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推动“南海I号”保护和利用
[摘要]古沉船与海上丝绸之路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海陵岛举行
本报讯(记者/杨辉南)11月6日,中山大学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在海陵岛联合举办古沉船与海上丝绸之路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进一步推动“南海I号”的保护、利用和海丝文化的发展,打造世界级海丝文化产业带。来自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的5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
会议围绕“古沉船的勘测与打捞”“沉船考古与保护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交流”三个主题,邀请国内外相关专家,分成“考古类”“保护类”“文物研究类”“历史文化类”四个小组进行讨论研究。
副市长程凤英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阳江市政府高度重视“南海I号”考古项目,积极配合中央和省有关部门做好发掘、保护和利用工作。海上丝绸之路(“南海I号”)研究中心是市政府推进“南海I号”各项工作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希望参会的专家学者多为阳江的文化事业发展献言献策。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朱铁权教授说:“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有丰富的考古研究资源,对于科研工作来说是十分宝贵的,双方可以共同合作,推动考古人才的培养和考古事业的发展。”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馆长曾超群则表示,中山大学为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的考古研究提供了智力支撑,今后将继续加强合作,在考古研究的同时,还要深度发掘海丝文化,推动当地的旅游发展。
据悉,此次研讨会是海上丝绸之路(“南海I号”)研究中心的重要成果之一。海上丝绸之路(“南海I号”)研究中心是阳江市政府和中山大学于2018年合作成立的研究机构,旨在利用中山大学和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优势资源,致力于“南海I号”古沉船体的保护、各类沉船出水文物的保护、研究以及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等工作。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龙家有、国家海洋博物馆馆长黄克力、中山大学副校长邰忠智等出席研讨会。
新闻推荐
11月2日上午,参赛选手在表演舞蹈《兵娃娃》。2日、3日两天,“百乐杯”第九届中国少儿小金钟音乐、第六届舞蹈、第三届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