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现场与思的远方 温阜敏《情满年轮》小议

韶关日报 2021-05-02 08:32

任教于韶关学院的温阜敏,是粤北当代作家中比较勤奋的耕耘者之一。他常有诗作发表,并每隔几年便有新的抒情诗集出版。这不,当下又有即将付梓的《情满年轮》书稿发到我的邮箱里。

作为主要从事文艺理论研究教学和文艺评论写作的高校教师,对诗歌创作如此热衷且长期坚持,20年间已出版5部诗集,在粤北文学界是少有的。我翻读了选入《情满年轮》这部新诗集的100多首近作,真切感觉到温阜敏的诗歌创作一如既往不受流风时俗所左右,坚持中国新诗的本原与初心,守正道、接地气、扎根大地、记录生活,不去追逐偏离真善美的时髦流派、前卫炫彩。翻开这部分为七大辑的各类题材的作品,不论是深情描绘作者长期生活和工作的粤北自然景观、人文图像的《在北江的下游宽阔》,还是令作者念念不忘的对客属故土回望的《家乡的龙牙河》,都是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对“现场”的发现、观察、探寻的纵笔描述与诗写,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温馨的味道,没有那种天马行空的虚玄与故作高深的意味。有的是悠远高旷的意境:“千古丹霞演绎沧海桑田/红土淹没了恐龙与佗城/南海的暖气日复日滋润五岭……”“马蹄声早以消失梅关/余靖的风采犹挂铜城楼上/车八岭流出新鲜的深渡水……”(《南岭之南》);有的是澄明大美的景观:“蜿蜒穿行在群山间/丹霞的血管汨汨淌流//红砂岩与绿树的倒影婆娑/丹霞红充盈翡翠色的襟怀//时而幽冥时而澄明/江流倒背着山寺的佛经//点点渔火已经稀疏/江畔荣衰芦苇起落蜻蜓……”(《山雨是天上来的亲戚》)。家乡的一草一木,寄寓着作者的浓浓情愫:“记忆的底版,灿灿然/有一薮烂熳的木槿花//阳光总能透过枝叶/偷窥厅墙的一列照片框/前窗下是盛开的红火/红火地遮蔽了所有窘困……”(《那年老屋前的木槿花》);父老乡亲的形象,映照着诗人的人生:“松口街的清福没缘享/稻花香里热汗洗衣襟/卑微的生活忍韧着身骨/民国的围楼飘出山歌声//背上的芒萁草垛成小山/掬把隆文河水解渴充饥/泪眼常常望向南方/思儿情如田垄黄了又青……”(《熟悉的陌生阿婆》)这些诞生于现实生活的作品,读来耐人寻味。

虽然长期在高校任教,但温阜敏没有走一些学院派固守“象牙塔”之路。他注重深入生活、立足本土,所以他的评论写作和诗歌创作与那些广受诟病的作品明显区别开来了。这是我读温阜敏这部新作强烈感受到的一个值得点赞的特征。

从温阜敏以韶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的身份,而在新诗创作方面不断推出新作这个实例,不得不让我再次思考“诗是文学中的文学”的命题。2000年12月上旬,我应邀赴清远出席“曾新友作品研讨会”。在这次会上,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山大学教授林岗曾表示,诗歌向来在文学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可以说任何其它文艺作品样式,都具有诗的因素。历代小说每到紧要节点,必然来一个“有诗为证”……从温阜敏的诗作上来理解这个“有诗为证”,至少包含了两个向度:一是诗是客观生活最集中准确的写真,因此能“为证”,换个说法就是诗的“现场感”;二是诗还必须有意韵之一,即“思想”,才能揭示现实生活的本质之所在,才能起“为证”的作用。纵观温阜敏的近作,虽然并非哲理诗,但是,不论是他游历日本和东南亚各国的《在长滩岛偷渡童话》,还是在国内各风景区观光的《在椰林深处虚度》,抑或是回望青春岁月和记录校园生活的《那些年听妈妈唱列宁山》《冬夜,邂逅诗年青的声音》,林林总总数十首诗,都在十足的“现场感”呈现的同时,饱含了作者的思考与眺望。仅举一首《民俗课》为例:“三千年的往世习俗泛起/泛起在多媒体的光影里……”“进入时间之河/从红山文化河姆渡流来/燧木取火草绳记事/源远流长的上游渺渺//节气提着灯笼赶来/庙会秧歌腰鼓耍得欢/爆竹声声的春节神气/……一次次的回眸/一代代的风俗/民俗是怀旧的导游”。这是课堂上师生在历史长河中的漫游,更有当下的观照与思考、展望:“云选择了新时代/网络就在进行时/无所不能手机泛滥/高铁出行乾坤挪移/G的递进推动了地球转动/爆炸的信息铺天盖地/民俗是跑得匆忙的司机/难于驾驭新世代迷离……”作者以一个思想者的姿态写道:“那些体验过的温情/那些联想起的美好/驱使世故的我们/沉入内心深处/打捞生存的莫名含义”。诸如此类,诗与远方就这样感召着读者。

温阜敏正处于创作成熟期与丰盛期,我们有理由对他的文学创作寄予更高更新的期待。

新闻推荐

高速经韶关北上如何“避堵”

韶关地区高速公路很多地处山区。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瑜通讯员冯进富五一临近,作为珠三角车流北上的主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