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兴市推进后发地区临港经济发展

南方日报 2018-11-24 07:00

许兆欢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适应广东省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后发地区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阳江属于港口立市城市,临港工业经济在其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带动了海洋工程装备快速发展,由近海走向深海已成为发展海洋能源经济的必然趋势。对此,阳江应抓紧机遇,加强与珠三角西岸城市的交流合作,利用资源优势,通过省市共建、城市合作,加大对阳江临港重大装备制造基地的培育和布点,开发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推动阳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重点发展海上风电、船舶制造(修造)业

阳江靠海,海岸线长,适宜发展海上风能、海洋船舶等临港装备制造。建议结合阳江现有产业基础,积极推动风电设备的研发和制造,重点发展塔架和叶片、铸件等风电整机部件,发展风电装备产业链,积极推进垂直轴风力发电产业化,初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百万千瓦级风电装备制造能力;谋划发展游艇船舶制造(修造)业,结合阳江旅游资源,以游艇旅游发展带动游艇制造业发展,重点发展休闲型和商务型游艇,在游艇护舷、泵阀等游艇零部件领域实现主要突破。努力壮大阳江装备制造产业规模,重点培育一批拥有核心部件和制造技术的高、精、专骨干型企业。加强“一企一策”的跟踪服务,通过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共同推动,聚集政府、社会、企业等合力,逐步占领装备制造产业高地,提升阳江市装备制造业在省内外的影响力,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促进阳江临港装备制造业跨越发展。

二、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重型、大型装备制造业必须依赖水路运输,因此临海沿岸的土地资源十分宝贵和稀缺,必须对全市岸线土地资源进行调查整理,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预留空间。要优化产业布局,发挥规划、国土、发改等部门对产业布局的引导作用,引导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全力打造适合产业迅速集聚和成长的制度环境,开放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机制,为集群企业提供扶持政策、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为各种支撑要素的集聚和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生态环境。

三、研究出台临港装备制造产业招商扶持政策

积极主动与国内外先进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开展合作,主动承接央企、大型民企和世界500强等知名企业梯度转移,实施精准招商、精准发力,重点引进效应强、带动性强的大产业和大项目。建议设立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支持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对入驻阳江的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优先审批、优先融资、优惠税收等服务;在用地指标、用海指标、环境容量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最大限度满足项目落地与现有制造企业增资扩建的用地需求。

四、统筹运用好资金资源等支持性政策

临港装备制造特别是重大装备制造的技术要求高,前期投人多、生产周期长、商业风险大,要积极拓展渠道,突破资金瓶颈。建议出台措施,鼓励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引导资本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全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优先推荐重点制造业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探索“以基金融资、用土地入股、按比例分红”的新思路引入社会资金;整合目前财政对各类企业扶持资金,对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等环节进行全面支持。

五、加强临港装备制造技术研发创新

重点围绕风电、游艇船舶等装备制造业产业链重大技术环节和产业整体技术体系,组建多种形式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与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共建一批协同创新中心和研发平台,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支撑产业链整体发展创新。同时鼓励装备制造企业整合外部创新资源要素,实现创新资源和要素在不同企业、机构和个人之间共享,形成开放、协作、互动的新型创新网络。加快实施“装备制造蓝领人才培养计划”,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依托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阳江技师学院等大专院校及其他社会力量,开设对口的专业、开展对口培训,培养所需的技能人才。积极争取临港装备制造业国家、省重点研究计划及项目落户阳江,建立并完善科技研发中心、企业孵化器、育成中心等技术创新研发机构,研发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

作者单位:阳江市社科联

新闻推荐

商品不够丰富 胜在买单方便 本报记者/许 倩

24小时营业无人值守便利店现身阳江!记者“尝鲜”体验自助购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