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韶关:唤醒资源 弹好保护开发“协奏曲”

南方日报 2021-04-08 11:36

韶关生态区位重要、生态基础良好、生态资源丰富,图为丹霞山风景区。

刘加青摄

立足北部生态发展区生态、资源、区位等优势,韶关向生态要红利、以改革激活力、融“双区”抓机遇,高质量发展步伐不断提速。今年1月,韶关市把2021年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年”,全市上下高举改革大旗,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促建设、以改革盘活资源,争做北部生态发展区全面深化改革的领跑者。

以良好的生态供给更好地融入和服务“双区”建设,大力推进资源资产价值化,探索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开展“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改革试点,加快培育发展以电子信息制造、生物医药、大数据等为主的新经济新产业……一项项举措奏响了韶关高质量发展的“协奏曲”。当前,韶关正以非凡之举、以改革之力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努力打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韶关实践。

●南方日报记者潘俊宇范永敬

向生态要红利探索资源资产价值化新路径

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和优良比例实现“双100%”,全市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有林地面积等主要指标稳居全省前列,入选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作为广东省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韶关持续筑牢粤北生态屏障,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如今,韶关的天更蓝了、水更绿了、山更青了、环境更优美。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韶关最大的优势。韶关绿色资源丰富,可用于生态资源价值化的空间巨大。关键在于如何将资源资产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今年1月29日,韶关市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召开,“推动资源资产价值化”写入全会报告。

韶关提出,以更大决心推进资源资产保护开发,加快实现资源资产价值化。坚持大抓生态环境保护,摸清资源资产家底,拓展资源资产价值化实现模式。

产权明晰是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实现的重要前提。当下,韶关正加快摸清资源资产家底,建立资源资产价值发现机制,加快把大量有价值的资源资产挖掘出来。摸清各类自然资源的分布、面积、权属等情况,开展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逐步建立全市统一资源资产数据库和确权登记信息管理平台。

如何打通资源资产价值转化通道?韶关坚持共建共享共赢,因地制宜、重点发力,推动制度创新、试点实践和政策制定,探索多元化资源资产价值实现路径,向绿色要红利,让“好山好水”有价值实现的途径。正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提高资源资产利用效率,推动重点领域资源资产价值化。

目前,韶关市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评估、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机制,探索建立“生态银行”模式,开展生态产权融资、生态产权交易、生态补偿、“生态+”等创新,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和岸线使用权、水权、排污权、用能权等权益性资产价值化。而且已经有了初步效果。

去年,韶关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完成投资71亿元。推动韶关港与广州港集团成立合资公司,韶关以岸线资源及新港码头资产出资入股,创造了资源资产价值化的成功范例。

以改革激活力凝聚绿色发展新动能

“十四五”开局之年,韶关大动作频频。元旦假期后上班首日,韶关高新区管委会搬出了莞韶大厦。腾出来的空间,用来打造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当天,盈保科技、秦钻智能、丹弗科技等一批入孵企业签约入驻。

非凡时期要有非凡之举。今年1月,韶关市委把今年确定为韶关市“全面深化改革年”,并在韶关市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上审议通过了《韶关市2021年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谋划部署11个领域109项创造性引领性改革。力争到2021年底,创造性引领性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果;到2023年,开创以改革推动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新局面。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深化改革正激发韶关创新活力:韶关高新区正积极创建国家高新区,南雄、乳源成功创建省级高新区。去年全年净增72家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类省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8个院士团队项目和武汉理工大学韶关研究院等3个新型研发机构成功落户,来韶考察洽谈的知名企业家和院士专家创历史新高。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关键一招。目前,韶关开展“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改革,打造对接“双区”的园区平台。划设工业用地控制线,完善园区发展规划,引导企业集中入园和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理顺韶关高新区核心功能区与各协调片区的关系,重点发展“1+3”主导产业,构建“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发挥好高新区对全市高新产业的“主引擎”作用。围绕“再造一个韶钢、韶冶”的目标,大力推进韶钢、韶冶“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工作,串链补链引进上下游企业,启动一批“厂区—园区—城区”标志性项目,加快宝武(韶关)现代产业园和韶冶新型功能材料绿色制造基地建设。

