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姓享受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
[摘要]阳西县以医共体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县域综合医改
■ 本报记者/陈思捷 通讯员/梁展源 黄紫彤
“以前去市里看病,往返要折腾一整天。现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诊、化验、拿药一条龙,省钱又省事,太方便了。”7月9日上午,阳西县沙扒镇卫生院里,村民陈伯前来复诊。不久前,他因长期胃痛及颈椎不适来院就医,在该卫生院远程医疗健康管理中心,阳西总医院医生针对其疑难病因及检查结果认真分析,远程给出了专业诊断和治疗方案。在入院治疗与及时复诊后,陈伯的病情得以控制与缓解。
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是阳江市深化医改工作的重中之重。2017年起,阳西县按照省县域医共体试点的要求,积极推动县域综合医改,成立了由阳西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3间县直公立医院与8间镇卫生院组建成的“阳西总医院”,在区域内构建了联通县、镇、村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网络,初步实现“提质量、降费用、强基层、保健康”的改革目标。
推进分级诊疗,促进医疗资源上下贯通
走进阳西医共体的各家成员单位,医院环境整洁,病人数量也明显增加。“过去,老百姓喜欢去市里看病,主要是认为县镇没有医治条件。”阳西总医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医共体的建设促进了县域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升,有效推进分级诊疗发展,让群众在基层就能够得到较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近两年来,阳西县优化县、镇、村三级医疗网络,以强龙头为保障、强基层为目标,调整县级医院专科发展和镇卫生院医防融合发展策略,错位布局,平衡发展。一方面,县直医院重点打造普外、骨科、脑科、内科等重点专科,新增2个省特色专科,5个市“十三五”临床重点专科。促进区域资源共享,建立了医学检验中心、影像诊断中心、心电远程诊断中心等资源共享平台,实行医共体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另一方面,县直医院积极开展对口帮扶,组建医疗专家团队定期到镇卫生院坐诊、巡诊,让上级优质医疗技术和服务下沉到基层。
此外,按照“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原则,阳西县进一步畅通转诊渠道,由客户服务中心协调安排患者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服务。2018年,上转至县直医院住院病人1565人次,下转至镇卫生院门诊或再次住院病人3506人次,家庭医生随访3130人次,阳西县县域住院率达77.4%,比2017年提高7个百分点。
优化诊疗水平,培养人才推进学科建设
阳西县重点提升县级医院重大疾病诊疗能力,强化重点学科建设,开通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着力引进重点学科建设带头人。同时,积极参与省市三级医院联合攻坚,针对县外转诊率较高病种,建设跨区专科联盟。至2018年底,该县共引进27名省市级专家,聘用29名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并争取到21名省级三甲医院的博(硕)士生导师到县人民医院长期驻点对口帮扶,成功开展了泌尿外科、骨科、脑科、介入科等新技术项目十余项。
依托县级医疗资源,阳西县推动“星级”镇卫生院创建工作,不断改善诊疗环境,建立县镇联合病房和专家工作室,协助建立特色专科、培养学科带头人,推动优质资源有效下沉,对卫生院实行精准帮扶,带动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提升。
近日,记者走进儒洞镇河洞村,新建的卫生站干净明亮,诊断室、治疗室一应俱全。“以前卫生站设施设备简陋,缺医少药。”该卫生站医生陈远进介绍,得益于医共体的上下联动,目前村级卫生站基本医疗设备设施齐全,乡村医生定期会参加培训,待遇也有所提高,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在村卫生站看病。
提质降本增效,医共体建设初显成效
“对于百姓来说,看病贵不贵,关键在于需要自掏腰包多少。”阳西总医院负责人表示,医共体运行一年多来,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卫生健康系统的全力支持与指导下,取得了“两降、两升、两增强”的医改成效。医院运营成本与群众就医费用双下降,综合服务能力及医务人员收入稳步上升。此外,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成效显著,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效初显。
目前,县直医院药占比由改革前的43.8%下降到23.3%,百元成本耗材从改革前的29.8元降到17.1元,医疗服务收入占比由改革前23.4升到32.1%,医院运营更健康。群众就医费用也呈下降趋势,人均门诊费用由改革前的157元减至137元,人均住院费用由改革前的5610元减至5041元。此外,医共体内全部实行按病种分值付费的医保支付政策,双向转诊患者不再重复支付起付线。
阳西县卫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县将继续完善一体化运营管理,探索医保基金“总额包干”支付模式,引导阳西总医院扶持转变服务模式。利用好“统招统管统用”政策,解决人才匮乏难题,做细做实公共卫生服务,以信息化建设助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打通县域医疗服务一盘棋布局的“最后一公里”,为阳江市建设健康强市,打造健康阳江作出贡献。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空通讯员/陈醒)近期,阳江市公安机关深入推进“飓风2019”专项行动,始终保持严打强治涉赌违法犯罪高压态势,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