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遇到“熊孩子”怎么办?

阳江日报 2019-08-22 11:55

“不给吃东西,又不给孩子跑”“观众不是上帝吗?”“不让孩子解放天性吗?”“跑怎么了跳怎么了?”“管得也太多了吧”……日前,广东省博物馆在官方微博中晒出的一张观众留言本图片,引起网友热议。近日,记者走进阳江市博物馆和科技馆调查发现,孩子不文明参观现象时有发生,业内人士建议家长要引导孩子做文明参观者。

■ 本报记者/李柳枝 见习记者/朱俏施

调查不文明的参观现象时有发生

进入暑假以来,市科技馆参观人数激增。据统计,7月1日至8月15日,市科技馆共迎来11787名参观者。尽管展馆内整体秩序井然,但仍有一些不文明参观现象发生。

8月15日上午,记者一走进市科技馆一楼,便发现一名维修工人正在维修出现轻微故障的齿轮墙。市科技馆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该馆大多数展品具有互动性,游客可亲自操作体验,但有些小孩不看或不会看操作说明,不按要求操作展品,还有些小孩翻越防护栏随意触摸和拍打展品,导致展品出现损坏。展厅内还会出现个别孩子边玩边吃东西的现象,零食、饮料弄得满地都是。

“由于‘熊孩子’的不当行为,每天都会有展品出现一些小问题。”市科技馆的维修工人蔡超表示,很多参观的孩子会把纸屑或其他垃圾丢进一些设备里,给维修带来很大困难,也有孩子会顺手带走展品中的一些小物件。

记者走访市博物馆发现,孩子不文明参观现象在这也层出不穷。市博物馆馆长张万星表示,博物馆是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场所,且更多的是静态欣赏,但是小朋友在博物馆大声喧哗的现象时有发生,也曾有小朋友把市博物馆分馆漠阳楼里一个蜡像手中的画扯了下来。

看法公共场所孩子理应遵守规则

记者随机走访了解到,绝大部分人认为小朋友在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场所参观,理应遵守有关参观管理规定,自觉维护馆内秩序,而家长不能放任孩子释放天性,甚至在展馆为所欲为。

市民敖女士表示,无规矩不成方圆,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懂规则、守规矩,孩子才不会变成别人眼中的“熊孩子”。敖女士每次带女儿到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场所前,都会跟女儿说明有关规定,告诉女儿参观时要注意安静,不能影响他人。“但是小孩子很容易忘记大人的教导,看到感兴趣的物品就会在馆内大声喧闹。”敖女士表示,每当这时她就会马上制止女儿,因为这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叶先生认为,参观博物馆和科技馆主要是为了汲取知识,开拓视野。如果是为了游玩,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游乐场。“如果在场内发现孩子不听话,家长应该及时劝阻,并耐心教育。”叶先生说,如果家长没办法约束孩子玩闹,应该及时把孩子带出展馆,尽量减少对其他参观者的影响。

此外,个别市民认为孩子天性活泼好动,且年龄小不懂事,偶尔出现不符合文明规范的情况也情有可原,可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谅解和包容。

建议家长引导孩子爱展品讲秩序

省博物馆在官方微博上表示,在博物馆遵循相关的礼仪规范,是对他人的尊重,同时提醒大家“博物馆礼仪,从娃娃抓起”。对此,市科技馆和市博物馆的馆长均表示,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遵守参观秩序,给自己和他人营造良好的参观体验。

市科技馆馆长陈达理明确表示,虽然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玩也要分场合,家长和孩子都不能将展馆当作游乐场,在参观时要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展品。据了解,市科技馆每个展厅都配备了一名科技辅导员,负责维持秩序、提供导览和讲解服务。不过,有时候由于参观的孩子较多,难免出现管不过来的情况。陈达理呼吁,广大家长要加强引导,从小培养孩子的公德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文明的参观者。此外,家长也要引导孩子最大限度地探索和学习,在参观的过程有所收获。

“在参观博物馆时过分强调个性和自由,实质上是将个体利益凌驾于社会秩序之上。”张万星说,孩子参观博物馆不遵守公共秩序,既对他人造成了不良影响,也不利于孩子自身的成长。他建议,家长在带领孩子参观前要提前做好功课,参观时可以低声给孩子讲解相关知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利用参观博物馆的机会教会孩子讲公德、守规矩。

新闻推荐

阳江移动护航开渔节通信

本报讯(记者/潘静思通讯员/范志超)阳江移动技术团队高效携同运作、连续奋战,圆满完成南海(阳江)开渔节的通信保障工作。游客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