班主任的活动规律,及时下载好班主任的头像。趁着班主任上课的时机,他们迅速换成和班主任一模一样的头像和昵称,然后冒充班主任在群里发送收取学费、资料费等信息,并附上收款方式。如果有家长质疑,假“班主任”会直接回应,甚至将另外一个假装为家长的骗子和自己演双簧,把支付成功的截图发上群。绝大部分家长便会跟着扫码支付相关费用。骗子收款达到一定的金额,或是被发现时便会立即退群。

“这类型的诈骗设计较为巧妙,骗子善于观察班主任的行动轨迹。”杨警官提醒,班主任、家长不随意对外公布班级群号和二维码等相关信息,群主要设置相关身份验证,谨防无关人员进入群聊,在通过家长申请加入班级群的请求时要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平时也应核查本班级的QQ群、微信群的成员身份,对身份存疑的尽快清除出群。家长在微信群、QQ群收到“交费”“转账”等信息通知时,应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学生、老师多方核实,不要急于转账、汇款,同时注意查看发布信息人员的QQ账号和微信号ID,以此核验对方身份,一旦发现可疑情况,保存好相关证据并及时报警。

新闻推荐

阳江市区东风三路截污工程开工

本报讯(记者/谭兴孚)11月15日,记者从城区截污及排水管网改造工程项目施工单位了解到,市区东风三路截污工程已于13日开工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