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驱动创新 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王飞博士专访
王飞博士是生物医药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呼吸类疾病方面专家,也是拟成立的韶关生物医药高等研究院理事长。在日前召开的韶关高新区科技产业发展推进会间隙,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王飞博士放眼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形势与格局,结合韶关实际,畅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人才引进,描绘建设韶关生物医药科技园的美好蓝图。
记者:韶关市拟成立韶关生物医药高等研究院,请问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有怎样的背景?
王飞:韶关生物医药高等研究院专注医药领域,特别是呼吸疾病领域的新药研发及成果转化。我们将按照“两个一”的标准筛选项目,即获得国家一类新药、一期临床批件,将达到此标准的新药引进到研究院中来。这些项目已经运行了3至5年的时间,离产业化很近了,再通过研究院这个新药产业化的“加速器”转化成可批量生产的商品,从而实现产业利润。
记者:韶关成立生物医药高等研究院,打造生物医药科技园有哪些设想?医药产业对于韶关高质量发展有什么作用或意义?
王飞:韶关在南药发展历史上有重要地位,结合生物科技的全球前沿技术,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是最佳选择,我们提出的韶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案已经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支持。这段时间我们为筹备成立韶关生物医药高等研究院,建立韶关生物医药科技园的事做了许多前期准备工作,如方案的策划、研究出资情况、商谈人才引进的政策和条件、高等研究院基地的选址等。
我们将成立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和生产基地。药品生产基地对厂房车间的层高要求较高(高度比一般建筑高度要高),我们着重考察了两个点并已经初步确定下来。为筹备工作,我前后来了5趟韶关,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用了短短3个月时间就已经准备妥当。
新药的研发项目与一般项目不同,以往招商引资引进的项目只要解决了资金问题基本就可以直接规模化生产商品。研发型企业的产品可能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上市,需要政府设立产业引导基金,韶关计划设立规模50亿元的韶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金。
生物医药这种创新企业爆发力很强。我们计划建立科学家自己的科技园,并按照充分相信科学家的原则,由科学家拥有和管理园区。聚集15至20位创新药研发领军人才,聚焦于呼吸类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两大领域,集成糖化学为代表的高端小分子技术,抗体技术,核酸药物技术(RNA),基因治疗技术等新一代技术平台。预计达到3年内三家企业上市、5年内十家企业上市目标。产值方面预计产生10个新药,每个新药平均销售额不低于50亿元,用5至7年左右时间形成500亿元的销售额,10年达到1000亿元的创新药企业集群。未来韶关计划引进15至20家企业,并按每个企业每个50亿元的产值标准进行筛选,即使一半企业能成功,也能实现500亿元的产值。按20%的综合税率计算,500亿元产值即可产生每年100亿元纳税。同时,医药产业也将带动一批高端人才在韶聚集,对改善韶关人才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也有很大帮助。
记者:您对韶关高新区科技发展有什么看法或建议?
王飞:如今韶关处在历史发展的转折点,在面临国际形势百年未有之变局的形势下,在国家迫切需要创新转型的今天,重点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成为当务之急。韶关的生态环境优良,在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又要发展经济的今天,我们必须要选择既能够保护环境又能够带来发展机会的新经济、新产业。生物医药,尤其是创新药研发和高端医疗器械等行业,就具备环境友好这样的一个特点。
当前韶关高新区民营上市公司不多,科技型企业、科技项目数量不足,发展高新产业具有后发优势。韶关确立了把高科技企业作为高新区发展的重点,一方面韶关本土的企业可以成长并转型为科技型创新企业,另一方面还需大力引进科技项目与人才。
项目是跟着人才流动,要从招商引资的传统观念转变为招才引智,充分利用人才的聚集效应来达到发展的目标。韶关市有了专门的人才引进工作队,并出台了人才引进政策,这些都为韶关的人才引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引进了人才,还要有人才干事、成长的空间,使人才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
新闻推荐
品读岭南 “一赞到底”“岭南文化知识百科问答”总决赛举行,系列活动圆满收官
答题现场活动大合影小选手在现场“‘不虚南谪八千里’说的是哪位大诗人?”“韩愈。”……由羊城晚报社和品读行联合策...