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病先治 远离亚健康

阳江日报 2018-07-05 10:01

[摘要]市人民医院治未病中心弘扬中医文化

傅应昌为患者诊脉

赖逸贵为患者做详细体查

孟丽琴在指导病人做康复运动

“上医治未病”最早源自于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治未病”的理念就是通过对人们体质进行中医辨识,明确体质类型,从而提出中医调理方案,并结合针灸、中医康复、药膳、膏方等传统疗法,重点对亚健康人群进行干预,使亚健康状态得到明显改善。而中医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所以这种治疗方式既可对体检客户中的健康、亚健康人群发挥保健作用,又可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采取传统疗法干预,提高疗效。

阳江市人民医院治未病中心于2018年5月成立,以广东省名中医傅应昌副院长为治未病中心学科带头人,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健康状态评估、中医健康指导、中医调养方案、中医膏方调治、中医康复理疗、中医临床营养指导等特殊服务项目。

傅应昌

汤药调理加按摩治疗

傅应昌表示,颈腰椎功能减退多见于中老年人,是由于椎间盘退行性变,导致出现头晕,视物不清,颈腰疼痛等不适症状,但不包括其他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颈腰椎功能减退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常有慢性积累性损伤史;颈、腰部僵硬疼痛,易疲劳,劳累时症状加重,休息后得到缓解,症状轻微;检查未发现脊椎病变,但常有颈腰部酸痛,头晕等情况且超过1个月;既往有先天性畸形、发育性椎管狭窄、外伤、咽喉部炎症或用药不当造成的关节损害。

这类人群通过饮食调摄,改善工作生活习惯,适度锻炼等方法,达到舒筋活血,行气通络,改善颈腰椎功能的目的。

1.生活起居

(1)睡硬板床,适度休息,定时改变姿势,注意保暖,避免阴冷潮湿环境。

(2)戒烟限酒,提倡不吸烟,避免饮烈性酒或大量饮酒。

(3)环境卫生:注意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避免颈部外伤和过度劳损,注意腰部保护,避免弯腰搬运重物,工作时可用腰围或宽腰带,保护腰部肌肉。

(5)多晒太阳,有利于钙的吸收。

2.食疗

(1)强脊利骨汤

原料:新鲜猪腰椎200克,干燥桑椹100克,黄芪45克,当归20克,葛根30克,杜仲50克,熟地30克,续断30克,生姜10克。

制法:原料一起倒入砂锅,加水2000毫升,用武火煮半个小时后,去泡沫,再用文火煮15分钟,加调料即可食用。

功效:补益肝肾,舒筋活络。适宜于肝肾两虚之颈腰推功能减退者。

(2)甲鱼汤

原料:甲鱼1只,猪脊髓200克。

制法:将上两味加生姜,葱、胡椒粉各适量,炖熟,吃肉喝汤。

功效:滋阴补髓,固肾益精。适宜于肾精亏虚之颈腰椎功能减退者。

(3)猪骨虫草汤

原料:猪或羊腔骨500克,冬虫夏草20克,桂圆50克。

制法:用文火炖熟猪或羊骨,冬虫夏草去灰渣,清水漂洗干净后,加入桂圆,文火共炖,加调料即可。

功效:补肾壮骨。适宜于肾虚之颈腰椎功能减退者

(4)羊肉炖山药

原料:羊肉500克,山药500克,枸杞子100克。

制法:用羊肉煲汤至肉烂,加入山药、枸杞子,文火炖半小时,酌加调料即可。

功效:补肾壮腰。适宜于肝肾亏虚之颈腰椎功能减退者。

3.中医辨证调摄

(1)寒湿阻络证

主症:头痛或腰部疼痛,僵硬,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上、下肢及手指、脚趾酸胀痛麻或头疼牵涉上背痛,肌肤冷湿,畏寒喜热。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治法:温经活血,祛寒除湿,通络止痛。

方药:蠲痹汤(姜黄12克,黄芪15克,当归15克,赤芍10克,防风15克,羌活15克,甘草5克)。

(2)气血两虚夹瘀证

主症:头昏,眩晕,视物模糊,身软乏力,行走无力,颈腰部酸痛,或四肢疼痛。舌淡红或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醒脑宁神,活血通络。

方药:四君子汤合桃红四物汤(党参20克,白术15克,茯苓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生地20克,川芎10克,甘草5克)。

(3)脾肾阳虚证

主症:四肢活动受限,寒痛明显,畏寒喜暖,饮食正常或纳差,舌淡红,苔薄白或微腻,沉细弦,或沉细弱。

治法:补肾健脾,温经和阳,强筋健骨。

方药:右归丸(熟地25克,制附子3克,肉桂5克,山药15克,山菜萸10克,菟丝子10克,鹿角胶10克,构杞子15克,当归10克,杜仲12克)