深化工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开发与运营服务。韶关大力推广园区“七通一平”和“七个一”配套工程,建成华南装备园表面处理站一期,加快东韶公园、莞韶城人才房、印雪酒店等配套设施建设,全市新增标准厂房50万平方米。园区新签约产业项目200个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融“双区”抓机遇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真没想到,半小时就领到了公章,办公司真的零成本了!”近日,在韶关市曲江区政务服务中心商事登记窗口,前来注册登记的李先生接过免费刻制的公章后,竖起了大拇指。“马上办、零成本”举措不仅使企业开办时间缩短至0.5个工作日,还直接为每户新开办企业节约刻章费用近400元,有力地激发了商事主体创新创业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是形成对优质高端要素资源强大吸引力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韶关持续深化推动商事制度改革,全面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开办企业便利度水平不断提升,官方评估报告显示,韶关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和企业开办便利度均居粤东西北第一。与此同时,韶关“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完成“一门式一网式”系统延伸到所有镇村。

融入“双区”建设,韶关“起飞”在即。崭新的航站楼、登机坪和廊桥、指挥调度塔台等均已建成……近日,在位于乳源桂头镇的韶关丹霞机场项目现场,笔者看到了其最新面貌。该机场是广东省第9个民用机场,距离韶关市区30公里,预测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000吨、飞机起降9500架次,通航后将填补粤北地区民用机场的空白。目前,韶关丹霞机场航站区及工作区项目已经竣工并顺利通过验收,启用指日可待。

事实上,韶关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近圈层,又是连接内陆腹地重要交通节点城市,在融入“双区”建设中有着巨大的交通区位优势。目前,韶关“八高四铁两航”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基本融入大湾区城市1小时生活圈经济圈,汕昆高速、武深高速、北江航道扩能升级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相继开通,韶新高速完工在即,韶关港等取得重大进展,韶关千吨级船舶可直达粤港澳大湾区,“黄金水道”通航能力大幅提升。

在优良的交通条件基础上,韶关已基本建成与“双区”接轨的市场体系。抓住莞韶对口帮扶契机,产业共建结出硕果,2020年莞韶产业共建新签约产业项目135个,投资总额311.1亿元,“2+10+N”园区建设全面提速。广东鸿(H)谷数字科创产业城项目落户华南装备园,基建投资总额达25亿元;韶能集团投资框架协议及环保抄纸项目在翁源签约,总投资66亿元……今年以来,莞韶产业共建继续迸发着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同时,韶关融入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和广州都市圈步伐加快,引进广州港、广汽等来源于广州的项目171个、总投资额339亿元;新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4家。

下一步,韶关还将加强与“双区”的互联互通、协同创新,打造好对接“双区”的园区平台,高水平融入“双区”建设,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声音

中共韶关市委党校党建教研室主任、政治学副教授田千山:

探索资源资产价值化的韶关样板

作为北部生态发展区核心城市之一,韶关应如何探索资源资产价值化?

在田千山看来,韶关大力推进资源资产价值化的探索与实践,是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具体实践,更是韶关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战略,主动对接融入“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就当前的成效来看,有力推动了韶关高质量发展,是条既符合韶关实际又具有广泛借鉴意义的创新路子。

田千山建议,韶关应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资源资产价值化的实现路径,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公众协同、市场运作、法治保障”的运行模式,探索出资源资产价值化的韶关样板。政府要由传统的管制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在生态资源的产权界定、量化和变更,以及开发保护利用等方面,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民营资本,特别是专业运营团队参与资源资产价值化,提升资源资产的供给能力和整体价值。赋予公众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与选择权,积极培育公众的“公共理性”,实现公众自利行为、利他行为及生态资源开发保护利用的深度融合。利用市场在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和供求规律等方面的调节功能,建立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市场机制对生态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加快出台以完善资源管理、健全产权保护和理顺参与主体关系等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鼓励和保障各方广泛参与。

策划:严亮统筹:肖开润黄学佳赵文君

新闻推荐

韶关公安通报“1·20”公民个人信息案100万条个人信息遭泄露,涉案10人,涉案金额达200万元

本报讯前日,市公安局浈江分局召开“1·20”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新闻通报会,会上通报“1·20”公民个人信息案,浈江网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