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如何传承 优秀传统文化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17年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阳江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地方高职院校,主动作为,传承阳江漆艺和阳江风筝,将阳江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教学中,促进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开设课程,编写教材,形成教学特色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在美术教育专业、广告专业开设漆艺课程,并且将漆艺课程作为美术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漆艺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地域文化、民俗、风貌等元素进行视觉形象处理并提炼转化。相继培养了一大批阳江漆艺的接班人,培养的毕业生有十多人走上了专业从事阳江漆艺的道路,并有多人多次在省乃至国家的漆画漆艺展览获奖或者参展,已渐渐成为阳江漆艺的中坚力量,使得自阳江漆器厂倒闭后阳江漆艺界后续乏人的状况得到了改善。与阳江漆艺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将阳江漆艺院作为学院实习实训基地,请漆艺院的漆艺家对学院学生美术教育学生进行漆艺培训,同时派学生到阳江漆艺院参加制作漆器。在非艺术专业学生中大力宣传阳江漆艺,定期举办漆艺讲座,举办漆艺展览,并定期带领学生参观阳江漆艺院。
积极开展风筝传承工作,2009年开始将“阳江风筝”引入校园,开设《风筝制作与放飞》课程,将省级非遗传承人梁玉泉和梁治昂等专家引入学院担任外聘教师,负责《风筝制作与放飞》课程的教学和训练工作;学院教师主编了《阳江风筝》一书;成立学生社团组织“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风筝协会”和专业风筝训练队,不定期参加省内外的各种风筝比赛或表演。2014年学院被广东省风筝协会评为“阳江纸鹞先进推广单位”。
二、创新方式,教研融合,走出传承路径
学院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对阳江漆艺进行学术研究,先后申报立项多个省级非物质文化课题,课题开展方向主要研究漆艺的发展历史、漆艺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漆艺作品的当代审美与存在价值等,并开展阳江漆艺工具与原材料供应链研究,从根源上提升阳江漆艺地方市场亲和力,通过研究漆艺传承的方法路径,向外界推介、传播,扩大阳江市的文化形象,推动文化强市的建设。学院将“陈奇积漆艺工作室”立项为阳江漆艺传承保护研究项目,下拨专项经费。在教研融合的推动下,近三年,学院教师发表漆艺传承和教学论文十多篇,成功申请国家专利4项,参加全国美展漆画作品1幅,其他国家级展览2次,省级获奖2幅,在校生获得省级漆画展览优秀奖2人次,完成漆艺旅游工艺品设计制作近100件。
风筝文化传承工作通过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理论和实践结合、知识与竞赛相结合等途径,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参加各种级别的风筝比赛多次获奖;3项有关阳江风筝的课题获阳江市社科联和广东省高职教指委立项和结题;公开发表了9篇有关阳江风筝的论文; 20人获风筝国家二级裁判员证、4人获一级裁判员证、30人获二级社会指导员证。
三、合作育人,紧扣市场,服务地方发展
学院与产业协会共同开发协同育人体系,建立并逐步完善地方文化传承创新传播工作室学徒制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围绕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设计课程,利用学生与学徒双重身份,通过课程与岗位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这种螺旋式学习育人途径,让学生在学校教师、师傅的联合培养下更有效地学习,毕业时具备胜任当地方文化职业岗位的能力与经验。依托地方文化大师工作室,大师的校外作坊、工场,产学合作企业为教学场地,以弹性学时、弹性学制、灵活授课、动态考核为课改抓手,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现代学徒制等模式努力培养具有文化创新能力的阳江新民间艺人。如让阳江漆艺风筝传承人、漆艺风筝艺人与学生双向选择,结成学院师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漆艺风筝传人工作室作为学徒,学习阳江漆艺风筝的制作,同时协助师傅制作阳江漆艺风筝艺术品。
(作者单位: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新闻推荐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创新开拓互联网综合服务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