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世界级海丝文化产业带

阳江日报 2018-12-11 09:08

[摘要]广东海丝馆创新思路,加强博物馆自身建设,成立研究中心、举办博物馆馆长论坛——

广东海丝馆举办特色展览活动。

游客在广东海丝馆参观“南海I号”文物纹饰雅赏展览。

各地中小学的学生纷纷到广东海丝馆开展研学活动。

寓教于乐。

《阳江木船传统建造技术与风俗》一书出版。

坐落在海陵岛十里银滩的广东海丝馆。

沉没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的“南海I号”,自被发现的那一天起,便开始了它的传奇故事——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船体最庞大、保存最完好的宋代远洋贸易商船。用于保护和展示“南海I号”的广东海丝馆,目前被业界誉为世界三大著名沉船博物馆之一。随着考古挖掘工作的推进,“南海I号”目前发掘的文物数量已超过了8万件,随着一件件精美文物的出水,其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进一步凸显。

为了加大对海上丝路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和开发,擦亮这张世界级海丝文化名片,广东海丝馆创新思路,通过与名牌大学建立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举办中国涉海类博物馆馆长论坛、开展研学活动和特色展览活动等,着力依托“南海I号”努力打造世界级海丝文化产业带,进一步提升阳江海丝文化影响力。

1

与名牌高校合作建立研究中心

为打造海丝文化名城注入动力

“南海I号”古沉船以相对完好的船体、珍贵的文物向世人展示了我国南宋时期海上贸易的盛景,生动书写了当时沿海地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海丝”史诗。更重要的是,她所载的文物反映了我国宋代的社会生产、生活、文化艺术与先进科学技术,为研究古代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对外贸易史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为加快推进文物保护研究工作,进一步挖掘海丝文化,阳江市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合作共建海上丝绸之路(“南海Ⅰ号”)研究中心。这是阳江市与高校进行深度合作的有益探索,它的设立将进一步加强广东海丝馆与中山大学在科学研究和产学研领域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助力“南海Ⅰ号”的科学研究再上新台阶,为阳江市打造海丝文化新名片注入新的动力。

研究中心将围绕哪些内容展开合作,有何意义?记者从广东海丝馆获悉,研究中心将依托广东海丝馆馆藏“南海I号”及其出水文物资源,重点围绕古代沉船保护、海洋考古、“一带一路”历史文化等研究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及产学研合作。研究中心将开展包括“南海I号”考古、出水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博物馆的陈列与展示、文化旅游开发等领域的研究。双方将建立联合研究平台,成立学术委员会,负责科研项目的申报审核、验收、成果鉴定等。联合研究平台将依托广东海丝馆进行打造,在广东海丝馆加挂中山大学与阳江市人民政府海上丝绸之路(“南海Ⅰ号”)研究中心铭牌,并将于12月12日举行揭牌仪式。

中山大学是省内最高学府,在海丝文化研究和海洋出水文物保护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南海Ⅰ号”研究中心的成立,将有利于双方共同开展相关科研课题研究,促进海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推动科研项目的开展和学术成果的应用,对推进广东海丝馆研究工作、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以及推动“南海I号”参与海丝申遗等具有重要意义。

2

出版《阳江木船传统建造技术与风俗》

保护和传承本土历史文化遗产

自古以来,船舶就是人类最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也是航海类博物馆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阳江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的一个中转港、补给港,南宋古沉船“南海I号”便是有力的存证。由此推测,阳江木船在中国航海史上曾扮演一定的角色。为了挖掘阳江木船鲜为人知的历史文化,广东海丝馆敢为人先,在武汉理工大学顿贺教授等的参与指导下,立项启动了阳江木船传统造船工艺与风俗抢救性保护课题。经走访调查、资料收集整理,在调查报告的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并编辑成《阳江木船传统建造技术与风俗》一书出版。

有关地方性木船工艺与技术类课题在阳江乃至全国都尚属首次,因此该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挑战性。课题组成员前后共进行了三年多的调研,多次奔赴阳江以及阳江附近沿海地区,深入走访船厂负责人、造船师傅、渔民兄弟、拆船师傅等,展开较为详尽的调查考证,并尽可能地把阳江木船现存的相关资料以音像、图片、文字等方式整理记录下来。课题组成员严格秉持着对历史及对课题严谨、认真和负责的态度,力争在全面、真实调查考证的基础上,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以调查报告形式形成文献档案,以期为后人研究提供参考资料。该课题研究获得了2017年阳江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优秀荣誉。

《阳江木船传统建造技术与风俗》共有阳江木船调研、广船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启明星、广东阳江木船的结构与名词术语、阳江传统造船技术、阳江传统造船的习俗、阳江龙舟、阳江的航海技术、传统造船技术保护工作的展望等8个章节。该书数据详实、资料丰富,且图文并茂,具有较强资料性和可读性。

