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时节荔枝香
骄阳似火的夏日,办公楼旁边的荔枝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街边的小贩也在声声叫着“荔枝”。又是一年的蝉鸣荔熟时节到来了,每一年的荔枝盛宴总是在夏蝉的欢唱声中拉开序幕。由于今年是荔枝小年,荔枝大幅减产,物以稀为贵,往年轻易就能走进寻常百姓家的荔枝一跃成为了今年水果界的新贵。品种好的荔枝动辄五六十元一斤。我想,当年苏轼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诗句的时候应该是荔枝大年。现在要想“日啖荔枝三百颗”还真不容易呢。
恰好,朋友约我到他村子里的“千年荔枝林”里避暑探幽,我想到可以现场去观赏荔枝林的美景,现场闻一闻枝头上荔枝的诱人芳香,现场体验亲手采摘荔枝的感受,再现场品尝新鲜的荔枝,我不假思索地答应了。
周末,我如约来到朋友的村子里,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荔枝树成了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遗憾的是果子却比较稀疏,不复往年那种万山红遍的壮观。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在一千多年前写就的千古名句。自古以来,荔枝就是进贡给皇宫贵族的稀罕之物。这句诗也说明,岭南的荔枝,至少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一千年之前有荔枝,这不稀奇,可是如果现在还有近千年的荔枝树存活在世上,并且还照样开花结果,那可就珍贵了。
朋友说,他村子里就有一棵非常古老的荔枝树,据专业人士考证有700多年的历史了,而且现在还长得挺好的。
我听了,迫切想一睹这棵“荔枝王”的尊容,便催促朋友赶紧带路。
穿过一片比较年轻的荔枝林,又钻进一片老荔枝林,我们来到了传说中有700多岁高龄的“荔枝王”跟前了。
真不愧是“荔枝王”!树干很粗,我们三个人手拉着手都抱不过来。
虽然这棵“荔枝王”已700多岁高龄,但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树径粗约四五米,树冠遮天蔽日,站在树底下,周围三、四百平方米都见不到阳光。朋友说,这棵古树往年挂果基本都在一吨以上,据说在2002年当地举行的首届荔枝节上,这棵“荔枝王”的果实,还拍卖出了12.8万元的天价。遗憾的是,今年这棵老树的果子却是稀稀疏疏找不到几颗。
虽然有点遗憾没能吃到“荔枝王”的果实,但能够站在“荔枝王”树底下,亲眼目睹“荔枝王”的风采,我也心满意足了。
朋友还给我们介绍了这棵“荔枝王”的历史。相传在700多年前,北甘村有一位姓许的农民,在他们宗族的祠堂后种下了一棵荔枝,荔枝挂果后,人们惊奇地发现这棵荔枝果子个大而形状美观,果色鲜红间,还有双肩耸起,果身环绕着一条美丽的金色彩带。因为这种荔枝外形有双肩耸起,又形似古代钱包,后来,人们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双肩玉荷包。双肩玉荷包的果肉色泽晶莹剔透,肉厚而脆,味道清甜中带有缕缕幽香,食后令人回味无穷,深受附近村民喜爱。村民遂纷纷请求树主扦枝育苗,当时就连出嫁女也以能得到几株果苗为荣。从此,双肩玉荷包荔枝就在北甘村周边繁衍开来。现在,北甘村除了这棵700多岁的荔枝母树之外,还有600多岁的古树4棵,400多岁以上古树1000多棵呢。经过数代相传,以这棵“荔枝王”为母树而扩散栽培的子子孙孙现已遍布漠阳大地,双肩玉荷包也成为了阳江荔枝的一张名片。
朋友带我来到他家的果园,他特意给我们留了一棵挂果较多的荔枝树,让我们体验现摘现吃的感觉。现场摘下来的荔枝果然跟市场上买的不一样,仪式感太强了,而且刚摘下来的荔枝还带有一种枝叶的芳香,果实肉汁也比市场上买的荔枝鲜美很多。我们噼里啪啦地吃得满嘴流汁,满口留香,终于体会到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的感觉了。
新闻推荐
“乘客要求司机送还遗失物需付运费”引热议,7.6万人网上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