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爱唱‘咸水歌\’”
[摘要]东平老渔民蔡粉——
↑蔡粉在东平中心小学为学生上咸水歌辅导课。→蔡粉(右二)和队友在研讨咸水歌歌词。?文/图 刘再扬
近日,记者在阳东区东平镇采访时,看到一群疍家大妈在东平渔港大唱“咸水歌” 。“阿姐呀,乜鱼清蒸味道正,乜鱼能成一夜埕?”“细妹呀,白鲳清蒸味道正呀,刀鲤红三能成一夜埕呀。”这风味独特的“一呀一呀”的对唱,吸引了不少游人驻足倾听。
记者走过去时,疍家大妈中有人认出了记者,她们又唱了起来:“记者有心呀,有心又到东平来采访呀……”记者愣了一下,这咸水歌反应可真快,见到什么唱什么。同来的东平镇老年人协会负责人吴潘说,这是镇老年人协会咸水歌队,领头大妈是老渔民蔡粉,她很喜欢唱咸水歌,一日不唱,心里都不舒服。探寻下去,这里还有一个感人故事哩。
从小跟父母学唱咸水歌
东平咸水歌,是阳江咸水歌(也称阳江渔歌)中的一种,是广东省历史悠久的民歌之一,民歌是千百年来由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生产、生活交流、民俗活动中形成的文化产物,东平咸水歌源自过去渔民在海上劳作时的即兴创作和吟唱,主要流传在东平沿海地区的渔民当中,最能表达疍家人水上生活的情感。
可以说,有咸水的地方就有咸水歌。作为一种传统文艺,咸水歌的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主要分劳动生产、生活交流、民俗活动等三类。劳动生产类的渔歌类似劳动号子;生活交流类的渔歌内容一般是男女恋爱、事情问答、相互间对唱;民俗活动类的渔歌则有“哭嫁”“哭奶”等。
今年近60岁的蔡粉说,自己是东平疍家人,小时候父母在东平公社东方红渔业队工作,她经常跟父母随船队到海南三亚和汕尾等海域打鱼。1974年以前,渔业队用的是风帆船,在远离家乡打鱼日子里,父母辈常常在船上唱咸水歌,“风正悬帆呀,鱼虾又大汛呀。”“阿哥力气壮呀,打得鱼虾满船舱呀。”小小的蔡粉觉得这种歌特别贴近生活,也特别顺溜,在这种文化熏陶下,她跟着学会了不少应景式的咸水歌。
参加镇老协咸水歌队
结婚以后,夫家在东平红星渔业队,蔡粉和队里捕鱼能手一起出海打鱼,在劳动和休息时间,蔡粉也经常唱咸水歌。在茫茫的大海上即兴叹唱着那些贴近生活、音调婉转的咸水歌,给渔工们增添了不少的欢乐,也驱走了劳累和寂寞。
经过多年的打拼,蔡粉一家在东平建了新屋,生活像芝麻开花那样节节高。如今,步入老年的蔡粉不再出海捕鱼了,她和张秀芳等疍家姐妹们一起,经常唱起了咸水歌。数十年的积累和磨练,唱起咸水歌来更加得心应手。
东平镇老年人协会成立后,为了将传统的咸水歌传承下来,将经常唱咸水歌的老人组织起来,成立了镇老协咸水歌队,蔡粉等人加入了这个组织,她和姐妹们添置了服装、表演渔网等道具,还自己动手制作旱地花艇。每当有空,她们便穿上那些“疍家服”,在镇政府灯光球场、镇文化站、镇文化广场等地,叹起了疍家原生态咸水歌。“哥兄呀,今日疍家生活真系好过那从前。” “细妹呀,你家里又建楼房又买小汽车”……每当唱起这些咸水歌声,常常引来很多观众,那接地气的歌声,引得众多听众鼓起了阵阵的掌声,与歌声一起此起彼伏。
走进校园传承咸水歌
“边劳动边唱歌的咸水歌演唱风格,非常有韵味。”蔡粉说,唱了这么多年原生态水乡咸水歌,她对这种“看物唱物、看景唱景”的曲艺着了迷。怀着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她参加镇老协咸水歌队,镇老协一班人认为,东平目前唱咸水歌的人大多是50岁以上的,面临着断层危险。因此,要让本土的咸水歌传承下去,从培养娃娃的兴趣入手成为关键。
为了更好传承咸水歌文化,让咸水歌文化更好地与校园文化衔接,镇老协咸水歌队走进东平镇中心小学,为小学五年级学生上咸水歌课。蔡粉对学生说,唱咸水歌是东平疍家人出海劳作时的一种主要交流方式,用唱咸水歌以宣泄劳作时的情怀,激发劳动热情。
小学生们对这个本土文化都很感兴趣。但咸水歌是经历长年沉淀下来的民歌,是祖先智慧的结晶,孩子们一时未能很好地理解,所以教孩子们唱咸水歌开始时并不容易。
为此,蔡粉等转换方法,更新内容,教学生吟唱“如今疍家生活好呀,细仔读书又聪明,长大出国好留学,归来建设好东平呀!”将表现疍家人对生活的期盼,展现他们现在日常丰富美好的生活,把植根于疍家人文化沃土、世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咸水歌展现在师生面前,获得了热烈的掌声,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喜欢上了咸水歌。
蔡粉认为,首先从中选取一些内容简单易于接受的歌曲进行教学,同时为学生介绍背景,让孩子们知道这是他们家乡的音乐,让孩子们多观看、揣摩,以此慢慢培养孩子们的兴趣。
蔡粉表示,将通过固定时间进校园,让孩子们接受和爱唱,让咸水歌在家乡有广泛的传承基础,让千年咸水歌在东平镇“活”起来。
新闻推荐
压岁钱有许多管理小妙招,家长可以引导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