据悉,阳江木船的船型、造船材料、船舶建造工艺以及与航海有关的风俗习惯等,都是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此,该书对阳江木船文化的抢救性研究,不仅填补了业界空白,对于保护和传承本土历史文化遗产也有着重要意义。此外,该书将为涉海类博物馆在科研业务方面,尤其是为研究地方造船史、科技史以及民俗信仰等领域提供又一研究材料,对研究地方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也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

3

举办涉海类博物馆馆长论坛

开展行业交流搭建合作平台

如果说“南海Ⅰ号”沉船是历史留给我们的遗珍,那么凝聚着专业人士智慧、普通民众关注的博物馆则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对海丝文化的守望、传承与发展。为了加强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合作,由中国博物馆协会航海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办,广东海丝馆承办的2018年中国涉海类博物馆馆长论坛将于12月12日在广东海丝馆举办。

21世纪的博物馆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博物馆日渐成为连通当地社区、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的纽带。博物馆如何借助先进的技术、丰富的资源、多元的渠道,通过开掘出建立航海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情感记忆、认知观念的连接通道,从而拉近普通人与航海的距离,实现他们对航海的文化认同?当日,中国博物馆协会航海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中国航海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张东苏,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技术总监孙键,中山大学副教授朱铁权,弘博网总编康文伟,原武汉理工大学教授顿贺等博物馆界大咖及相关专业人士将围绕“新媒体新途径,新公众新丝路”主题,开展行业交流、展览互动和科研合作等方面的深度交流。

广东海丝馆馆长曾超群介绍,国内航海类博物馆精英聚集在海丝文化氛围浓郁的阳江,共商合作谋求发展,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与研讨的机会,希望借此契机为深化馆际合作提供平台,共同加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推广。同时,进一步宣传阳江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助推广东海丝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4

首开文物纹饰展览

回望历史传承文化

精雕细刻的缠枝花卉纹饰、简约素雅的几何自然纹饰、妙笔有神的人物故事纹饰……11月30日,“海丝路·聆花语——‘南海I号’文物纹饰雅赏”展览在广东海丝馆临时展厅正式开幕,200多件具有代表性造型纹饰的“南海I号”出水文物集中亮相。

走进展览现场,瓷器、金饰、铜钱、玉器等各式文物一字排开,透过展柜中的放大镜观察,文物上均有着精致的纹饰与独特的造型,经过了近800年的海水浸泡,这些纹理仍清晰可见。海丝馆按照文物纹饰的主题样式,设计了花草植物、几何自然、动物鸟兽、人物故事、“南海I号”钱币墨书和黄金饰品等纹饰主题。在展厅内,还安装了许多古色古香的灯饰,灯罩上印有梅花、荷花、竹子等与“南海I号”出水文物意象相符的花纹,灯光聚焦着馆内的文物,别具风情。

为了让游客进一步了解文物历史,广东海丝馆的本次展览在展览安排方面狠下功夫,在每一样展品的背景板上,对展品的纹饰背景知识进行扩充,并对展品纹样进行了绘制。同时,不少小件文物旁边都配有放大镜,方便游客观赏。细节彰显用心,此次展览准备充分,内容丰富,受到了观众和业界的一致好评。

此次展览以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品的纹饰和造型为切入点,遴选了200多件外销陶瓷器、黄金饰品、金属货币等文物,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3月31日。“这是我们首次独立设计布展,希望通过寻找‘南海I号’出水文物纹饰的出处和意义,研究和对比古代工艺和现代工艺,更好地挖掘、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曾超群表示,接下来,海丝馆计划将展览整理成图录,并进行出版发行,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化自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5

“南海I号”研学旅行活动

培养文化自信传承海丝文化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等12部门联合发出《广东省教育厅等12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指出,中小学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组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为进一步落实《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广东海丝馆的公共教育功能,做好针对中小学生“南海I号”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广东海丝馆针对广大中小学生的研学旅行专门推出了“南海I号”奇妙之旅活动,通过参观展览、体验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以及体验船员生活等方式开展,为中小学生讲述“南海I号”前世今生的故事,体验“南海I号”出帆远洋搏击风浪和货通万国的浪漫故事,感受古代海上丝路恢弘灿烂的历史。

“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通过这种活动载体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到家乡的文化氛围中。同时,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家乡的自豪感,并更好地把家乡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曾超群表示,接下来,广东海丝馆还计划出一本关于“南海I号”的乡土教材,囊括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及发展等内容,让广大中小学生感受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和海丝文化,为坚定“四个自信”作出广东海丝馆的贡献。

文字/费先霞 陈思捷 ■ 图片/李向东 广东海丝馆

新闻推荐

广东省阳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告

广东羽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羽威羽绒实业有限公司、阳江市羽威食品有限公司、阳江市羽威羽绒制品有限公司、阳江市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