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山种植铺就陂面群众致富路

阳江日报 2019-01-25 12:21

本报记者/李柳枝

常言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寒冬时节大地万物萧瑟。不过,当下的阳春市陂面镇南河村洲仔自然村,却仍是连片的青绿色,地里分垄而种的淮山还在竞相生长,一根根藤蔓正攀着木桩展现出一派枝繁叶茂的胜景,让人心生希望。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土质和气候环境,陂面镇历来有种植淮山的传统。近年来,村民们凭借着丰富的种植技术和经验,在当地政府部门和外来帮扶单位的大力扶持和引导下,逐渐形成了规模化连片种植。淮山,为当地村民铺就了一条致富路。

近日上午,洲仔自然村村口的一块淮山地里,村民邱三妹正坐在一张小凳子上,手拿一把有着细长手柄的铁铲,在紧邻一根长势喜人的淮山藤附近,一铲一铲地往外挖土。随着旁边地面上的土堆越来越大,深藏在地下的淮山也逐渐露出“庐山真面目”,只见一根粗壮的淮山笔直地向下而生。不知道挖了多少铲土,淮山旁已经形成了一个较深的坑,可这根淮山还没看到底部。

“挖得越深才越好呢,虽然要费更多功夫,但挖得深证明淮山长得长,长得好!”邱三妹自16年前嫁到洲仔自然村,就跟着夫家一起种植淮山,早已成为挖淮山的一把好手。又过了好一会儿,邱三妹才把整根淮山完好无损地挖出来。有村民过秤后发现,这根长约1.1米的淮山重达2.5公斤。邱三妹闻言当即眉开眼笑,过往所有的辛劳都是值得的。

“这批淮山是去年6月种下的,以这根淮山为例,如果再精心管理三四个月,肯定比现在更粗壮,重量大概能达到3.5公斤。”邱三妹表示,虽然现在这个时节可以开挖淮山,但生长期为10至11个月的淮山收成才最佳。当天,是邱三妹第一次试挖去年种下的淮山,既是查验淮山的生长情况,最重要的还是想用淮山给两个孩子做顿好吃的。她告诉记者,去年她家一共种下13亩淮山,全部收获后大概有20万元收入,扣去5万元成本,能获得15万元的净利润,足以应付接下来一年孩子的教育费用以及整个家庭的日常开销。

村民张德其也是个有着丰富淮山种植经验的农人,前些天刚从地里挖出一根2公斤多的淮山。这次,他打算再挖几根尝尝鲜。“淮山对土质要求很高,沙地种出的淮山品质才能达到上佳,而且生长过程中需肥料充足。”张德其说,在南河村种植淮山若管理得当,淮山长度达1.2米,直径达6至8厘米,重达3.5公斤是很寻常的事情。而且,这里的淮山品相好,粉性足,肉色白,口感佳,每到收获时节就有客商争相前来收购,农户们完全不愁销路。

洲仔自然村的村民小组长张传斌告诉记者,洲仔自然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淮山,这是大部分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他介绍,6月至10月是淮山的种植期,次年1月至9月收成,一般每亩地能产出2000公斤至2500公斤淮山。“淮山的销售行情向来不错,曾经收购价最高时每公斤12.4元。”张传斌表示,目前的收购价格是每公斤7.2元,但即便以当下的价格,农户们也能获得每亩1.44万元至1.8万元的收入,扣除一定成本后,盈利空间较大。

记者从陂面镇党政办了解到,该镇依托在悠久的淮山种植历史中积累形成的丰富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鼓励连片种植、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社、加强种植技术培训等方式引导党员群众发展淮山种植产业,形成了党建强社、合作富民的淮山产业格局。目前,在南河、三朗、新民等村建立了共8000亩的淮山无公害生产中心示范区,全镇淮山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按照平均亩产量2000公斤,每公斤7.2元的收购价计算,年产量为2400万公斤的淮山能为农户们创收逾1.7亿元。

据悉,陂面镇接下来计划继续优化淮山产供销产业链,发展淮山深加工产业,大力打造陂面淮山特色品牌。

左上图:村民邱三妹首次试挖去年种下的淮山。李柳枝 摄

新闻推荐

强化责任担当 扎实防污治污

市领导到大河水库调研河长制工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