4.按摩

(1)双手十指交叉,用两手大拇指按摩两侧太阳穴及后颈部风池、风府穴各100次,然后单手各按摩50次。按摩时下颌微抬,以使后颈推部处于松弛状态,每天早晚各1次。

(2)颈部酸胀,麻木,疼痛时可选用双手拇指按压两侧风池、风府、翳风、天宗等穴位。

(3)腰腿酸痛麻木,可选用双手拇指按压肾俞、腰眼、命门、环跳、腰阳关等穴位。

专家介绍

傅应昌

广东省名中医,中医副主任医师,市人民医院副院长。1985年7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1987年参加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医教培训班”,1990年、2002年参加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急症培训班”学习,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主持省级科研立项3项,参与4项,主持市级科研立项5项,参与4项。发表国家级论文15篇,省级论文8篇,并参与1部专著的编写。2006年成为省名中医重点培养对象,2011年授予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012年授予广东名中医,广东省第二批名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

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对中医四部经典著作均有深入的研究。辨证精确,用药稳妥,擅长于外感热病,咳嗽,男女不孕不育症,颈椎病、腰腿痛、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及慢性胃炎的治疗。

赖逸贵

平衡膳食注意搭配

饮食摄入不平衡是导致亚健康的重要因素。调整饮食结构、改变饮食习惯及选择健康的食物对防治亚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平衡的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坚持良好的传统膳食习惯,对于预防各种疾病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成年人每天摄入250—400克为宜,而且应该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粗粮、杂粮和全谷类食物。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的重要来源,水分多、能量低。这类食物对保持身体健康,保持肠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各种慢性疾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成年人每天吃蔬菜300—500克,水果200—400克。

3.每天吃奶类、大豆及其制品

奶类除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易于吸收利用,是膳食钙质的良好来源。建议每人每天饮奶或奶制品300克。大豆及其制品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及膳食纤维等,且含有磷脂、低聚糖以及异黄酮、植物固醇等多种植物化学物质。建议每人每天摄入30—50克大豆或其制品。

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鱼类脂肪含量较低,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对预防血脂异常及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作用。禽类脂肪含量也较低,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较高,其脂肪酸组成优于畜类脂肪。蛋类含有优质蛋白质,各种营养成分比较齐全,是很经济的优质蛋白质来源。畜类肉一般含脂肪较多,能量高,但瘦肉相对少且含铁量高利用率好。针对我国居民食用猪肉过多的习惯,应当多吃鱼、禽肉,减少猪肉的摄入。建议每日摄入鱼虾类50—100克,畜禽肉类50—75克,蛋类25—50克。

5.三餐分配要合理

合理安排一日三餐的时间及食量,进餐定时定量。早餐、午餐和晚餐的比例应该是30:30:40。早餐要注重营养,午餐要吃好,晚餐要适量。不暴饮暴食,减少应酬。

6.最好的水饮料是白开水

水是一切生命必需的物质,在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水的需要量主要受年龄、环境和身体活动等影响。一般来说,健康成人每天需要水2500毫升左右。饮水应该少量多次,主动喝水。

7.节制饮酒

无节制的饮酒,会使食欲下降,食物摄入量减少,以致发生多种营养素缺乏,急慢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脂肪肝,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饮用低度酒,并控制在适当限量,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可超过25克,成年女性不超过15克。

专家介绍

赖逸贵

中医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后。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委员会理事。被评为“阳江市优秀青年”,“阳江市人民医院优秀医师”,“阳江市人民医院优秀岗位能手”,获得“阳江市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阳江市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

擅于运用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疑难病。擅长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的虚劳症状;外感热病,咳嗽,慢阻肺,肺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胸闷背痛、心悸等心胸疾病;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肠炎、胃溃疡、早期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和不孕等妇科疾病;慢性肾炎、肾结石、精子活力低下和性功能低下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痤疮、荨麻疹、过敏性皮肤瘙痒症、带状疱疹等皮肤病;疲劳、失眠、头晕、口臭、便秘等亚健康症状。

孟丽琴

体质辨识个性化调理

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与心理性格和发病倾向具有相关性。

九种体质的特点及发病倾向

1.平和质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2.气虚质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劳,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

3.阳虚质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4.阴虚质: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5.痰湿质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6.湿热质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7.血瘀质

常见表现: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

发病倾向:易患症瘕及痛证、血证等。

8.气郁质

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

9.特禀质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

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

孟丽琴表示,这些体质中,除平和质为健康状态外,其他几种体质都是人体阴阳失衡导致,称作偏颇质。体质偏颇的人群,通过中医个性化调理,能够得到有效的预防和缓解。

专家介绍

孟丽琴

副主任医师,硕士学历,硕士研究生导师,2009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业,曾被评为 “广州中医药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跟师于阳江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广东省名中医傅应昌,中医诊疗经验丰富。曾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及广东省中医院等多个医院进修学习,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头痛、失眠等常见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中西医诊疗,以及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此外对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调理有着独特的经验。

目前主持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课题、广东省中管局课题、阳江市科技局、阳江市卫生局课题各一项;发表学术论文11篇;被评为阳江市人民医院“科教工作先进个人”,现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传统医学会心脏血脉病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阳江市医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本报记者/谭兴孚 ■ 通讯员/陈进杜 ■ 摄影/陈 林

新闻推荐

分享防治经验 提高诊疗水平

我市举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新进展”讲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