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博物馆管理 讲好阳江故事
近日,阳江市博物馆“漠阳楼”(分馆)正式开放,“清代阳江八景”、“现代阳江十景”、“九街十二巷”、各类馆藏文物和仿真人像等,为观众展现了一个更生动的历史上的阳江。“漠阳楼”采用多媒体场景复原技术、市博物馆微信公众号语音讲解等,无声或有声地展示了阳江历史文化,具有浓厚的本土特色。
一座博物馆是一所学校,它不仅保存和记录着阳江的历史古迹、地域风物、名人贤达,也见证了当代阳江人民的奋斗历程,更引领和教育着下一代。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阳江市博物馆、阳春市博物馆、阳江漆器博物馆、阳江十八子世界发烧音响博物馆等肩负传播阳江本土文化的使命,每一座博物馆都是阳江文化基因的传播者,每一件本土文物都是阳江历史故事的金话筒。提高博物馆投入和产出的效益,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效益,要在建设和管理上下“绣花功夫”,要在服务和宣传上做“原创文章”。
完善多元管理,让参观者走进来。在内容方面,融入更多本土特色的元素,丰富观众的体验。在形式方面,有机融入5G、4K、VR等新技术手段,参观人员少时可使用电子导览,参观人员多时可增加人工导览,增强互动的体验。在受体方面,加强人工预约服务,结合不同时期,把外地游客、校内师生、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等群体吸引进来,扩大博物馆的观众群体。
延伸展览空间,让博物馆走出去。广州、南京、成都等城市的公共空间,比如地铁等出现了博物馆专列和宣传教育活动,将博物馆与大众密切联系起来,让乘客在等候或者乘坐交通工具时就能欣赏到部分馆藏文物精品,这样成功的实践给我们带来启迪。在公众和博物馆中建立起来的超级链接,赋予到各类公众场合中,能满足不同群体不同方位观览的需求,让大众随时感受博物馆,随心体验博物馆。馆内功夫做足了,让博物馆走出去,还需要打造一支优秀的外出宣讲队伍,同时,要重视观众的意见反馈。
“博物馆走近大众才有出路。”让观览者走进来,让博物馆走出去,让博物馆“护物”更“化人”,才能将阳江故事传播得更好、更广、更远。
新闻推荐
民盟中央副主席张平率调研组赴阳江调研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