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海上风电场
深夜,工作船上灯火通明,工作人员在忙碌施工中。
施工人员在准备物料。
记者乘坐吊笼采访。
大海中的风电安装作业平台。
海上升压站的基础导管架重达1500吨。
技术人员在研究施工方案。
辽阔的海面上,一排排白色挺拔的风机迎风矗立,巨大的“风车”挥动长臂呼呼转动,一圈、两圈,将风能转变成电能传送上网,风机映衬着大海、蓝天、白云,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这是不久后,阳江各大海上风电场即将呈现的美丽景色。
连日来,记者的足迹踏遍了全市各个海上风电场,深深感受到海上风电建设所掀起的滚滚热潮。足球场般大的起重船作业施工平台、各类大型抢险打捞起重船、上千吨重的海上导管架、如定海神针般的管桩……在海面上施工,靠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巨无霸”的机械设备,更是人类无穷无尽的智慧。
海上常常会出现大涌浪、强台风等恶劣情况,全年适宜施工的时间仅有百余天,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海上施工人员乘风破浪,艰苦作业。每一项细致的工序和步骤,都是经过多次测算后实施的,必须小心翼翼。比如管桩沉桩时国际标准要求垂直度控制在千分之三的范围内,只有做足前期准备,在严格的计划下才能推进项目安全有效地施工。
走向海上风电场,向海而生的阳江不断拥抱深蓝,实现蓝色发展。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风能资源等,阳江海上风电产业不断高歌猛进,预计到2025年,阳江的海上风电产业建设投入将达1000亿元以上,成为阳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届时,南海的习习海风将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传输至陆地,惠及千家万户,助力阳江打造世界级海上风电产业基地。
■ 图片/梁文栋 李向东 ■ 撰文/陈思捷
新闻推荐
渔民将清道夫丢弃在双捷镇拦河坝附近的江岸上。王雄基摄清道夫原是水族爱好者喜爱的一种观赏鱼。然而,因放生、养殖场外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